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山
(1931年)
紅日照錦城,
雄獅睡猶酣。
朱洪若有靈,
九泉淚不幹。
瀟瀟風雨灑下關
(1931年)
瀟瀟風雨灑下關,
十萬學生不勝寒。
虎踞龍盤逢國難,
請諒雄獅睡猶酣。
戚家堰
(1936年)
瀟瀟風雨戚家堰,
滅倭功績留人間。
方今倭寇複來犯,
竟無一人敢當前。
堂堂華胄男兒漢,
緬懷先賢實赧顏。
何日痛飲黃龍酒,
完成古人未竟功。
聆訓
(1942年)
諄諄教導啟愚昧
循循善誘開茅塞
語重心長正謬誤
耳提麵命育英才
發表在《西北文化日報》上的舊文章
1932年夏天,我開始用“誌均”的筆名寫文章向《西北文化日報》投稿。《西北文化日報》曾刊登過很多我寫的小品文,可惜大部分都找不到了,前幾天整理雜物,無意之中發現了我於1932年12月13日至1933年1月20日期間在《西北文化日報》發表的《高跟皮鞋》、《!?》、《慘》、《衣服救國》等數篇短文,覺得尚有閱讀價值。
高跟皮鞋
誌均
生長在現在這個時代裏的女子,如果那雙纖纖玉足,不穿了一對富有特種引誘力的高跟皮鞋,便不好算為現時代的摩登人物?因此就有許多自命為最新式的女子的姑娘們,大家都想給人家稱讚一聲“時髦”的緣故而隻得“不避險阻”的穿上了一對“踏高蹺”似的高跟皮鞋,但使這種高跟皮鞋,當你打扮得齊齊整整的,穿著它走在馬路上的時候,無疑的的確確是“時髦”極了,不過有時或許也會太“時髦”的緣故,反而弄出不“時髦”的事出來,不信,下列的事實就是一個說明。
西安市的一條畸形的馬路上,一個“濃妝豔抹”,而穿有這“時髦”物——高跟皮鞋的她,正在履聲橐橐的走著,不曉得這條馬路不平呢,還是她那雙皮鞋的構造不牢,竟將二寸多的高跟弄了下來,路上的人,是拍手的在狂笑,她的粉臉也登時漲的通紅了。“黃包車,黃包車”,她急得沒命的喊著。適巧一部都沒有,她隻得拿著那掉下來的一隻“高跟”,在眾目睽睽之下,一腳高一腳低,活像鐵拐李似的,走到別的一條馬路上去叫車去了。
(原載1932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報》)
!?
誌均
如雷的刺骨的西北風是怒吼著!看!出人意外的寒雪是仍舊飄舞著!擁有無數貧民的脂膏者穿著千金的輕裘,住著高有七八層美麗的暖室洋樓,吸著價值貧人數月生活(費)的雪茄或香煙,同著形如野雞的豔妾,隔著玻璃窗子,很得意洋洋的向外看看,以作她與他賞心之樂!黃包車夫穿著破不蔽體的夾衣,同時赤著腳!彎著腰!縮著冰溜溜的頭!走在那雪有尺餘的馬路上!刺骨的北風,又好像故意與他為難的吹著他!凍著他!而又不得不拉……不說自己,況且家裏還有70多歲的老母,一天多還沒有吃飯呢!
同樣的是一個人,而為什麽她與他是那個樣子?拉車的他是這個形象呢?
同一的是雪,又是同一的地方,他與她所生的感情是開心快樂,而拉車的他所感到的,為什麽完全是痛苦?
日本強占了東三省,又打進了榆關,我們的守土者,始終以“鎮靜”和“不抵抗”為唯一的口號!但是隻要遇著內亂的時候,它便睜著獸眼,瞄準了隻能打自己人的槍頭,慘殺自己的同胞!為的是什麽原故?
1932年12月26日
(原載1933年1月12日《西北文化日報》)
慘
誌均
慘淡的陽光,斜垂在西山的頂上,反映著四周的烏雲,更顯得無精打采的神氣來,帶哨的黃風,拚命的吹著家鄉,人們的神經上,更覺得冬神的凶猛!在這樣環境之下,素日無聊的我,更覺得像煞有介事的坐也不是,運動也不是,提起看書,便覺得頭痛的要緊,於是隻得昧著良心,學那宰予書晝寢的故事,但不多時,忽然聽見一位同學在窗外驚訝的喊道:
“想不到的事,這麽樣大的冷雹,真怕呀!……”因為著好奇心理和受刺激的精神所差使,不能不毫無留戀。但他呢,一聲不響的將我看了一下,接著便落下那無比的傷心淚來,我同時也癡呆莫名其妙的也伴著流淚。好久,他悲不成聲的又看了幾番才說道:“均!今年打下的幾石麥,被差人完全裝去了!你是知道的。但家裏十幾口人是非吃不成的,沒法,隻好五分利息去借人家的錢,買些米喝稀粥,但我來時米也不多了!雖然如此,但還有一線希望的。便是地裏種下的麥,哼!誰料想被黑霜打的死完了!我看你的書是念不成了!同我一塊到山裏去逃荒,你意思怎的?”“伯父!我當然是順從的,但我覺得……唉!……”
當啷!自習鈴搖得討厭!
(原載1933年1月13日《西北文化日報》)
衣服救國?
誌均
為著“九一八”事變而罷課以來的今天早晨,精神是特別的興奮,所以起來的時候也比較早,於是照例的整理之後,便匆匆地跑到校園中去做呼吸運動,沒有多時,忽然聽到立正和喊“一、二、三、四”的體操聲,從操場中遠遠的一陣一陣的送來,我不覺得詫異的想說道:“咦!校內為政府認為有受軍事訓練資格的義勇軍——高中同學,雖然上操的鈴搖過多時,但他們還都靜靜悄悄的在甜蜜的睡鄉中,那麽,是何許人在體操呢?”為了這個好奇的問題,所以不得不出去看一番。不是內亂有餘的兵,也不是別校的學生,原來是約有150多名的工人在那裏上早操,他們所穿的雖是顏色和長短不一的便衣,若在一般專務外表的人看去,固然有點不雅和不整齊,但若仔細觀他們的精神和絕對的服從性,令人真是佩服而生敬——在立正的時候,個個挺胸,目不他視,嚴肅的好像塑像一般,即就是稍息,也不東倒西歪的任意亂動,若論到動作,更是楚楚可觀,比起一天到晚喊空口號而不實地去做的學生,還要好看十倍,再更進一步而比較國內數百萬的丘八,所少的不過幾根隻能打死中國人的火槍和一身灰皮罷了!
然而,這不過是我一個人心目中的工人,也可以說是我的見解,但人們思想不是一致的,所以便有看見而鄙視的人,那不是別的,乃是素日精於理發而兼動輒愛談戀愛和好出風頭的張某,他是穿著齊楚可觀的嗶嘰義勇軍武裝,亮可照人的黑皮鞋,口裏吸著我無以為名的香煙,懶怏怏的走到操場中,向著那出於真誠為愛國而學軍事訓練的工人,想看不想看的看了兩眼,遂向著那拿球而沒操的另一個小工人問道:“你們既然學軍事訓練,為什麽連軍裝都不穿,叫外國人看見,笑也笑煞了!還打什麽日本,豈有此理!”那位正在忘天忘地玩著的小工友,猛然聽到這個難題之後,並不略有難色的答道:“是的!先生!你要知道我們是受苦的工人呀!比不得你們先生的錢來得容易而多,若果拿著那苟延生命的幾塊錢去做軍裝,那麽,餓死便要快了!先生!你明白了沒有!我們並不是不知道軍裝穿上神氣呀!”
夢想不到而毫無預備的他,假白臉上泛著黑紅色,怒罵道:“小鬼!真小鬼!沒知識的東西!我不屑於和你較量,但你們總須顧著中國的體麵……”不三不四的說著走回學校去了!
啊!啊!我是有知識的——我是中學生,所以我會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大約是說學軍事訓練的人若不穿上軍裝,便不配救國。反過來說,隻要有軍裝穿,即就是不受軍事訓練,不拿槍不拿刀,日本兵見了便會害怕的跑了。果爾,那我隻好怨他為什麽不早些將“衣服救國”這個偉大的發明說出來,以防那倭奴未占東三省以先的準備!
(原載1933年1月20日《西北文化日報》)
孤島日記
談談寫日記
1930年8月,我隨大哥郝克俊,告別了生我養我的家鄉臨潼,赴中國的第一大城市上海求學。在我那簡單的行囊中,除了一些換洗衣服和洗漱用具外還有一本心愛的日記本。那時我每天都寫日記,到了周末便將日記全部帶到哥哥處請他修改並加批語。後來他把這個批改日記的工作交給了他的朋友張警軒,請他幫忙。張警軒為人正直,學識淵博,批改日記十分認真。除了對日記中的文字結構,修辭造句要求很嚴外,還經常給我講一些做人的道理,修煉自己堅強意誌的方法,使我受益匪淺。通過對日記的批改,既提高了我的寫作水平,也提高了我的思想修養和認識水平。實際上,他已成為我的一位很好的校外老師。遺憾得很,我寫的大量日記已經遺失了。
我是提倡寫日記的。日記是時代的脈搏,人生的氣息,沒有什麽文章能比日記更能真實地反映時代的精神,沒有什麽記錄能比日記更能真實地反映一個人的思想起伏。日記的最大特色就是真實。
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寫日記的人仿佛越來越少了,我的兒輩們好像還寫過一些,到了孫子這一代,除了迷戀上網之外,對寫日記已經毫無興趣了。在我們那個年代,寫日記是人生的必修課,不寫日記,是絕不會上床睡覺的,因為它標誌著這一天還沒有過去,這一天的事情還沒有做完。根據我們所受的教育,當天的作業必須當天完成,完不成是不許睡覺的。所以,如今我已經年逾九旬,飯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日記是不能不寫的。雖然不能像年輕時那樣,長篇大論地寫在專門的日記本上,卻依然十分認真地寫在台曆上。
我提倡寫日記,呼籲年輕的朋友們,通過寫日記真實地記錄自己人生的曆程。
我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呼籲年輕的朋友們,通過寫日記反省自己一天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最基本的道德標準。
今天,我把60年前的數篇日記拿出來,想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讓更多的老先生們把當年自己真實的日記發表出來,一方麵為史學家們提供更多的參考材料,另一方麵讓年輕的朋友們,了解一下我們的那個時代和我們的思想起伏、情感曆程。
1931年
12月11日 星期五 晴
罷課以來,時感寂寞無聊,尤於今日下午,頭悶心慌,甫坐書案,便欲懶眠,然,眠終不著。值此之故,乃邀數友,以作宋公園之遊。及至,園門緊關,仍如餘去年初次來進無異。但此次未費周折,即得入內。遊畢,遂擇一較曠之場,置衣帽為球門,每邊三人,玩賽小球,樂甚!待有時餘,始停而息,未幾,忽有一友程君謂餘曰,吾輩何不抄此以作紀念。殆方不愧來此一遊之價值矣!餘順其所指而觀,乃宋教仁(國民黨領導人之一,1912年同盟會聯合統一共和黨等十個政團,組成國民黨,大會推舉孫中山為理事長,不久,孫委宋教仁代理。1913年3月10日袁世凱指使特務暗殺宋教仁於上海車站)像後之詞也。故亦甚然其說,但鉛筆與紙之問題,待遍問數人之後,不意竟成當時無法可解之難矣。良久,餘忽憶野人記中,曾有太山者,因彼雖之英文之意而不能語,故與一法人相遇時,取一樹皮,以尖木書之,方得全達其意,但此時因樹皮難得,故餘改取一菜葉,仍以細木書之,結果甚清。友人皆悅,餘亦甚悅。故及歸校後,旋即速騰於紙,今又特抄於後,以作他日有感之用。餘所抄於右任的《宋教仁先生題後》原文如下:
“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記。為直筆乎!直筆人戳。為曲筆乎?曲筆天誅。籲呼,九原之淚,天下之血,老友之筆,賊人之鐵,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銘諸心肝,質諸天地。”
12月12日 星期六 陰
昨晚大風,吹傷玻璃甚多,待到今日,寒冷更甚。故餘不得不將衛生褲開始穿著矣!然,在未穿著之先,尚有一事,誠堪為記。即餘起身之後,忽有同學數人,喚餘出外運動,餘允其邀,遂持一籃球而出,但未及有十分時之久,則已覺手腳之凍痛,較之刀割,恐猶難堪。因此,目光則不禁而注射之,豈意手則青筋高漲,腿則紅粒如毛,故餘大為之震,乃速歸,著衣數件,始著可耐。然,雖著可耐,但因此而發生一傷心之感想,思如此點水便冰之寒,有衣有金者,火爐皮衣毛衣等,自不待言。但若轉思能於水災中而逃生之17萬無家可歸之災民,不僅棉衣難談,即如每日一餐之能得與否?猶有畫餅充饑之虞。嗚呼!天之生人,本如是乎!抑亦人間自造乎?
12月13日 星期日 陰
氣候較昨略佳,但仍除在床上閱書外,別無其他工作。
12月14日 星期一 晴
今天紀念周為什麽不開?因為罷課了!哼!罷課以來做的什麽事,膽敢連總理都不紀念了!唉!你這個呆子,國難臨頭的時候,就是把總理再紀念著千萬遍,到底有什麽用處!唔!我明白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一定是說那一個現在能夠將國難改成國慶的人,才值得快紀念!念念不忘,是不是!好了,再不要亂說了,黨員王先生來了!
12月15日 星期二 小雨
起身鍾怏怏地打了幾下,把我跑在去高陵縣上會的自由魂,忽然被提回!我真感謝和佩服他的速力與能力,不然時,豈非有那“一去不複還”的危險嗎?心中雖然是這樣想,但似乎肚中還有一個什麽在那反對著說,如此的寒冷,醒來便要去,起去便要無聊,無聊便複要睡覺。試問到底為的哪一端?
然而,不料想這個才完,便忽然又起了一個反對者說,哼!你說得真好聽,你莫問我們是做什麽來的!一天到晚隻是睡覺,試問到底慚愧不。啊!啊!可憐呀!可憐的我呀!竟被那三個莫的什麽兼東西,做了一個會場!
終於和結果,還是一直地睡到八點鍾才鼓了不知多多少少的勇氣而起身,與這個寒冷作最後的奮鬥。起身以後呢?亂跑跳一陣罷了,實在覺得無聊的裏邊也是有趣的。
12月16日 星期三 陰
行不顧言,言不顧行,蔣介石忽然今日正式的通電下野。今天看了以後,著實有些蹊蹺。因為他在軍校給滬上中學生訓話的裏邊,有這幾句話說:“本主席已經下了決心北上,誓必收回我們整個的領土,但是廣東那些賣國賊,他必定要我下野。諸位想想,既然下野,哪裏還能北上呢?所以本主席也同時下了一個決心,就是誓不下野”等語。而現在忽然如此,其中想必有緣故在內,但我實在沒有政治的眼光來推測他,給他下一個或貶或褒的斷語,但是以我的理想和報紙上所看到的,大約最重要的原因有二:
一、因他叫宋子文酬備一批軍用款,但宋子文給他回答無法可設,所以隻得暫且將一時的野心收住。
二、因他大約看見法國在雲南等地,有很大的軍事準備和行動,更恐一時不能挽救,便更要引起國人反對,所以他便毅然的下野,一方麵可以得到一般人的同情,他方麵還可以有重登舞台的希望。總之,我可斷定他不是出於真誠下野的。他是有很大的奸謀在內。(注:正如日記中所料,1931年12月15日,蔣介石下野。1932年3月,國民黨四屆三中全會上,推舉蔣介石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軍事參謀部參謀長,軍權完全由蔣一人掌握。3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宣誓就職,以蔣委員長名義重任中央大權。)
12月17日 星期四 晴
我記得上海開統一會議的時候,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則是不準軍人幹政。但今日所看到的,不特不將幹政的軍人撤職,並且將江浙僥幸而能得到主席的文人撤職,令諉的原來是蔣介石的兩個爪牙。是的,這便是中國前途有望的表現。
12月18日 星期五 晴
讀語體日記文做法,頗不所得,故對於今後之日記,想必將更有興趣矣!
12月19日 星期六 晴
今為星期六,但無特殊感覺,故至晚8時許,因得一友人之詢問,爾為何不往法政一玩,餘始恍然,但時已遲,即欲往亦不及矣!
12月20日 星期日 晴
本欲往赴法政,但不知因何而觸動一念曰:去無一事,經濟損失,猶不為惜,但如此一逝不複返之光陰,實覺可貴。因此不過三分鍾之天良發現耳,待過之後,何曾能有踐其言而行,故餘往後,務必言能顧行,行能顧言為貴?
12月21日 星期一 晴
久囚年餘之校長德征,今日有來校開紀念周說,但終未麵,不知何故雲。
12月22日 星期二 陰
為著九一八事變而罷課以來的今天早晨,精神是特別的興奮,所以起來的時候也比較早,於是照例地整理之後,便匆匆地跑至校園中去做呼吸運動。但沒有多時,忽然聽到立正和喊一二三四的體操聲,從操場中遠遠的一陣陣的送來。我不覺詫異地說道:“咦,校內為政府認為有受軍事訓練的,雖然上操的鈴捶過了,但高中同學他們還都靜靜在甜蜜的睡鄉中,那麽是何許人體操呢?”為了這個好奇的問題,所以不得不出去看一趟。
不是內亂有餘的兵,也不是別校的學生,原來是商務印書館的工人約有150餘人,在操場上操。他們所穿的雖是顏色和長短不一的便衣,若在一般專務外表的人們看去,固然有點不雅和不整齊,但仔細觀他們的精神和絕對服從性,令人真是佩服,敬而生樂。在立正的時候,個個挺胸,目不他視,嚴肅的好像塑像一般。即就是稍息,也不東倒西歪的任意亂動。若論到動作,更是楚楚可觀,比起一天到晚喊空口號而不實行去做的學生,還要好看十倍。再更進而比國內數百萬的丘八,所少的不過幾根隻能打死中國人的槍和一身灰皮罷了!
然而,這不過是我一個人心目中的工人,也可以說是我和人的思想不是一致的,所以便有看見而鄙視的人。那人不是別的,乃是素日精於理發修麵兼動輒愛談戀愛的張某。他是穿著齊楚可觀的義勇軍的武裝,亮可照人的黑皮鞋,口裏吸著我無以為名的香煙,懶怏怏地走到操場中,向著那出於真誠為愛國而學軍事訓練的工人,想看不想看地看了兩眼,遂向著那拿球而沒操的另一個工人問道:“你們既然學軍事訓練,為什麽連軍裝都不穿。”豈有此理,那位正在忘天忘地玩耍的小工友,猛然聽到這個難題之後,並不略有難色的答道:“是的!先生!你要知道我們是工人呀!比不得你們先生的錢來得容易而多,若果再拿那苟延生命的幾塊錢去做軍裝,那麽餓死便要快了!先生:你明白了沒有!我們並不是不知道軍裝穿上神氣呀!”
夢想不到而毫無預備的他,假白臉上好像有點發紅的怒罵道:“小鬼!真小鬼!沒知識!我不屑於和你較量……”等等的走了!
啊!啊!我是有知識的,我明白了!我明白他的意思了!他大約是說學軍事訓練的人,若不穿軍裝,便不配救國,反過來說,隻要有軍裝穿,即就是不受軍事訓練,日本兵見了便怕,果爾,那我不得不佩服他,並且還要怨他為什麽不早些將這個偉大的發明說出來,以致那日本侵入東三省以先的準備?!
12月23日 星期三 陰
慘淡的陽光是垂西已半了!一陣陣的寒風是比上午更冷了!遊手好閑的學生們,穿著棉衣棉褲棉袍大衣等等可以禦冷的保障物,但還唏噓、唏噓的喊冷。這大約正合了那俗語所謂“人在福中不知福”的原故吧?!
是的,不錯!不是剛才看見一大群災民,還穿著夾的或單的過去嗎?但他們並不見得如何的畏縮不前。你說錯了!他們並不是不怕冷,那是他們沒有法呀!也或有人這樣的反對吧!
12月24日 星期四 雨
午飯後,略覺微疾,暖睡數時即起,甚佳,至晚更佳。
12月25日 星期五 晴
上午8時,同友王君必餘,步赴法政,及至,時已10時餘。因無談話之資料,故隻得閱報至12時許,始與俊兄及友,偕去進膳。已畢,因王君之邀,及遂往法國公園一遊。但因樹木凋零,青草變黃,甚覺無趣,故未多留即返法政。少待,言兄欲歸,兄因知餘之無錢,但兄亦困於經濟,最後,似甚不欲使餘目睹其狀而言曰,爾暫持此4角以歸,若實無辦法時,可當爾用之毯,且少寄與餘。嗟呼!此時之餘,正不知有多少之利刀,刺於心中矣!
12月26日 星期六 晴
午後2時許,允友之邀,同赴虹口公園,最大目的,即欲觀足球之賽,既至,因時未及,乃作步遊全園之舉,所見者,亦不過數池清水,枯樹多株而已,但最特者,即倭兵之出沒,較之遊人猶多。後複至球場,則見數十中外健兒,赤腿露肘,奔跑相爭,濃厚戰味,已開端多時矣!結果,終因滬口實力甚厚,故能以8比3,大敗頑強之西人德律風,以致觀眾,幾有誌卻國難猶殷之慨!
12月27日 星期日 晴
今因困於無錢,以致午飯終未得進,故乃備感人情之輕浮,世故之炎涼,資本主義之發達。乃作一文,擬其題目曰沒錢。但皆餘今日之經過,今特抄錄於後,以作他日浪費有力之戒。
沒錢
兩星期沒一個銅板用的他,但他並不垂頭喪氣,也不怨天怨地,甚至於對於沒錢苦的觀念,好像沒有感覺到似的,並且還似很快樂的和同學玩著,很舒服兼很勤地做著他應做的工作——書寫看讀。這是什麽原故呢?想來想去,原來他是寄宿在校內的,每日三餐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任何嗜好是沒有的,所以才能不覺天長或夜長的一天天的度著過去了。度到一天的上午,大約8點鍾前後的時候,忽然有一位同學叫他到某某同樂會去玩,因為票子是會員送的,所以他便很高興的答應!
他到了不久,忽然聽見哨子叫了幾聲,便看見一幕幕的表演了,所演的情節,大多都是關於愛國有力的宣傳品,又於最後加映了一幕電影《雲郎》。內容最重要的是描寫一對青年男女的相愛,後因女的父親知道,因男的太窮的原故,所以大發雷霆,重重地責斥了那青年一次,永遠不準再登他家門一步,結果是女的因思其愛雲郎而死。但是看了之後,好像做夢一般。如此想了好久,但結果總想不出要錢的東西,因為他一個銅板都沒有。
最後,他的智慧忽然開了!他想和他要好的幾個朋友,錢是昨天才從家裏拿來的,難道去借兩角錢,他還不肯嗎?不會的!於是他的勇氣和希望,又從那零下度中提高百度的,到一個寢室內,口裏喊著某某某,“借給我兩角錢,可以嗎?”“可以是可以的,但我是整一元,不能為你花開呀!對不起!”那位某某某是這樣回答的。開始覺得有點稀奇,繼而覺得現在的世界,現在的人情,原來如此。哼!哼!錢,我要罵你這個萬惡的錢,他想到這裏,眼圈竟皆茫茫然的無所謂了。
好了,會開畢了,時間已經兩點多鍾了,太陽的光線,愈是黯淡無色,北風怒吼,更是大的難堪,他和他出了門,鼓著平生的勇氣和力氣,袖著手,彎著腰,口裏不住地喊著:“冷呀!冷呀!”的沒命的向著學校跑去,跑到之後,學校的午飯,當然是來不及了!所以,他隻得喊廚房,憑著行李為抵押品,所以很大膽的叫來一個客菜。但廚房的回答是火沒了,來不及了。他到此時,很是失望,因為他著實早已饑了,但他終於沒法。隻得另想辦法,想來想去,這也好,那也好,這樣賤,那樣更比這樣賤……。
老鼠洞裏的作文本
1920年春天,我開始進入私塾讀書。這年按農村的習慣算,我是7歲,按實際周歲隻有5歲,穿的還是開襠褲。
我們那時候上學是很辛苦的,除了學習內容枯燥無味外,教學方法也十分呆板。學習內容除了“四書五經”,還是“四書五經”,沒有什麽音樂、體育、曆史、地理等趣味性較強的科目,教學方法除了死記硬背,還是死記硬背。老師總是說:“趁年紀小,記性好,先把書本記住,長大了自然會明白意思的。”然而,如今我都90多歲了,有些句子的意思還是沒有完全明白。
伯父每年出八十兩銀子,請了一位在當地很有名的劉福昌老先生來教我們讀書。劉先生教書很認真,對學生也極嚴格。他講課之後,就布置明天要會講會背的作業。第二天上課時就指名提問,一個地方沒有講對就用鞭子打,背不過就用戒尺打手心。
針對這種教學方法,我們的老祖先也創造了一套與之適應的學習方法,就是把書當成口歌,高聲誦讀。我想這種方法可能來自寺院,小和尚通過這種高聲誦讀的方法,把佛經都能背下來,可見世上沒有任何文章,不能通過這樣的方法把它背得滾瓜爛熟了,因為世上不可能再有什麽文章比佛經還難懂了。實踐證明,我們老祖先的辦法還真靈,通過這種高聲誦讀方法背過的書,仿佛成了我身體的一部分,溶化在血液裏,紮根在腦海中,落實在行動上。由於“四書五經”大部分講的是一些做人的道理、學習的方法和處理事務的基本原則。所以,我雖已年逾九旬,依然嚴格地遵循著誠實、善良、守信、無私的道德觀念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理事務的基本準則。
我無意評論當今的教育方法,但總覺得目前這種靈活多變的教育方法,不夠紮實。如果說“死記硬背”的教育方法,能把一些做人基本的準則,像一枚芯片植入人的腦海,無論外部環境怎樣改變,而那些已經溶化在血液裏,紮根在腦海中的基本的準則是不會跟著變的。
我從10歲開始學習寫作文,在我家辦的學校和在大留村學校的幾年中我寫了好多本作文,可惜大部散失。1954年我出席首屆全國人代會後,1955年返回西藏路經西安,我的侄兒革政來看我,他說在家中的老房的老鼠洞裏,無意中找到一本我當時的作文本,說著就將這一作文本交給了我。我高興地接過來一看,紙色發黃,邊有鼠齒痕跡,但裏麵的10篇作文和老師評語尚完好無損。我還真要感謝老鼠齒下留情,竟替我保存下來這份最早的文稿。
禮尚往來
與人交際,肉酒聯歡,事所互有,然必以往來為貴,於此有人焉。饋禮與彼,彼不來謝,則為無禮。苟如此,即無親戚朋友之交,無親戚朋友之交,何能禮尚往來之稱乎。無怪乎昔日孔子之與陽貨,雖陽貨之不可見。而孔子知禮尚往來之要,故暗見之。由此觀之,禮尚往來,實不差矣。
春雨說
四季之雨皆有益,苟為尤要者,莫若春季之雨。其時草木禾苗萌動,非水滋潤不能生也。今仲春天降大雨,禾得水,苗漸高,勃然興矣。及至四五月之間成熟之期,風調雨順,日光麗之,則麥豐收矣。農人個個歡喜,以其能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身飽,凶年免於死亡。故農人豐收,應納之賦稅踴躍輸入,國必富矣,富則強矣。由此觀之,不特有關於民生,且有關於國計也,春雨之益大矣哉。若夫久雨而不晴,則苗不長,以至於死亡,民不堪命,而何有富國之望,此則雨之害也。
我之對師
友問餘曰:爾之對師何其敬也。餘應之曰:天人生於世,父母養子童,有七八歲之時,送入學校,學習禮儀。學習道義種種之能。皆師所導。雖然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人皆賴於老師一人。由此觀之,師之恩或有甚於父母,故餘敬之猶父也。友曰:殆不可。餘之對曰:父母雖能養子成童,苟非其師,必為庸碌無知之人。果如此雖至成童,與世有何益。故師之大以哉,餘終身不能忘之,不亦然乎。友乃稱善。
說棉
季春之雨,初晴之後,餘與諸同學,乘課業之暇,作郊外之遊。
但見數農人,持犁執鞭策牛翻地不已。友問餘曰:翻地何為。餘應之曰:今將種棉也。棉有草本木本之別,始產印度,唐太宗之時,其種方入中國。今日播種,夏秋之交,葉腋之花,結實如桃,熟則綻裂三歧,其棉自見,采而軋去其子,或彈、或紡、或織布等,以供人之衣服,又能售之,所賺之利,以供費用,其利大矣哉。
學貴守規則說
學校之立規則,豈欲壓製學生哉,將以約束其身心耳。故有無知之徒不知規則為何物,輒違犯之,進退不以禮。無論何時任意遊戲,耽誤功課,違犯規則,引誘同學,敗壞學校風氣。苟如此,則學業何能進。惟善守規則者,無論何時即與同學同居談論學問,謙讓卑下,上課遊戲,未嚐有過失而守規則以化同學。嗚呼吾儕少年豈可不守規則也。
一場大夢
予眠之後,夢約數友出遊,遇一大石,數友皆坐。見池中楊柳叢生,又聞池中蛙鳴,予曰:“此蟲能棲於陸地,捕食害稻之蟲,所謂兩棲動物也。”友曰:“然,此即理科之實驗也。”未幾,遊於桃杏園中,見桃杏爭榮,縱目一觀,見地上黃綠甚多,真佳景也。足之蹈之,手之舞之,驚動而醒,乃一大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