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業寺遺址位於西安市未央區六村堡街道辦事處感業寺小學內,係唐代寺院遺址。
感業寺相傳為唐代女皇武則天出家的寺院,武則天(624—705年)原為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太宗死後按照慣例和其他無子嗣的嬪妃一起削發為尼,出家感業寺。公元654年,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到感業寺裏來進香,武則天緊緊把握住了這次機會。武則天的美貌加上舊情,促使高宗不再顧忌佛教教規和禮教的約束,將武則天帶回了皇宮,拜為昭儀,第二年立為皇後,高宗體弱多病,武則天便接替高宗管理朝政。高宗死後,她突破太後不能臨朝稱製的慣例,先後廢中宗、睿宗,自稱皇帝,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在位21年,傳位於中宗,公元705年死於洛陽,後與高宗合葬乾陵。
感業寺是武則天人生命運的轉折點,感業寺遺址內有明清時建築,後作為學校教室。大殿前麵有兩座碑刻,為明代重修感業寺所立。周邊還有一些柱礎石。
2001年2月9日,感業寺遺址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因年久失修麵臨倒塌危險,由西安市文物局委托西安市古代建築工程公司對大殿進行了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