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倫鑄錢遺址位於西安市戶縣大王鎮兆倫村,向北延伸到梧村南,是漢代國家鑄幣工場遺址。
秦代時,這裏設有鍾官官署,為著名的鑄造場所。漢承秦製,鍾官歸少府管轄,專鑄禦用鍾鼎之類的彝器,漢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公卿請令京師鑄鍾官赤側五銖”,開始了鍾官鑄幣的曆史。元鼎四年(前113),武帝統一鑄幣權於上林三官,鍾官即為其首,至漢平帝元始年間(1—5),在所有上林三官管轄的鑄幣場所中,鍾官官署所在地的鑄幣工場鑄錢數量最多,質量最高,王莽時,雖然郡國可以鑄錢,但鍾官仍是當時最重要的鑄幣工場。
兆倫鑄錢遺址,於20世紀70年代被發現,遺址中心區分布範圍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約700米,總麵積超過1000000平方米。遺址內發現了大量錢範和錢幣,如“一刀平五千”銅範、“鍾官前官始建國元年三月工常造”銘文的大泉五十陶範,“元康元年十月”銘文的範磚,半兩、五銖、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大泉五十、貨布、貨泉等錢幣,以及大型夯土台基、鋪地磚、完整的筒瓦、板瓦、“上林”、“千秋萬歲”、“永奉無疆”瓦當和陶水管道,在遺址西南角發現有多處陶窯。1996年陝西省文物保護中心對遺址進行了初步踏勘,1996年進行了考古調查;西安市文物考古隊1997年3月至5月進行了初步勘探,又發現了大麵積的木炭灰層,灰層中有許多銅渣,以及坩鍋、鼓風管、澆口杯等與鑄錢有關的遺物。
2001年6月25日,兆倫鑄錢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入漢長安城遺址。
現在,遺址地麵遺跡基本無存,遺跡與遺物均保存於地麵以下1—1.5米,20世紀50年代在遺址東部開挖了一條新河,貫穿遺址南北,遺址西南角被兆倫村覆壓,其餘多為農田,當地村民在建房取土時常有陶範和錢幣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