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大朝朝儀

2.1 大朝,也稱大朝會,顧名思義,是指比常朝規模更盛大的朝會。中國古代的帝王們大多都要在元旦、冬至及大慶之日(如皇帝萬壽節)舉行大朝會。元旦是一年之始,辭舊迎新,對過去的一年中取得的各項成績加以慶賀、總結,對新的即將開始的一年給以預祝,以求吉祥如意。所以曆代統治者都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慶賀的節日,屆時皇帝要與文武百官及地方朝集使、藩屬、各國使者或君長歡聚一堂,共賀佳節。在如此盛大的場合中,尊卑貴賤之分更是值得重視的,因此朝儀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在中國古代社會,又由於人們受五行相克、陰陽交替觀念的影響極為深刻,所以每當一個舊的王朝滅亡,新王朝建立後,統治者為了表示自己統治天下是“受命於天”,名正言順的,都要“改正朔,易服色”。也就是重新確定自己的紀年方法,特別是一年的第一天應始於何時。如夏代曆法建寅,以孟春之月(即現在陰曆的正月)為歲首;商代建醜,以季冬之月(即現在的陰曆十二月)為正月;周代建子,以仲冬之月(現在的陰曆十一月)為歲首;秦代建亥,以孟冬之月(今陰曆十月)為歲首。由於屢次改曆,常使百姓和地方官員不知“天日”。為此,有的封建王朝特在元旦之日“頒正朔”。所謂的頒正朔就是每年元月元日群臣匯聚齊全後,負責主管天文曆法的官員向皇帝進獻曆法,然後皇帝命令讀曆官讀曆。讀曆官大聲宣告今年今月今日為元旦……然後皇帝下詔書,將曆法頒布於全國,讓全體吏民百姓一體遵循“天曆”過“日子”。而在大朝朝儀中規模最宏大的莫過於盛大的慶賀、宴會場麵了。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但也就是從這一天起,白天開始逐漸加長,一陽初生,萬物潛動。所以曆代統治者都認為這一天是“陽氣始,君道長”,值得慶賀。至於皇帝的生日,即是天之驕子,萬民尊長的誕生之日,理所當然就值得慶賀了。此外如遇甘露降生,鳳凰朝集或開疆拓土,四夷朝賀,寶鼎出現等喜慶之事,統治者也要舉行大朝會進行慶賀。

據蔡質《漢儀》、蔡邕《獨斷》及《史記·叔孫通列傳》記載,從漢代起元旦大朝會就開始成為通例。元旦黎明之際,夜漏未盡之時,公卿、大夫、屬郡計吏、蠻夷胡羌、宗室成員萬人以上已經個個鮮衣華服,聚會在德陽殿前。在庭燎的大火照耀下,禦史執法殿中,虎賁、羽林各拿弓矢、劍戟嚴密守衛。皇帝在儀仗、近侍護從之下幸臨德陽殿,樂隊奏樂。三公奉玉璧,二千石奉羔,千石、六百石奉雁,四百石以下的官吏奉雉朝賀皇帝,太常官高聲唱讚,太官賜酒食,倡優、雜耍紛紛獻藝,鍾鼓齊鳴,絲竹悠揚,歡歌笑語,其樂融融。

沿至隋唐禮儀更趨完備、盛大。隋朝詩人李孝貞在《元旦早朝》詩中,描述隋代的元旦朝會是:

暖暖城霞旦,隱隱禁門開。

眾靈輳仙府,百神朝帝台。

葉會雙鳧至,梁王駟馬來。

戈鋌映林闕,歌管沸塵埃!

隋代時冬至日的大朝會也已成為定製,且其規模之盛大也絕不亞於元旦朝會。因此隋煬帝楊廣也作了一首非常得意的《冬至乾陽殿受朝》詩來粉飾他統治下的太平盛世:

北陸玄冬盛,南至晷漏長。

端拱朝萬國,守文繼百王。

至德漸日用,治道愧時康。

新邑建嵩嶽,雙闕臨洛陽

圭景正八表,道路均四方。

碧空霜華淨,朱庭皎日光。

纓佩既濟濟,鍾鼓何

……

……

文戟翊高殿,采分修廊。

元首乏明哲,股肱貴惟良。

舟楫行有寄,庶此王化昌。

唐代更是中華帝國鼎盛之際,萬物製度更加鼎盛嚴明。朝會規模也更是空前盛大。在此我們先看看締造了大唐貞觀盛世的唐太宗在元旦臨朝受朝賀的心情和豪邁之感。他在《正日臨朝》詩中,如此描述說:

風開獻節,灰律動初陽。

百蠻奉遐盡,萬國朝未央。

雖無舜禹跡,幸欣天地康。

車軌同八表,書文混四方。

赫亦儼冠蓋,紛綸盛服章。

羽旌飛馳道,鍾鼓振嚴廊。

組練輝霞色,霜戟耀朝光。

晨宵懷至理,終愧撫遐荒。

從詩中我們可知,唐代的天子不僅要受漢族文臣武將的朝賀,還要受邊疆各地少數民族和藩屬國首領及各國使臣的慶賀。以至於每當朝會之時,馳道冠蓋相望,羽旌飛馳;朝堂彩帶飄揚,服色紛雜;庭院劍戟耀眼,鍾鼓喧天。

2.2 為了更好地對中國古代的大朝儀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我們在此特以唐代另一盛世——開元年間的大朝會禮儀狀況為例,對中國古代的大朝朝儀作一描述。

按《開元禮》記載,元旦、冬至之日,皇帝、皇後首先要接受以太子為代表的宗室皇親的朝賀,然後要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最後要接受少數民族首領、外國使者的朝賀,每一次朝賀之後還要舉行規模盛大的宴會以示慶賀。

皇帝、皇後元旦、冬至接受皇太子朝賀的前兩天,有關部門就要命令其所屬人員各奉其職,不得有誤。朝賀的前一天,尚舍、奉禦要為皇帝在太極殿的北壁麵南設置幄座,守宮等官員要為皇太子在承天門外的東朝堂的北麵設置麵向南的位次,並在東宮朝堂內為東宮官員設好位次。太樂令應在殿庭懸設編鍾、磬等樂器。典儀要為皇太子在橫街南道東北麵設位次,為典儀在懸設的樂器北麵設位次,為兩位讚者在太子位的南邊設位次,奉禮官要為東宮各位官員在東宮朝堂設置好班次位置。朝賀這一天,按規定的時間,東宮所有的官員都身穿朝服聚集起來。各衛率官員各自整飭,統領所部人員。左庶子手執笏板請“中嚴”。典謁官引導宮官各就各位。侍衛官員各自拿著他們的武器、儀仗與背著太子印信的右庶子一起到閣門奉迎太子。仆官把金輅車南向放在西閣外,內率一人執刀麵向北站在輅車前,中允一人站在侍臣前,讚者(司儀)二人又站在中允的前麵。待上述人員各就其位後,左庶子執版奏請“外辦”。仆官振動衣服,立正執韁繩。皇太子頭戴遠遊冠(如未加冠,則紮雙童髻),身穿絳紗袍,坐著轎子出來。左右侍衛分立兩邊,內率向前接過仆官手中的韁繩。仆官站著把綬帶遞給太子。左庶子以下的侍衛官員分左右兩邊夾持太子,中允官走到輅車前跪下奏請說:“中允臣某言請發引(出發)。”然後俯伏行禮再站起來回到原來的位置。輅車啟動,中允與讚者分左右引導,出重明門,到侍臣們上馬的地方後,中允奏請太子,請輅車稍停一會兒,命令侍臣們上馬。左庶子走到輅車前接受命令,接受命令後說:“諾(行,好罷)。”中允退下來對讚者說:“太子有令,讓侍臣上馬。”讚者大聲傳令“侍臣上馬。”待文武侍臣全部上馬,左庶子、讚者也都各就其位後,中允再次啟奏太子請“發引(出發)。”太子輅車啟動後,太子三師乘車在前訓導,太子三少乘車在後訓從,儀仗隊敲鑼而行,其餘所有的侍從人員都騎馬隨從。到長樂門,停止敲鑼,再稍往前。內率下馬站在輅車右邊,左庶子向前走到輅車的正前方跪下,奏請說:“左庶子臣某說請太子下車”,俯伏然後站起來退到一邊站立。皇太子下車,中書舍人引導太子走到前一天為他準備好的座位上坐下,左右侍衛像平日一樣各盡其責。

這一天,按規定的時間,禁軍各衛各就其位,儀仗黃麾羅列殿庭及紫禁城各街道、門口。等皇太子就座後,侍中版奏皇帝請“中嚴”。儀仗陳列在皇帝寢宮閣門外,太樂令率全體樂工各就其位,協律郎來到舉麾的位置。各執事官各司其職。太子妃在元旦、冬至日也要率本宮人員,在儀仗簇擁下朝賀皇帝、皇後,禮儀與太子朝賀大同小異。

2.3 皇帝、皇後元旦、冬至要接受群臣的朝賀。朝賀前一天,尚舍、奉禦等部門要在太極殿北壁下,麵南為皇帝設禦幄、鋪禦座,守宮官員要在東西朝堂為文官武將、客使按等次設立位置。太樂令要從太極殿到大殿的庭院懸掛編鍾、磬等樂器。在大殿西邊的台階之西東向設一大麾,在懸樂東南西向設一大麾。鼓吹樂在建鼓之外分別設十二案擺放鑼鼓等響器。乘黃令陳設車輅,尚輦、奉禦陳設輿輦。尚舍、奉禦在懸樂西北麵的橫街之南設解劍席。典儀在橫街南麵的道東設三品以上文官的位次,褒聖侯與三品以下的介公,公的位次設在橫街南麵的道西,並為三品以上的武官在介公西稍南設位次。不同品級不同行,同一品級的站兩行,北麵為首位。在懸樂東邊為四品、五品文官設位,六品以下的在橫街南麵設位。在三品以上的文官東麵為東方、南方各州的朝集使、都督、刺史設位次。為西方、北方各州的朝集使、都督、刺史在三品以上的武官西邊設位次。四品以下都分方位分別在同樣品級的文武官後設位次。各州的使者分方位在朝集使後設位次。為皇親國戚在四品、五品文官之南設位次,其中同姓皇親在東,異姓親戚在西。為三等以下的東方、南方客使在東方朝集使之東設位次,不同的國家、部族各相異位,可以站重行。為三等以下的西方、北方客使在西方朝集使之西設位次。四等以下分方位在朝集使六品之下重行每等異位。在懸樂東北設典儀位次,在南邊稍後為二位讚者設位,典儀、讚者位次都麵向西。奉禮部門的官員在儀門外的朝堂中為官員們設位次。文官在東朝堂,每等異位重行,麵向西。褒聖侯、三品之下介公,公在西朝堂之前,武官在介公之南稍後,每等異位重行,麵向西。在異姓親南方為西方、北方各州朝集使設位,每等異位重行,麵向東。各州使者分方位在朝集使之下設位。各方客使也分方設位。

朝賀這一天,按規定的時間,各衛率的將士揮動黃麾大仗各就各位。文武官員、朝集使、客使各穿朝服在朝堂各就各位。侍中版奏皇帝請“中嚴”。太樂令率樂工就位,協律郎入殿到達舉麾位。各侍衛官都各操其器用之物與符寶郎捧著璽寶到閣門奉迎皇帝。典儀率讚者(司儀)先入閣就位。吏部、兵部、戶部主客讚,所有的官員、客使都從自己的位次上開始行動,通事舍人分別引導他們在朝堂前的位次就位。侍中版奏“外辦”。皇帝元旦身穿袞冕服,冬至戴通天冠,穿絳紗袍,坐轎而出,曲柄華蓋、侍衛及其他儀仗在皇帝即將出閣門時先期而動。太樂令撞黃鍾,其他五鍾都回應,鍾聲大振。協律郎俯伏舉麾,樂隊奏太和之樂。皇帝出閣從西朝房走到禦座前坐下,符寶郎把璽寶放到禦案上。協律郎放下麾,樂隊停止奏樂。通事舍人引公以下及諸方客使等按次序進入朝堂,並各就各位。如皇太子也來朝賀,則皇太子朝賀完出去後,典謁引導公、王以下入殿。初入門時,樂隊奏舒和之樂,公入至位,樂隊停止奏樂。群官、客使等都站定後,典儀曰:“再拜”,讚者高聲傳唱,群官、客使都行兩拜禮。禮畢,通事舍人一人引導上公,一人到西邊的台階。上公剛開始行動,樂隊奏樂,上公到解劍席,樂隊停止奏樂。上公就席,脫鞋,解下佩劍,放到席上,先俯伏,再站起來。然後通事舍人引導上公走上台階,一直走到正對禦座的前麵;麵向北跪下致賀詞,賀詞與太子的基本相同。致完詞俯伏,然後站起來。通事舍人引導上公走下台階到解劍席。上公跪著佩好劍,俯伏,站起來穿鞋。樂隊奏樂,上公回到原位,樂隊停止奏樂。群臣、客使都行兩拜禮。侍中上前接旨,並說:“有製!”群臣、客使再行兩拜禮。宣詔官宣詔說:“履新之慶,與公等同之。”如是冬至大朝,詔書則說:“履長之慶,與公等同之。”宣讀完後,再行兩拜禮,然後舞蹈並山呼“萬歲!”然後又行兩拜禮,侍中歸位。

2.4 再次還應提及的是,每逢大朝會各地都要上表致賀,並進貢物。在朝會開始前,中書侍郎把各州、鎮進的賀表放到右延明門外的一個書案上,給事中在左延明門外放一個祥瑞案。當群臣進賀時,命令兩個身穿公服的禦史互相對應著各舉一案。侍郎和給事中各入侍臣班列。戶部把各州進的貢物陳列在太極門東西廂房。禮部讓各少數民族把進貢的物品中最值得拿出手的禮物拿在手中入殿就位,而把其中重大的不便拿的禮物放到朝堂前。當上公將要進門時,中書侍郎走出侍臣班列,引導舉表案的禦史走進大殿,走到西邊的台階下,麵向東站立;給事中出列把舉祥瑞案的禦史引導到大殿東邊的台階下,麵向西站立。上公準備登上大殿的台階前,中書令、黃門侍郎都從台階上走下來,站在台階下。當上公登台階時,中書令、黃門侍郎各取需要進奏的表文,先後登上台階。待上公致完賀禮,中書令上前跪奏各方上的賀表,黃門侍郎上前跪奏祥瑞。禮畢,都走下台階把進奏的文表放回書案,然後退回原班。侍郎、給事中引導禦史舉案退到東、西階前,文案出殿,侍郎、給事中歸還原班。而在侍中宣完詔書,等朝集使、少數民族首領行完兩拜禮後,戶部尚書要走到兩階中間麵向北跪下。待黃門侍郎奏完祥瑞後,戶部尚書要說:“戶部尚書臣某言諸州貢物,請付有關管理部門。”然後俯伏,再站起來。侍中向前聽從皇帝的口諭,退回來說:“皇帝有製,同意。”戶部尚書還班就位。接著禮部尚書進前,走到兩階中間麵向北跪下,啟奏說:“禮部尚書臣某言,各少數部族進貢的物品,請交付有關部門。”然後俯伏,再站起來。侍中上前討旨,退回後宣稱:“皇帝有製,同意。”禮部尚書退還原位。侍中還班。太府率領其官屬接收各州及各少數部族的禮物,走出歸仁納儀門。典儀高喊“再拜!”眾人行兩拜禮後,通事舍人按次序引導站在北麵的人出殿。公剛開始行動,樂隊奏樂,公出門後,樂隊停止奏樂。侍中進前跪著啟奏皇帝說:“侍中臣某言禮畢”,俯伏,然後站起來退回原位。皇帝站起來,太樂令撞擊蕤賓之鍾,左右的其他五個鍾隨聲呼應,奏太和之樂,鼓吹大作。皇帝走下寶座,坐轎從東邊的朝房入閣,侍衛、儀仗隨行而動。到閣門後,樂隊停止奏樂。通事舍人引導站在東、西兩麵位次的人依次出殿,並請少數民族先出。在此還需特別提及的一點是,如是冬至日大朝會,則不進貢物,不奏賀表與祥瑞。

2.5 大朝賀結束後,一般還要舉行慶祝宴會。朝賀一結束,太樂令就在殿上設登歌,並引導舞者麵南站在懸樂下。尚舍、奉禦為上殿的各位官員鋪設座位。三品以上的文官的座位麵向西設在禦座的東南麵。褒聖侯及三品以下的介公,公的座位麵向東設在禦座的西南麵。三品以上的武官的座位麵向東設在介公,公後。東方、南方三品以上的朝集使、都督、刺史的座位設在三品文官之後。西方、北方三品以上的朝集使、都督、刺史的座位設在三品以上的武官座位之後。東方、南方三等以上的少數部族入朝者的座位設在東方朝集使座位之後。西方、北方三等以上少數部族入朝者的座位設在西方朝集使的座位之後。各等都重行異位,以北為上首。不上殿的官員的座位都設在他們的位次上。在懸樂器西北橫街之南為官員們還設置了解劍席。尚食、奉禦部門在殿上東序的西端西向設壽樽,在樽南設壇並加爵。太官令在東西廂近北為上殿者設酒樽,為在殿庭的官員各在他們座位南邊設樽、設壇。各酒樽、壇都用帷布遮擋。

一切擺設停當後,吏、戶、兵部主客讚,群臣、客使都出來,然後由通事舍人引導著各就朝堂前各位。典儀帶領讚者(司儀)先進殿就位,然後由通事舍人引導各位上殿的官員進殿各就各位。侍中版奏皇帝“外辦”。皇帝頭戴通天冠,身穿絳紗袍,在曲柄華蓋等儀仗的簇擁下,乘轎出閣。當皇帝將出閣,儀仗啟動之時,太樂令就撞擊黃鍾,它右麵的其他五個鍾也與之呼應,奏太和之樂,鼓吹聲也大作。皇帝出閣,從西邊的房子登上寶座麵南而坐。符寶郎把璽寶放到禦座前,樂隊停止奏樂。典儀一人登上東邊的台階麵向西站立。通事舍人引導公、王以下各官及諸客使按次序進入大殿各就各位。公、王剛進門時,樂隊奏樂,公、王到達他們各自的位次後,樂隊停止奏樂。當所有的官員、客使進殿站定後,侍中走到禦座前麵向北跪下奏稱“侍中臣某言請延諸公、王等上殿。”然後俯伏,接著站起來。侍中接皇帝旨“可”後,走到東邊的台階上麵西宣達皇帝的旨意說:皇上有旨請公等上殿。典儀向台階下傳話,讚者又大聲傳呼。所有的官員、客使都行兩拜禮。侍中退回原位,官員們行完拜禮後,通事舍人引導應該上殿的官員們來到東、西台階。公剛開始行動時,樂隊奏樂,走到解劍席前時,樂隊停止奏樂。公、王及其以下的官員都脫下鞋,跪著解下佩劍放到席上,俯伏,然後站起來。通事舍人接著引導上公一人登上台階,稍向東走,麵向西站定,以下的官員各站在座位後。待所有的人都站定後,光祿卿向前走到東西台階中間跪下,啟奏說:“臣某言請賜群臣上壽。”俯伏,然後站起來。侍中接旨後如說:“可”。光祿卿退下,走到酒樽旁麵向西站立。通事舍人引導上公走到酒樽旁麵向北站立。尚食、奉禦酌酒一爵授給上公。上公舉笏板,接過爵。通事舍人引導上公走到禦座前,麵向北,把爵交給殿中監,殿中監接過酒爵放到禦座前。上公執笏板,通事舍人引上公稍向後退,麵向北跪下,啟奏說:“某官臣某等稽首言,元正首祚(冬至說天正長至),臣等不勝大慶,謹上千萬歲壽!”俯伏,站起來行兩拜禮。所有的官員、客使都行兩拜禮後站在席後。侍中上前接旨,退回來說:“敬舉公等之觴。”所有的官員、客使都又行兩拜禮。殿中監取爵捧著向前交給近臣,近臣遞給皇帝。皇帝舉酒,樂隊奏休和之樂,所有的官員、客使都舞蹈山呼萬歲!然後殿中監上前把虛爵接過交給尚食、奉禦,奉禦接過爵放回壇上,樂隊停止奏樂。當殿中監在殿上接虛爵時,典儀高唱“再拜”,台階下的讚者接著高喊“再拜”。所有的官員、客使都行兩拜禮。通事舍人引上公就座後回歸原位,典儀高唱“就座”,台階下的讚者接著高喊“就座”。所有的官員、客使都俯伏,然後坐下。

太樂令引導唱歌的人及彈琴瑟的人來到台階下,脫鞋,然後上殿就座。吹笙、管的人走到西邊的台階中間麵向北站立。尚食、奉禦進酒來到台階下。殿上的典儀高喊:“酒來了,站起來。”台階下的讚者接著高喊:“酒來了,站起來。”所有的官員、客使都先俯伏,再起來,站到席後。殿中監到台階上觀察酒是否送來。尚食、奉禦捧著酒進前送酒。皇帝舉酒,太官令又給所有的官員添酒。酒上來後,典儀在殿上高喊“再拜”,台階下的讚者接著傳喊。所有的官員、客使都行兩拜禮,舉笏板,接過酒觶。典儀在殿上高喊“坐”,讚者在台階下接著高喊“坐”。所有的官員、客使都就座,俯伏,坐好飲酒。皇帝第一次舉酒時,登上殿的唱歌人就要演唱昭和之樂,演唱三次,尚食、奉禦把空觶放回壇,演唱者走下台階回到原位。酒過三巡,尚食、奉禦進獻禦食,登上台階,典儀在殿上高喊“吃的東西端上來,站起來。”讚者在台階上接著高喊同樣的內容。所有官員、客使都舉笏板、俯伏,然後起來站到坐席後。殿中監走到台階上,察看端飯的桌案,尚食、奉禦品嚐完各種食品後,依次進前放到禦座前。太官令又巡行所有的官員、客使的食案,待上完吃的東西後,典儀在殿上高喊“就座”,讚者在台階下接著傳喊“就座”。所有的官員都坐下。皇帝開始吃飯,樂隊奏休和之樂,所有的官員、客使都吃飯。皇帝吃完飯,樂隊停止奏樂。接著喝酒,並擺上湯、果品等。太樂令引導跳舞的人按次序進來。如果皇帝賜酒,侍中就接受旨意走到東邊的台階上麵向西傳旨“皇帝賜酒”。典儀在殿上,讚者在台階上接著傳喊。所有的官員、客使都舉笏板、俯伏,起來行兩拜禮,再舉笏板,站著接過酒觶,來到席位,俯伏,坐著飲完酒,再俯伏,起來遞上空爵,舉笏板,再行兩次拜禮,就座飲酒。酒過十二巡,宴會結束。典儀在殿上高喊“可,起”,讚者在台階下接著傳呼“可,起”。所有的官員、客使都俯伏,起來,站到席後。通事舍人引導殿上的所有官員都走下台階,走到席前,跪著帶上佩劍,俯伏,站起來穿上鞋,樂隊奏樂,所有的官員都回到橫街南邊的位次,樂隊停止奏樂。在大殿庭院中的官員們仍然在席後站定。典儀曰:“再拜!”讚者接著傳呼。所有的官員都兩次行拜禮。如果皇帝下令賜物,侍中接旨後,走下台階對所有的人說“有製”。所有的官員、客使都再次行兩拜禮。侍中宣讀完製命後,所有的官員、客使又再次行兩拜禮。通事舍人引導所有的官員、客使按次序出殿。公剛開始行動,樂隊奏樂,公出門,樂隊停止奏樂。侍中進前啟奏皇帝說:“侍中臣某言禮畢”,俯伏,站起來,回到原位侍立。皇帝站起來,太樂令撞擊蕤賓之鍾,左右的其他五個鍾都互相呼應,奏太和之樂,鼓吹大作。皇帝走下禦座上轎,從東邊的朝房走進內殿閣門,儀仗、侍衛像來時一樣護從左右。皇帝進入閣門後,通事舍人引導東麵、西麵站位的人按次序出殿,少數民族入朝者可優先出殿。

此外百官還要到皇後宮朝賀皇後,儀式與朝見皇帝相似,隻是沒有那樣隆重。內命婦、外命婦、公主、大長公主等也要在元旦、冬至朝賀皇後,禮儀同百官朝見皇帝相似。朝賀結束後皇後還要在寢宮大殿舉行宴會款待所有的命婦、女官,儀式與皇帝的宴會基本相同,在此就不再贅述。

2.6 除元旦、冬至外,曆代皇帝也多在生日時舉行大朝會,其禮儀尤以唐玄宗五十一歲生日時舉行的千秋節、康熙五十二年時的六十大壽和乾隆四十九年舉行的千叟宴最齊備,規模也最宏大。因在帝王敬老尊老一章有較為詳細的介紹,在此不加贅述。

綜上所述可知,中國古代帝王們舉行大朝儀的禮儀的繁雜、規模的宏大、奢靡幾乎是同時代其他任何國家所不可同日而語的。但這一切都僅僅是為了突出一個主題:尊君肅臣。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

  • 建國以來劉誌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收錄對劉誌丹同誌的研究文章,包括《論劉誌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劉誌丹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的貢獻》、《共產黨人的楷模》、《劉誌丹在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