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宮前殿遺址位於西安市西郊三橋鎮北部,今東張村、朋寨、好漢廟、東柏梁和孟家村一帶,漢長安城遺址西側。屬漢代宮殿遺址。
建章宮始建於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據史料記載,未央宮柏梁台遭受火災焚毀,漢武帝本想營建新的宮室,但長安城內已沒有發展空間了,於是,他接受粵巫勇“有火災,複起屋,必以大,用勝服之”的建議,在長安城西上林苑中營建了此宮,並沿用上林苑中舊宮之名,稱為建章宮。
建章宮營建的時候,正是西漢王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時候,因此,建章宮“度比未央”,而宏偉侈糜過之。宮城周回二十餘裏,四麵各有一座宮門。東宮門和北宮門外各有一對高二十五丈(合今58.75米)的闕樓,上有鎏金銅鳳凰,稱為鳳闕。宮中宮殿密布,主要建築有前殿、天梁宮、奇華宮、神明台等。前殿西北有太液池,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四座假山,象征傳說中的海上四座仙山。建章宮與未央宮之間,跨越城牆以飛閣相連,可以乘輦而行,彼此相通。建章宮是漢武帝時期活動的主要宮殿,漢昭帝元鳳二年(前79)四月,才把皇宮從建章宮遷回未央宮。
建章宮前殿遺址現主要在地麵上存有前殿、神明台、雙鳳闕、柏梁台等建築夯土遺跡及太液池遺址。在東柏梁村出土的長方形陶質建築脊構件上,有“延年益壽,與天相侍,日月同光”十二個篆字。在太液池西北岸故址,出土一個魚形大石雕,現存放於陝西曆史博物館門前的水池中。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之後,下令拆毀建章宮的建築,在長安城南興建禮製建築,建章宮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遺址區現在為農田,部分被城市建築所疊壓。
建章宮前殿遺址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