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楊宮遺址位於西安市周至縣終南、尚村兩鎮境內,地處關中之道,南依秦嶺,北鄰渭河,眉烏嶺由東至西從中穿過。屬秦、漢宮殿遺址。遺址東西長約15公裏,南北寬約10公裏,麵積約為150平方公裏。
秦昭王時,以宮中有垂楊數畝而得名。長楊宮始建於秦,興盛於漢,至東漢後漸廢。
據《雍勝略》載:長楊宮在縣東南32裏,宮門建有高台射熊館(亦作觀),供皇帝觀看校獵,漢武帝喜好親自與獸搏鬥。司馬相如見武帝以萬乘之尊親履險境,不以為然,乃作《長楊賦》。漢成帝元延二年(前11)下令扶風郡調集民眾,西自褒斜穀,東達弘農郡,南到漢中秦嶺,張設捕獸網點,捕到熊羆、豪豬、虎、豹、長尾猴、金絲猴、狐、兔、麋鹿等運到射熊館,建圍欄圈住,令少數民族使者入欄與野獸搏鬥,誰捉到什麽野獸就賞給誰,漢成帝以觀賞為樂。關中因這次民眾搏獸,致使秋收無法進行,揚雄亦作《長楊賦》,以諫諷遊獵。
在原長楊宮區域內,現已暴露出的遺址有三處,即終南鎮竹園頭村的長楊宮竹園頭遺址,尚村鎮臨川寺村(原名射熊堡)的長楊宮射熊館遺址,尚村鎮西坡村的長楊宮西坡遺址。長楊宮竹園頭遺址東西寬約400米,南北長約500米,麵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約0.5—2米,現在的遺址表麵均為農田及少量民房。
在這三處遺址中曾出土青銅器、陶器、瓦當及多種形狀的建築磚、水道等遺物。
在長楊宮遺址出土的青銅器中,“長楊宮鼎”被《小校經閣金文》所載入。出土的瓦當種類多樣,文字類有“宮”、“億年無疆”、“漢並天下”、“與天無極”、“長樂未央”瓦當等。動物瓦當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瓦當。紋飾瓦當有多種不同形狀的雲紋瓦當等。磚有素麵青條磚、方磚、畫像磚等,方磚有素麵磚、曲尺紋磚、回紋磚等。畫像磚有虎紋磚、幾何紋磚、卷草紋磚等。水道有繩紋五角水道、圓筒水道,水道三通接頭、二通接頭等。2003年元月,在長楊宮竹園頭遺址西南1公裏處發現一錢幣窯藏,出土西漢五銖錢300公斤。
1983年5月13日,長楊宮遺址被周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