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同我們中國許多人一樣,經曆了漫長的物質高度匱乏的時代,度過了苦難的童年,並因家庭困難而中途輟學,過早地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擔。同有著同樣苦難經曆的許多人不同,苦難並沒有使他變得目光短淺,自輕自賤,反倒激發了他的自尊自強,勤勞務實,誠實正派,努力上進。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品質,早從“文化大革命”後期,他就受到了鄉親們的器重,從記工員開始,當過多種沒有級別的各類鄉村幹部。雖然如此,如果沒有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的巨變,沒有時代的春風化雨,他至今可能還是個農民。
機會隻給那些有準備的頭腦。正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中國社會現實,讓張文遠這樣一個聰明睿智、求真務實的青年農民,從接手一個負債累累瀕於解體的鄉鎮企業開始,經過近30年的艱苦跋涉,創建了擁有三個分廠、兩個高級酒店、一個子公司,擁有近億元資產的名牌乳品企業——凱達集團公司。他自己由一個普通的農民成為國家農業部命名的“全國鄉鎮企業家”,成為鹹陽市勞動模範,鹹陽市第二、三屆人大代表、第四屆政協常委,成為陝西省乳品協會副會長和一名高級工程師。
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些業績的背後,張文遠所走過的艱辛曆程,所付出的心血和代價,以及他自己的心靈軌跡,從一個農民到著名企業家的心靈蛻變,人格精神的提升。直到現在,他自己也承認自己在發展中的失誤,承認自己並不是一個完人。但他的人生軌跡和創下的顯赫業績證明,他是改革開放大潮中一位勇立潮頭的強者,一位敢於進擊的勇者,一位善於經營的智者,一個在知識和人格上永不滿足、追求不已的成功者。
當年,當改革開放的路線為眾多的弄潮兒提供了一個無比廣闊的發展天地後,立刻便形成了一個群雄並舉、百舸爭流的熱烈局麵。這中間比張文遠更具優勢和更具能力的人物,可以說比比皆是;比張文遠起步更早、企業規模更大者,亦為數不少。僅鹹陽地區的13個縣區之中,勝於張文遠者,少說也數百乃至上千。可是,在經過了二三十年的滄桑歲月之後,回頭而望,卻不能不給人寂寥之感。在無情的市場競爭麵前,有許多企業家半途而廢,失足落馬,有的甚至家破人亡,鋃鐺入獄,留下了社會和人生的無盡遺憾!能像張文遠這樣長期立於不敗之地並穩步發展的企業家,可以說是寥若晨星。這種悲壯的商界現實,不能不引起人們深深的思索。
對此,張文遠曾經十分感慨地說:“看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是看他的一時一事,更不是看他的表麵或者看他的企業規模、固定資產的多少,而是看他的本質,看他的動機,看他的思想境界,同時看他的人格和道德,看他對新形勢的準確把握,也看他的思維方式和科技含量。在和我同時興辦企業的同行中,比我有才華、有膽識、有氣度的人很多。他們原本可以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成為一個真正的、無愧於時代的企業家。可是他們中的不少人經得起艱苦的考驗,卻經不起成功和富有的考驗,功虧一簣。實在令人心痛。”
張文遠,這位從黃土塬走出來的企業家,走得坎坷,走得曲折,但終於走出了自我,走出了輝煌,並養成了一種特別的人格氣質。在任何艱難困苦挫折失敗和成就榮譽麵前,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告誡自己,決不能忘記自己是一個農民的兒子,不能忘記自己當年在十分困難的環境中起根發苗的情景。他說,是政策和寬鬆的環境成全了自己,所以決不能給時代抹黑。他要求凱達公司的員工們要誠誠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幹事,清清白白掙錢。你愛企業,企業就愛你。隻有員工們把自己的命運和企業的命運融合在一起,企業才能發展壯大,自己也會得到實惠。這種對企業與員工關係的理解,實際上就是一種企業文化的體現,是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雙贏規律。這種企業文化理念和創業實踐,鍛造了凱達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創新,特別能奉獻”的凱達精神,鑄造了一種凱達文化和凱達之魂。
張文遠其所以能夠立於不敗之地,使凱達公司蒸蒸日上,憑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和企業文化精神。正因為如此,他就像路邊的一棵小草,具有一種耐幹旱、耐瘠薄、經風雨和不甘屈服的精神,有一種不爭豔、不鬥奇、不炫耀、不張揚的品格和平常心態,隻是憑著自己的頑強和一點一滴的努力,為五彩繽紛的大自然增添一些生命的活力。
從農村走到繁榮的縣城,又從縣城走到古老文明的西安大都市。在這走的過程中,他在創造輝煌的同時,也有過失誤和失敗,嚐盡了人生五味。但他失敗的磊落、失誤的光明,令人痛心遺憾,又令人可尊可敬。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張文遠。
張文遠之人生道路,就像一首樸實而又帶著濃厚鄉情的民歌,綿長而遙遠。
張文遠的心靈,又像山間一眼激情的噴泉,清澈而透明,豐富而甘洌。
30年前,他從黃土高塬走來,掛起高高遠航的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