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堆坡遺址位於西安市高陵縣通遠鎮灰堆坡村南200米處的高地上,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遺存。
灰堆坡遺址東西長約450米,南北寬約300米,麵積約135000平方米。遺址文化層厚約2米,在遺址中心區有一條文革時期修建的東西向水渠,斷壁上暴露有灰坑、居住麵和墓葬等遺存,其中有一處房屋遺址保存較好,為半地穴式,築於灰土之上,上距地表1.7米,房子東西長2.7米,地麵為一層踩踏麵,房子中部有一灶,口大底小,上口長0.95米,底長0.8米,深0.4米,底部有一層炭灰。此房屋上部被一後期房屋遺址疊壓著。在遺址範圍內,地表散落大量陶片,主要有夾砂紅陶、泥質紅陶和泥質黑陶。主要紋飾有:魚紋、三角紋、繩紋、弦紋等。主要器形包括盆、缽、盂、罐、葫蘆瓶、尖底瓶、帶把杯等。遺址區現為村民耕地,保存狀況較好。
1982年5月29日,灰堆坡遺址被高陵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