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也是藝術。我國古代經過精細加工的茶和以茶為對象的出神入化的品飲活動,既能給人以物質上的享受,又能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是二者的高度統一。所以,它是我國人民生活中一種頗有典型意義而又獨具特征和魅力的生活藝術。
形成以品為主的飲茶藝術,是在我國傳統文化發達的唐、宋時代。那時,人們已經以細煎慢品代替了解渴式的粗放飲茶,並且有意識地把品茶作為一種能夠顯示高雅素養、寄托感情、表現自我的藝術活動來刻意追求、創造和欣賞了。如果把品茶活動僅僅看做為了解渴的“飲而已矣”,我們就無法理解為什麽曆史上陸羽、蔡襄等人一生都在對此孜孜追求、流連忘返?為什麽在曆代陶瓷藝術的精品中,茶具藝術有著特別重要的地位?為什麽我國品茶的方式方法,自宋時曆經日本禪宗佛徒之手傳到東瀛,並在日本形成被稱為“美學宗教”的以“和”、“清”、“敬”、“寂”為基本精神的“茶道”?如此等等……如果我們把唐、宋以來人們圍繞著品茶所進行的活動作為一種藝術創造活動來理解,這些“為什麽”,也就都渙然冰釋了。
這種藝術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的創造和審美消費同時進行,它沒有也不可能像繪畫、書法、雕塑等等藝術門類那樣,給後代人留下直接觀賞的對象。盡管如此,古人留下的大量詩文中對茶的藝術美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種種感受的描寫,卻足以使今天的人們浮想聯翩,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