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以上所介紹的節日、社日、大酺日、人生禮俗日和餞行、接風時飲酒外,曆代民間還有一些聚飲日。
自古以來,蓋房上梁是件大喜事。上梁這一天,蓋房人家往往設宴款待木瓦匠和鄰裏及親朋好友。俗話說,莊戶人,有三喜:上梁、娶妻、添新喜(生小孩);上梁酒,古來有。在這隆重的上梁之日,民間是大慶特慶的。現以山東萊陽一帶民間上梁日宴飲的情況說明這一民俗事項:
當地民間要蓋房者,打石頭、搬泥沙、綁巴子備料過程,均需鄰舍及親朋好友幫忙。因此,當地蓋房有“鄰幫相助”之說。房子砌平口後,這時木匠也將全部的椽子都砍好了,梁也裝好了,單等上梁吉日。上梁吉日前,親戚朋友皆來幫忙。有的幫助做十個“大供養”(餑餑),有的幫助做揚梁的小餑餑,有的幫做酒等等。按萊陽當地的風俗,上梁吉時一般是安排在早晨日出卯時或正晌午時,風雨無阻。
上梁時,由木瓦匠掌尺師傅念上梁喜歌:“擇好風水地,此處好蓋房……黃道吉日來上梁,五穀豐登民安康。上梁大吉四鄰笑,一步一個大元寶。上梁把腳翹,一鬥餑餑一鬥糕。手扶雲梯往上蹬,魯班差我下九宵。我是魯班的大徒弟,今到畫梁走一遭。大梁上的陳香木,二梁上的是檀香,三梁上的柏木王,財源茂盛達三江……上梁的酒,古來有,八仙和我喝頭一口……”在上梁喜歌聲中,在劈劈叭叭的鞭炮聲中,上梁結束了。這時,蓋房人家邀請所有的木瓦匠和幫助蓋房的鄰居、親朋好友,在新屋框內(有的在過道或者大街麵上)大吃大喝,劃拳飲酒,一醉方休。
另外,每月的十九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日為“上九”,初九日為“中九”,十九日為“下九”。農曆每月的下九日是婦女們歡聚的日子,這一天,婦女們可以暫時放下手中的家務活,聚在一起飲酒遊戲歡歌,以待月明。因難得有這樣的一天舒心日子,有的婦女常常舍不得睡覺,一直玩耍到第二天早上。這一風俗在漢魏時盛行,《孔雀東南飛》裏有“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的句子,就是當時下九日婦女飲酒嬉戲風俗的反映。這雖算不上節日,但是古代婦女們得以飲酒的約定俗成的日子。隨著封建禮教的不斷完備,到了宋代以後,每月下九日婦女飲酒嬉戲之風已絕跡了。
陝北農村有合木時飲酒的習俗。合木本是指做壽棺的最後一道工序,這裏說的合木,則是指為慶祝壽棺正式完工交接所舉行的一種儀式。通過這個儀式,一則使健在的老人親眼看到為自己準備的壽棺,使其滿意放心;二則為感謝工匠的勞作之苦;三則為祝願父母二老長壽,表示兒女們的孝敬之心。因此,殺豬、宰羊、燉雞、備酒,做出各種各樣飯菜,特邀親朋、鄰舍,圍桌舉杯,痛飲歡慶。
合木儀式,按鄉俗要連過三天,賞木(欣賞做好的壽棺)、祝壽(健在的老人穿好壽衣,由年齡相當的老者相陪,同坐在壽棺前,接受兒女的跪拜)、過禮(來客向老人獻禮)在第一天進行。第二、第三天,便是盡情開懷痛飲了。這類酒宴往往規模較大,參加的人也多,一日三餐,美味佳肴,晚上還有戲劇助興。
山東魯南鄉村人們在秋冬季節時常舉行“打平夥”的聚餐飲酒形式。滕縣人喜歡喝羊肉湯,常結社殺羊打平夥。每當秋深羊肥時,要好的親朋鄰裏湊錢買一隻山羊,公舉一位擅長屠宰的人為夥頭,再找兩個打水燒鍋的幫手,尋一個院落寬敞的地方宰羊煮肉燒湯。到日落西山人們收工回村時,夥頭便已切好羊肉,熬好了肉湯,也準備下了蔥、蒜、香菜、辣椒油等調料,上燈時分,入夥的人們便來到這裏。愛喝酒的便喝上幾杯,幾位殺羊燒鍋的,一定要喝上斤把二斤。依古俗,羊頭、羊肚之類的下碎,作為報酬歸他們。用這些熬白菜、炒辣椒,作為酒肴。人們大碗斟酒,猜拳行令,好不快活。
在微山湖湖區鄉村,有一種婦女們結成的雞蛋社或鴨蛋社。平日,各出幾枚蛋,積攢起來賣掉作為本錢,再通過借貸生息。然後,用這筆錢打酒割肉,約定一日,她們聚在一塊,痛痛快快地吃喝上一頓。這是女人打平夥的一種方式。
§§五、酒宴、酒令及其他——飲酒習俗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