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9、清代的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是清王朝統治時期最高規格的宴席。相傳,“滿漢席”出自清王朝宮廷之內,但《大清會典》和《清代史料》所記康、雍、乾時期的史實中並無“滿漢席”這個名詞。這個詞最早見於乾隆時期袁枚所著的《隨園食單》:“今官場之菜肴……又有‘滿漢席’之稱,用於新親上門、上司入境。”這就是說,“滿漢全席”在乾隆年間已由宮廷傳至各地官府。

  滿漢全席的形成是有其特定的曆史原因的。滿族貴族在未入關前,多喜大葷大腥之物,不甚講求精細烹調。入關之初,仍習慣於席地而坐、解刀進食的方式。即使豐盛的大宴,也不注意菜肴的組合和布局。統一全國後,出現了滿漢雜處的局麵。滿清大員在與漢族官員相互宴請的過程中,嚐到了漢族廚師烹製的各種美味佳肴,看到了餐桌上豪華雅致的裝飾。席麵結構嚴謹,上菜程序有方,禮儀周到隆重,引起了他們的極大興趣。久而久之,漢族廚師和菜肴也進入清朝宮廷和滿族大員家中,宴客活動中,菜肴的烹調組合,上菜的規章程序,筵席的禮儀等,都摻揉著漢族傳統宴席的程式。

  滿漢席最初主要是由滿點、漢菜組成。滿點又稱“滿洲餑餑席”,漢族人呼“滿洲宴席”,一桌席麵以上點心為主,菜肴品種很少,烹調也很簡單。漢菜品目豐富多彩,烹調精細考究。兩者加在一起合稱“滿漢席”。清朝中葉以後,達官顯宦,豪紳巨賈,互比闊氣,飲食爭逐,沿習成風,加上這種宴席涉及許多方麵的全麵配合,加了一個“全”字,名曰“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究竟有多少菜點,眾說不一。這裏把乾嘉年間李鬥《揚州畫坊錄》記載的“滿漢全席”抄載於後:

  上買賣街前後寺觀,皆為大廚房,以備六司百官食次:

  第一份,頭號五簋碗十件——燕窩雞絲湯、海參匯豬筋、鮮蟶蘿卜絲羹、海帶豬肚絲羹、鮑魚匯珍珠菜、淡菜蝦子湯、魚翅螃蟹羹、蘑菇煨雞、轆轤磄、魚肚煨火腿、鯊魚皮雞汁羹、血粉湯。一品級湯飯碗。

  第二份,二號五簋碗十件:鯽魚舌匯熊掌、糟猩唇豬腦、假豹胎、蒸駝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雞片湯、風豬片子、風羊片子、兔脯奶房簽。一品級湯飯碗。

  第三份,細白羹碗十件——豬肚、假江磀、鴨舌羹、雞筍粥,豬腦羹、芙蓉蛋鵝掌羹、糟蒸鯽魚、假斑魚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魚肉肉片子湯繭兒羹。一品級湯碗。

  第四份,毛魚盤二十件——?炙、哈爾巴子、豬子油炸豬羊肉、掛爐走油雞、鵝,鴨、鴿臛、豬雜什、燎毛豬羊肉、白煮豬羊肉、白蒸小豬子、小羊子、雞、鴨、鵝、白麵餑餑卷子、什錦火燒、梅花包子。

  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熱吃勸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徹桌、鮮果十徹桌。

  所謂‘滿漢全席’也。

  這種宮廷宴席,可謂山珍海錯,水陸雜陳,民間是不能問津的。但從烹飪文化這個角度來看,不能不說是中華民族烹飪園地一枝瑰麗的鮮花。

  §§第五章 節日飲食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