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4、簋、碊

  簋(gui音軌)和簠也是最古老的食器,商、周兩代祭祀和燕饗場合都離不了它們。早期的簋、簠多為陶品,據史料記載,周代的簋、簠以木刻者為多,也有青銅鑄造的。不過近期出土的簋、簠以青銅製造者居多。簋和簠的共同之處是:短足,有蓋,同時底下另設底座,容量皆為一鬥二升,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飯食用的。不同之處是:簋形外圓內方,有的無耳,有的有兩耳,專盛黍、稷飯食,簠形為外方內圓,有四耳,主要盛裝稻粱。據《三禮圖·簋圖考》稱:“內方外圓曰簋,足高二寸,漆赤中”。《考工記》說:簋“受一鬥二升,高一尺,厚寸半,脣寸……口徑五寸二分,深七寸二分,底徑亦五寸二分,厚八分,足底徑六寸”。這種形製莊重規整、製作講究的簋,說明周代對禮器的重視。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