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5、饊子、麻花與寒食節

  清明前一日(一說前二日)為寒食節。在這個節日裏有吃“寒具”的風俗。

  寒具,曆代叫法不一。《楚辭》稱“粔籹”;《齊民要術》稱“細環餅”;《本草》中又叫“撚頭”。從文獻記載的製法來看,就是饊子、麻花一類的食品。這類食品不僅存放時間較長,適宜冷食,而且具有油香酥脆的特點。《齊民要術》裏稱讚它“入口即碎,脆如淩雪”。它的確是寒食禁火之日的絕妙食品。

  隨著歲月的推移,饊子、麻花一類食品已經越出節令食品的範圍,發展為四季皆宜的麵點,唐代“燒尾宴”上就有叫“巨勝奴”的酥蜜寒具。唐代詩人劉禹錫有《寒具詩》“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但宋代莊季裕的《雞肋編》中,又把這首詩說成蘇東坡為一位賣饊子的老太婆題詠的詩。詩中所描繪的美食是令人饞涎欲滴的。五代時金陵的“寒具”異常出名,文人形容它“嚼著驚動十裏人”,被列為“建康七妙”之一。宋代杭州等地,饊子是飲食市場常見之物。清代淮安饊子曾列入貢品,人民群眾走親訪友也用它相互饋贈。千百年來,流傳不息。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