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閘遺址位於西安市高陵縣灣子鄉西福村西南0.5公裏處,建於唐代,遺址東西長約70米,南北寬約50米,遺址內埋有石碌碡多個。
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前後,修建於漢代的白渠毀斷不通。高陵縣土地幹枯,百姓所收無幾,生產日下。當時的高陵縣令劉仁師目睹此狀,不斷上書朝廷,請示為高陵修渠引水。時隔兩年,到了敬宗寶曆元年(825)新任京兆尹鄭覃又上書朝廷,方經獲準由丞相、禦史處理。經實地勘察,破土動工,從涇陽引水,入注高陵。十月,當工程過半,涇陽的豪紳卻以白渠下為“高祖故墅”(指龍躍宮)不宜動土為由上書朝廷,朝廷立即命令停工。劉仁師置官職於不顧,晝夜趕往京城,據理力爭,終獲動工。當年十二月渠閘工程完工。在今西福村從涇陽引水設立總閘,總閘下又修五條渠道。高陵百姓為了紀念劉仁師的功勞,引劉仁師為江蘇彭城人之意,將總閘起名彭城閘。閘旁修建劉公祠以表紀念。
1982年5月29日,彭城閘遺址被高陵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鼓城閘遺址範圍內形成了當地村裏的墳地,對遺址造成很大破壞和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