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6、《黃帝內經》中的“養、益、助、充”說

  《黃帝內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中醫文獻。學者們認為它成書的時間約在戰國時期。由於我們的祖先早就認識到飲食營養的合理調劑,是人們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因而提出了“醫食同源”的學說。《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出的“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論述,既是醫學方麵不可忽視的至理名言,也是指導人們飲食的重要原則。

  “五穀為養”指出了人的生長發育、健康長壽離不開五穀。這裏的“五穀”泛指各種糧食作物,並非確指某五種穀物。

  “五畜為益”是《內經》中論述配餐的又一重要原則。“五畜”亦泛指肉、乳、蛋等食品。這類食品營養價值較大,吸收利用率較高。因此在以糧食為主的同時,適當配一些肉、乳、蛋品是大有補益作用的。

  “五菜為充”的“五菜”,也是泛指各種蔬菜。古人認為如果隻吃糧食和肉類不吃蔬菜,營養也不夠全麵,因此把蔬菜也捉到議事日程,列為日常飲食的必需品。

  “五果為助”是說盡管有了以上幾類食品,但還不夠。還要盡可能地吃一些幹、鮮果品加以補助,才更有利於衛生保健。

  上述四個方麵,幾乎把迄今為止人們飲食中的所有原料全部概括了。值得注意的還有兩點:一是每類食品中的“五”字,告訴人們,要吃雜一點,即使糧食,也不能隻吃某一種細糧而不吃雜糧。不同的品種,營養成分的含量有所側重,吃雜一點是有好處的。肉類、蔬菜、果品也是一樣。二是對不同的食品,分別用了“養”、“益”、“助”、“充”四個不同的字眼。這不全是為了避免行文上的重複,而是有深刻用意的。它不僅講了各類食品對人體的功能,而且有主次之分。“養”是主要的,“益”、“充”、“助”是輔助,不能喧賓奪主。

  “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是說“五穀”、“五畜”、“五菜”、“五果”對於人體的養、益、助、充功能各不相同,但都有益於健康,不是無條件的,而是“氣味合”才能起到“補精益氣”的作用。所謂“氣味合”(即“五味合”)指的是“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胃欲鹹。此五味之所含藏之氣也。”如果五味不合,對人體必有所損。“味過於酸,肝氣從律,脾氣乃絕;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喘,色黑,腎氣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筋脈沮絕,精神乃央。”這些論述指出了五味與人體健康有密切關係,飲食與生理、病理有密切關係,這都是符合實際的科學結論。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