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甑、籠、鏊

  甑是置於鬲、釜之上蒸製食物的炊器。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陶甑。甑的底部有許多小氣孔,可以使鬲、釜中的蒸汽升入甑中把生料蒸熟。這種炊具的發明,標誌著人們業已懂得以蒸汽作為導熱媒介物烹食的科學道理,從而打開後代千百種籠蒸食品的先河,是烹飪史上一個新的突破。新石器時代陶甑的出土可以作為古籍中關於“黃帝蒸穀為飯”一說的佐證,就是說在黃帝時代已有了蒸製的飯食。

  到了商、周時代,除了陶甑外,又出現了銅甑。戰國以來又多以鐵鑄甑。後代的鐵甑與以前陶、銅甑的不同之處主要是甑本身無底,另外設一個鐵甑箅。同時甑座在釜上,再放入甑箅,需要蒸製的食物,放在箅上即可。甑的使用延續了五千多年,直到現在,一些小吃店蒸甑糕還在使用鐵甑。

  籠是今天人們很熟悉的炊事用具。它是由甑演進而來的,至遲在南北朝時已經問世,隋唐時已普遍使用,多以竹為箅,以木為邦,造價低廉,輕便而層數又多。它的發明大大地促進了蒸製食品的飛躍發展。

  鏊是用於焙烙幹餅之類食品的專用鐵製平底炊具。原始社會人們在石上燔穀,以後也有在瓦器上烙製幹糧的。鐵器出現以後,人們用鐵鑄成平底的鍋叫做鏊,漢代已經問世,隋唐時已非常普及。這種炊器至今仍在使用。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