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清太宗皇太極妃孝莊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
博爾濟吉特氏,是清宮後妃中有極其特殊地位的一個姓氏。
話說當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諸部,他的雄心壯誌引起了蒙古諸部的防範。在這樣的情形下,努爾哈赤首先耀之以威:在戰事中俘虜了蒙古王公;然後又示之以好:拿重禮將人送了回去。從此開始了與蒙古部分王公世代通婚的曆史。這是曆朝曆代最成功的政治聯姻,不但在當時分化了蒙古,使蒙古草原不再完全與自己為敵,而且還得一力助。其中漠南蒙古並入滿洲八旗,最後甚至一並歸入版圖,直到清中葉,還上演了一出土爾扈特部萬裏東歸的史詩。
博爾濟吉特氏,就是曆代清帝聯姻最頻繁的蒙古支係:科爾沁蒙古。博爾濟吉特氏雖為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姓氏,但是科爾沁這一支並非成吉思汗本人的直係後裔,它的創始人是成吉思汗的弟弟,發展到後來,科爾沁共有四位世襲親王。在滿蒙聯姻的曆史上,首開先河的自然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他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正月,迎娶了蒙古科爾沁貝勒明安的女兒,她是走進愛新覺羅家族的第一位博爾濟吉特氏。兩年後,他又為心愛的第八子皇太極迎娶了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哲哲。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再次迎娶了科爾沁郡王孔果爾之女。在將博爾濟吉特氏的姑娘們迎進門的同時,愛新覺羅家的女兒也陸續嫁到了蒙古草原:努爾哈赤八女聰古倫嫁喀爾喀蒙古台吉固爾布賜;養女巴約特嫁喀爾喀蒙古台吉恩格德裏;養孫女肫哲嫁蒙古土謝圖親王巴達禮……總之,清王朝的公主宗女們,大多數都成為蒙古草原的主婦了。
努爾哈赤所娶的兩位博爾濟吉特氏是他晚年的側妃,也許是因為都沒有生下兒女,對於清王朝沒有什麽實際的影響力,隻是開了一個好頭而已。真正引人注目的博爾濟吉特氏,要從清太宗皇太極的後宮裏去找。
在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承了父親的後金汗位。十年後的明崇禎九年(1636)四月,他正式登基為帝,稱“寬溫仁聖皇帝”,定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崇德元年七月,他定下了自己的後宮“五宮製”,在自己的女人堆裏選出了地位最高的五人。
皇太極的五宮後妃分別是:中宮為清寧宮皇後,東宮為關雎宮宸妃,次東宮為麟趾宮貴妃,西宮為衍慶宮淑妃,次西宮為永福宮莊妃。
而這五宮後妃,全是清一色的博爾濟吉特氏,其中有三位還是親姑侄:皇後、宸妃、莊妃。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莊妃了。莊妃是一個女人,然而即使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年代,她也是一個政治人物,因為她在史書上剛一出現,就已經承載著政治。不過她並不能算是一個頂級的政治家,因為她所生活的那個時期,清王朝出類拔萃的政治天才實在太多了。
莊妃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宰桑的小女兒,她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十二月初八(1613年3月28日),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年方十三,而皇太極已經三十四歲了。
這樁婚姻之所以締結,與莊妃的親姑媽、皇太極的皇後哲哲有密切的關係。
哲哲是科爾沁貝勒莽古思的女兒,當滿蒙開始通好聯姻之後,她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六月來到赫圖阿拉,嫁給了努爾哈赤的八子皇太極。當時的皇太極剛二十出頭,但是早已妻妾成群。除了元妃鈕祜祿氏,還有繼妃烏拉那拉氏。而其中早在哲哲成婚之前五年,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就已經出生了。
由於嫁給努爾哈赤的兩位蒙古妃子都沒有所出,嫁給皇太極的哲哲就承擔著為愛新覺羅氏生兒子、維係科爾沁草原在後金宮廷中未來地位的重要責任。她盼子之心極其殷切,可是送子娘娘卻一直不曾光顧她,別說兒子,就連女兒都沒能生出一個。雖然努爾哈赤對蒙古親戚們厚待隆遇,但科爾沁草原的王公們仍對後金沒有出一位帶蒙古血統的王子,表現得既失望又擔憂。
成婚十二年後,對自己的生育能力已經沒有了信心的哲哲決定從草原上再接一位博爾濟吉特氏到後金,替自己完成這個生兒子的任務。征得家族的同意之後,她選中了自己的侄女、弟弟宰桑的女兒布木布泰。
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明天啟五年)二月,十三歲的布木布泰在哥哥吳克善的護送下,來到了沈陽城。
對於這位身份高貴又身負重任而來的蒙古格格,後金給予了極高的接待。皇太極親自出城相迎,與送親隊伍在沈陽北崗相遇並舉行最高級的禮儀,大擺宴席之後再一起返回城中。與此同時,後金大汗努爾哈赤親自率領著自己的諸妃和諸貝勒擺下儀仗,出城十裏迎候。當然,並不是布木布泰這個小姑娘能夠享有這樣的待遇,這一切其實是給予科爾沁草原的。
布木布泰的到來,似乎給哲哲帶來了好運氣,十餘年不育的她居然當年就懷了身孕。布木布泰也非常得寵,此後姑侄倆頻頻地為皇太極誕育孩子。然而有件事令人撓頭,她們生的都是不能領兵也沒有王位繼承權的女兒:哲哲先後於1625年誕皇次女,1628年誕皇三女,1634年誕皇八女;布木布泰則從17歲開始生育,先後於1629年誕皇四女,1632年誕皇五女,1633年誕皇七女。
就在姑侄倆猛生女兒的同時,皇太極已於1626年登上了後金大汗的寶座,盡快為他生一個兒子,就更成了科爾沁的當務之急。
終於,在皇太極稱汗八年、已經將稱帝計劃提上議事日程的時候,再也忍耐不住的蒙古科爾沁又將一位格格送進了沈陽城。她就是布木布泰的親姐姐海蘭珠。
海蘭珠生於1609年,於天聰八年(1634)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已將二十六歲,她比妹妹布木布泰更美更溫馴,為什麽當初卻是布木布泰先嫁皇太極呢?是不是當時她已經訂婚或已經出嫁了?史料中沒有十分明確的記載。
海蘭珠雖然已非青春少女,但她入宮後卻贏得了皇太極的格外喜愛。成婚的第二年,當後宮定製的時候,她尚未生下一男半女,就已經高居後宮次席,如果哲哲不是她的姑媽和媒人的話,隻怕皇後之位也得讓她來坐。崇德二年(1637)的七月,二十八歲的宸妃一舉得男,為皇太極生下了第八子。更錦上添花的事情緊跟而來:崇德三年(1638)正月三十日剛入夜,二十五歲的莊妃也在連誕三女之後生下了一個兒子,即皇九子福臨。半年的工夫,就有兩個帶著滿蒙共同血統的皇子降生在剛建立的清國,讓科爾沁草原和皇太極都欣喜若狂。
在這兩個兒子中,皇太極偏向的當然是皇八子,這孩子不但是他最心愛的女人海蘭珠所生,就連排行都與他這個父親一樣。更重要的一點:皇八子是皇太極稱帝後誕生的第一個兒子,他是真正的皇帝長子。為了他的誕生,皇太極還頒布了大清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道大赦令,這與明王朝嫡後生太子的待遇一樣,可見皇太極對這個兒子寄予的厚望。這當然使做母親的宸妃以及她身後的科爾沁草原心花怒放。
然而這孩子的命運太不濟,還沒有活到第一個周歲,連正式的名字都沒有,就在新年之初遽然夭折了。
兒子的死,令皇太極非常傷心,這時他還盼望著宸妃能再為自己生下一個兒子,誰知道宸妃脆弱的神經卻不能與丈夫久經戰陣的堅韌相比,她受不了這樣極端大喜大悲的刺激,很快就思兒成疾,身體日複一日地垮了下去。這樣的憂傷似乎也損害了她的生育機能,雖然她幾近專寵,但此後幾年間再也沒有生育。崇德四年,皇太極為了安撫海蘭珠,又將她晉封為“賢妃”,但是一個空泛的名號怎麽抵得了親生的孩子,看著後宮中的女人陸續生育兒女,想起自己的孩子,她的身體毫無起色。
崇德六年(1641)九月,海蘭珠終於熬到了人生的盡頭。這個消息沒有誰敢耽擱,迅速被報到了正在錦州與明朝守軍作戰的皇太極那裏。九月十二日,皇太極立即丟下軍務踏上了返回沈陽的路途。五天後,晝夜兼程的他終於趕到了沈陽城,卻在入城之際得到了海蘭珠已經先一日病逝的消息。皇太極深受打擊,整個人都垮了,這個殺氣騰騰、下達屠城令眼都不眨的男人當著所有後妃、貝勒、大臣的麵號啕大哭,無論怎樣都難以勸止。在海蘭珠死後的第五天,皇太極甚至哭得昏了過去,太醫們七手八腳地救醒之後仍然神誌不清,口齒含糊,直到酉時(17—19點)才完全恢複。這個意外事件把宮裏宮外都嚇得亂成一團,皇太極麵對前來勸諫的文武官員也不禁有些自責,說:“天生朕為撫世安民,豈為一婦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譴也。”
隨後,終於有些緩過勁兒來的皇太極下令,為海蘭珠舉行隆重的國喪之禮,喪期內舉國停止宴飲娛樂。十月二十七日,海蘭珠被追封為“敏惠恭和元妃”,並於崇德八年二月正式下葬。
雖然皇太極嘴裏說自己不該為一個女人如此神魂顛倒,但是海蘭珠去世一兩年之久,他卻還是無法控製自己的感情,始終鬱鬱寡歡。於是王公大臣便請他外出打獵散心。誰知路程安排不夠仔細,竟然途經海蘭珠的墓園,於是這場散心適得其反,以皇太極的又一場號啕大哭終了。皇帝又重新深陷在極度悲哀之中。
皇太極雖然正當盛年,但是他過度肥胖,再好的千裏馬載著他也隻能日行百裏。如今影視劇中常讓一表人才身形標準的帥哥飾演皇太極,其實是大大的不符合史實。若是按“還原曆史”的標準選皇太極的特型演員,隻怕目前知名的演員中,隻有鄭則仕身材合乎要求。
這樣一個大胖子,又耽於女色,因此皇太極素有“風眩”(高血壓)之疾,時常“聖躬違和”也就不足為奇了。政務繁忙的勞碌,又加上海蘭珠之死的刺激,皇太極的身體更是每況愈下。
那場不合時宜的圍獵之後不久的一天,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處理了整整一天內外政務的皇太極返回皇後哲哲的寢宮,在南炕上坐下少息。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坐下,五十二歲的皇太極就再也沒有站起來。大約是夜晚九點到十一點之間的亥時,清帝國的第一位皇帝猝然離世。他是怎麽死的,說法不一,但是很明顯皇後哲哲絕對不會想要他的命,因此他很有可能是在肥胖過度所致的基礎疾病上又加上了心力交瘁的夾攻,從而引發的猝死。
皇太極的死引發了清王朝的又一次帝位之爭。
在皇太極即後金汗位之後不久,他就著手改變父親努爾哈赤“推舉繼承者”,以及“八貝勒聯合執政”的製度,對幾大貝勒中敢跟自己意見相左的人給予嚴厲打擊,逼得他們不得不向這位大汗宣誓效忠,從而將他們的權力逐步收歸皇帝個人所有。因此,若按皇太極所定的製度,繼承人必須是他的子嗣。然而這個製度畢竟還從未實施過,皇帝也沒有留下任何指令,因此仍然存在變數。
當時,最有可能競爭皇位的人,就是睿親王多爾袞與肅親王豪格。
當他們剛開始爭位的時候,他們自己恐怕也沒有想到,最終會出現一個怎樣的結果。
鑲黃旗與正黃旗此時已是皇太極的直係,正藍旗在旗主莽古爾泰卷入謀逆舉家被削去宗籍後,更成了豪格親領。因此正藍旗出身的貴族們都願意讓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即位,兩黃旗大臣也表示同意。然而鑲白、正白兩白旗的旗主阿濟格與多鐸卻堅定地支持自己的親兄弟多爾袞,多爾袞本人更是戰績輝煌,無人能比。多爾袞本人也頗有此意,皇太極去世的第五天,他就跑到三官廟去詢問誰繼帝位之事。沒想到卻得到這樣的答複:“先帝有子,必立其一,餘不知也!”
終於,崇德八年八月十四日,兩方在沈陽故宮大殿上就繼位人問題展開了舌戰。多爾袞是個聰明人,看見情勢不利於自己,想到可能會引發的王朝內鬥,便有些猶豫。多爾袞的弟弟多鐸見狀大怒,叫道:“當立我!我名在太祖遺詔。”多爾袞立即反對,多鐸隨後便又扔出擋箭牌,說是應立長君,代善才夠資格。豪格大為不滿,衝動之下口不擇言,說那就是自己德薄福淺,所以不能當此重任嘍!隨即怒氣衝衝地離席出殿。
猜想豪格的本意,應該是想刺激一下兩黃旗的諸王公,並迫使其他搖擺不定的旗主如代善等人表態。然而他沒有想到,一切就在多爾袞的隨機應變中急轉直下。
眼看著豪格離去,兩黃旗大臣們確實急了眼,立刻擺出要與兩白旗決一死戰、維護先帝之子的架勢。假若真動起手來,兩白旗未見得能勝,更恐怕要毀掉整個清王朝的前途。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多爾袞靈機一動,不但將戰端止住,更將一切向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向引導。提出:“既然大家一定要立先帝之子,豪格又已經表示了謙讓之意,那麽,就讓先帝的九子福臨繼位為帝。而我則願與濟爾哈朗共為輔政之職。”這個表態頓時使兩黃旗大喜。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假如不是年紀太小的話,真正符合兩黃旗意願的人選,正是福臨。事實上,在提出豪格繼位的同時,兩黃旗就同時提出要豪格以福臨為太子了。
最有趣的,就是索尼、圖賴、鼇拜等兩黃旗大臣在為繼承人問題上不惜與多爾袞以死相較的時候,並不曾明明白白地始終堅持“必立豪格”,而是異口同聲地說著一個含糊的詞:必立“先帝之子”。
豪格雖為皇太極的長子,但是其母身份低微,他的母親連五宮大福晉的名額都擠不進去。終皇太極一生,豪格雖然戰功顯赫頗受重用,甚至可以和三位叔王共同議政,卻始終沒有得到父親對其繼承權的片言隻字允諾。
福臨的母親莊妃,是皇太極所有生子之妃中身份最高的,不但本人為五大福晉之一,姑媽更是皇後,姐姐又是影響極大的宸妃,宸妃所生之子一出世,就得到了皇嗣般大赦天下、外藩王公們紛紛賀喜的待遇,那麽現下立宸妃妹妹的兒子當然理所應當。何況在她們母子的身後還有整個科爾沁草原的支持,完全符合滿蒙共同的利益。假若多爾袞真要拚個魚死網破的話,立福臨還能為兩黃旗爭取蒙古鐵騎為外援,立豪格的話蒙古鐵騎絕對沒興趣湊這個熱鬧。
——在這裏要講一下位份高於莊妃的另兩宮博爾濟吉特氏。她們是麟趾宮貴妃娜木鍾和衍慶宮淑妃巴特瑪。她們雖然和莊妃姑侄同姓,卻出於不同的蒙古部族,而且她們高於莊妃的宮號也隻不過是表麵文章,因為她們都是皇太極的戰俘、蒙古從前的共主察哈爾林丹汗的家人。林丹汗從來不曾像科爾沁等蒙古部族那樣與女真交好,而是一直為敵。
天聰九年,在末代林丹汗兵敗病死於青海之後,他的兒子額哲被多爾袞與豪格所敗,不得不歸屬後金,並將當年元順帝帶往漠北的“傳國玉璽”奉送給皇太極。這枚“傳國玉璽”的來到,使得皇太極認定自己將有成為天下之主的資格。為籠絡察哈爾蒙古,也為宣示自己得國之利,遂將林丹汗的福晉納入自己的後宮,並給予相當的地位。入宮之時,兩個女人都各帶著一個自己與前夫所生的蒙古族女兒。後來娜木鍾為皇太極生下了最幼子博果爾和一個女兒,巴特瑪則未能為皇太極生下兒女。娜木鍾的蒙古女兒嫁給了噶爾嗎德參,巴特瑪的蒙古女兒則做了多爾袞的妻子。
總之,這兩宮蒙古妃子為皇太極所生的兒子年齡小於福臨,她們自己的出身和經曆更不高明,根本比不了處子下嫁、家世高貴的科爾沁公主布木布泰,若讓她們所生的皇子繼位,是很難被兩黃旗所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