s 閱讀頁

第五節 黃帝的經典著作

  1935年,於右任先生在南京任職期間,組織了諸多學者,搜集了曆朝曆代古籍書上有關記載黃帝之家世、黃帝與中華民族、黃帝與中國文化、黃帝之政績、黃帝之仙化與陵墓、黃帝各種經典著作等,總計369篇(條),編輯成《黃帝功德記》一書,出版發行。由於印刷冊數很少,加之其他諸多原因,發行不廣,一般人很難見到。20世紀80年代進入改革開放時期,海內外拜謁黃帝陵的華人日見增多,凡前來謁陵的炎黃子孫都希望得到有關始祖軒轅黃帝的史料,以便全麵了解祖先功績。黃陵縣政協原副主席宋兆傑先生於1978年參照中國古印書局和南京監察院排印的兩種版本,考證詳校重印了於右任輯錄的《黃帝功德記》一書,滿足了海內外讀者的渴求,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原書從284本古籍書中,摘錄了有關記載黃帝的369條。原文皆是文言文,當今讀者不易看懂。1995年宋兆傑先生約請延安大學古漢語專家王玉鼎副教授,將《黃帝功德記》逐句逐段譯成現代白話文,又增加了一些注釋,力求做到準確可靠,通俗易懂,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漢書·藝文誌》記載的有關黃帝經典著作多達34篇,由於年代久遠,有的隻有目錄沒有書本,大都失傳,如《連山》《歸藏》《黃帝外經》等永遠失傳。現存的《黃帝內經》《黃帝陰符經》《黃帝秘傳祝由十三科》以及1973年從長沙馬王堆3號墳墓中出土的《黃帝四經》,更進一步證明了軒轅黃帝是一位偉大的曆史人物。

  《黃帝內經》是中華民族醫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千秋不滅的傳世之作。它的問世是人類真正走出愚昧荒蠻,走向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和分水嶺。它從遠古先民同疾病作鬥爭中所形成的人體科學理論和傳統文化有其自己獨特的理論體係。認為人與天相參,人與地相應,人與天一體,構成“天人合一”。比如,天有三寶日、月、星;人有三寶精、氣、神;地有三寶水、火、風。還有“陰陽五行”“無極太極”“內藏外象”“五運六氣”“子午流柱”“七情六欲”“十九病機”“四診八綱”等等,舉不勝舉。

  《黃帝內經》不隻是單一講中醫學,也講中醫文化。中醫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書中充滿著哲學、自然科學、辯證法、唯物論、一分為二、合二為一、陰陽五行等。《黃帝內經》特別指出“治未病不治已病”。意思是說未生病前先治。第一次向人類提出“預防為主”的科學理論,在世界醫學史上是一個創舉。就“氣”的學說而言,《黃帝內經》早就指出:“氣行血則行,氣滯血則凝,百病得瘀氣。”說明一切事物都是“氣”變化的結果。“氣”是構成世界萬事萬物的原始物質。黃帝時期就有了“氣”的學說。先秦時期得到了發展。莊子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為生,散則為死……”荀子更加明確指出:“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也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黃帝時期不僅發展了“氣”的學說,進一步把“氣”係統化,而且應用到醫學、氣象等方麵。如天氣、地氣、熱氣、寒氣、燥氣、暑氣、火氣以及人體生理之氣,導致疾病發生之邪氣等。“氣”的升降、出入、運行三者發生失常,就會引起各種疾病。所謂百病生瘀氣,就是這個道理。《黃帝內經·素問》篇上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熱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之氣結,樂極生悲”。都與“氣”有關。中國人曆來講“氣”。打仗要有勇氣,做人要有誌氣,做事要一鼓作氣,工作要有生氣,執法要有殺氣,做人要有節氣,遇事不要生氣,還有心平氣和、理直氣壯、氣吞山河、氣壯如牛等。所以說,從神農氏嚐百草到黃帝創醫藥,為人類做出了重大貢獻。

  《黃帝秘傳祝由十三科》在中國廣大農村流傳很廣。民諺說:“家有《祝由科》,生病不吃藥。”實際上不吃藥是不可能治病的,隻是配合符咒吃一些日常所見的中草藥。

  據軒轅黃帝《祝由十三科》序言裏所講:祝由科乃軒轅黃帝氏秘製符章,治男女大小諸般疾病,立止見效。有病者對天祝告其來由,故曰《祝由科》。醫術流傳與世多見,聞者不知,誤為妖妄之說,異端之教,其不知是聖人之作。

  另一篇序言裏也講道:“昔,神農嚐百草以治病,岐伯因病而治方,黃帝深究五行,詳查五髒,內因外因之感,人有病缺醫少藥,隻好仰觀天文,俯究人理,告於羲氏、神農氏,立為此法……”如“尚字為將,食字為兵,苦字為病,各字為先鋒”,百病無不應於而愈。此咒語治百病,不需財帛,廣濟人生……。

  從以上兩篇序言裏,世人就知道了《祝由科》的來曆和內容。它是黃帝、岐伯秘製的一部醫書。

  《黃帝四經》由“經法”“十大經”“稱經”“道原經”四篇文章組成,通稱《黃帝經》。它在地下沉埋了2142年(公元前168年入土,1973年出土),出土後,基本完整。特別是“道原經”一字未損。它同老子“道德經”同抄寫在一塊絹上。台灣史學家王寒生先生稱《黃帝四經》出土,是軒轅黃帝再降人間,凡我黃帝子孫,全當雀躍鼓舞!

  《黃帝四經》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出土的一本最完整、最全麵、最可靠、最有依據的一部經典著作。比如,通常講的“依法治國”、“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等等,這都是軒轅黃帝在他寫的“經法”中提出來的,並非現代人所創。還有“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曆來對這句話查不出出處,其實這是《黃帝四經》裏講的。還有“反客為主”這句話,應用了幾千年,卻不知它的出處,這也是《黃帝四經》裏的話。黃帝在《君正》篇裏,對使用人才,提出7年時間的標準。它的原話原文是:“一年從其俗,二年用其德,三年而民有得,四年而發號令,五年而以刑正,六年而民畏敬,七年而可以政。”這7年標準用現代語言講:為政者,對於人民初到任一年,應當先了解本地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第二年選擇一些德才兼備的人才給予委任。第三年看人民是否得到利益和實惠。第四年才可以發號施令,說話有人聽,號令有人響應。五年後,可以動用刑法。六年後,是否人民對你敬畏。七年後,遇到戰爭,就可帶領民眾去作戰。這就是偉大祖先軒轅黃帝在4000多年前,就製定出為官者7年標準。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