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寺遺址位於西安市南郊鐵爐廟村村北(原唐長安城新昌坊東南隅)。該寺係中國佛教密宗著名寺院。
據(《長安誌》載,寺創於隋開皇二年(582),初名靈感寺。唐景雲二年(711)改稱青龍寺。唐會昌五年(845)毀佛時,曾一度被廢,收為皇家內苑。後複立為寺,更名護國寺。唐大中九年(855)後,又恢複青龍寺舊稱。根據史書的記述推斷,青龍寺最後廢毀的年代當在北宋元祐元年(1086)後,明萬曆之前。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西安唐城隊曾於1963年對青龍寺遺址作過勘察,1973年又進行過複查。除將青龍寺的位置和範圍勘察清楚外,還探得寺內建築遺址七處(編為1—7號遺址),並發掘了2號(塔址)和4號遺址(殿址)。1979年繼續探查和發掘,在4號遺址北麵探得圍牆基址(8號遺址)和三座窯址,同時發掘了1、3、5、7號遺址。
青龍寺的麵積,約占新昌坊的四分之一。實測寺院占地東西長530餘米,南北寬約250米,麵積為132500平方米。目前南坡為鐵爐廟村所占,形成15米高的斷崖。現在青龍寺遺址僅存原上部分,其範圍東西長500米,南北寬100—120米,麵積不到原來的一半。
發掘出土的文物有:蓮花磚和長方磚、板瓦、筒瓦、蓮花紋和獸麵紋瓦當、鴟尾殘片、鎏金小銅佛、三彩佛像殘片、石經幢殘塊、小紅陶塔、壁畫殘塊等。除建築材料外,其他多與寺院生活有關,佛寺常見之物。這些文物證實了遺址是寺院舊址,與史書上記載的青龍寺在新昌坊東南部的位置是一致的。
1996年,作為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的組成部分,青龍寺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