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籍田禮儀

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以農為本的專製主義社會,在這個社會中,農業是國家和人民賴以生存的根本,“靠天吃飯”是農業生產狀況的基本寫照。“君權神授”是被統治者大力提倡,深入人心的基本觀念。這就決定了皇權在社會生活中無可代替的神聖不可侵犯性。因此皇帝的駕臨某地被一方人民視為最大的榮幸,皇帝提倡什麽,反對什麽,就成為人民愛憎、好惡的標準。中國曆代的統治者對此既大肆推廣,又躬親垂範肆意渲染,以此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統治。如統治者為了使人民重視農業生產,經常要舉行籍田禮儀;為了標榜教化為先、尊重知識,經常要舉行經筵、視學禮儀;為威懾四方、播德八境,經常要巡幸全國各地。而這一切又確乎起到了神化君權,加強統治的作用。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在此對籍田、巡幸、經筵、視學禮儀作一概述。

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社會,又由於中國古代的農業生產與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不同,不是以灌溉農業為主,而是依賴於“風調雨順”的氣候條件,因而形成了中國特有的“靠天吃飯”式的農耕經濟模式。在這種經濟模式下,“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而吃飯、穿衣是每個人的自然需要,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黎民百姓,隻要有一天不吃飯,就餓得受不了,到了冬天不縫製棉衣就會冷得受不了。因此,如果一個人餓的時候吃不上飯,冷的時候穿不上棉衣,即使是慈母也不能使兒女聽從自己的話,至於帝王就更無法使臣民們俯首聽命於他了。鑒於此,中國古代的統治者都很重視農業生產,把農業生產視為“本業”,認識到“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政之本,在乎農桑”。為了表明他們對農業生產的重視,“勸民農耕”,一些王朝的統治者還製定了納粟“拜爵”、“捐官”、“免罪”等政策,把生產糧食的多少作為做官、免罪的一個重要條件。不僅如此,從傳說中的唐虞開始,曆代統治者為了表明自己對農業生產的重視,標榜自己參加農業生產的形象,幾乎都要在每年春耕之際舉行規模盛大的“籍田”禮儀。查考史籍,我們可知,到周代時“籍田”禮基本上粗具規模,此後曆代帝王在舉辦“籍田”禮時,都有所因革損廢,但基本內容沒有太大的差別,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部分:

第一,每年春天正月時,帝王都讓有關部門選擇黃道吉日,作為“籍田”日。

第二,“籍田”日選定後,有關部門要準備好舉行“籍田”禮儀的耕籍器具、種子,劃定籍田地點,並先期在舉行籍田的田地中設立行宮、禦帳、親耕台、觀耕台等,準備好祭禮社稷、先農的有關事宜。

第三,舉行“籍田”禮的前一天,帝王與陪耕及陪同祭禮先農的諸侯、王公大臣齋戒一天。舉行籍田禮這天早晨,天色將明未明之際,皇帝身穿袞冕禮服,在儀仗、鹵簿的導從護衛下,乘玉輅到社稷壇(一般用五色土堆成,社壇在東、稷壇在西)、先農壇進行祭祀(有的帝王隻祭先農,不祭社稷),以便祈求天、地、祖宗諸神能保佑他治下的國土“風調雨順”,喜獲豐收。祭祀結束後,皇帝乘玉輅還宮,更換常服,稍事休息。隨從王侯、公臣、百官也更換常服,然後隨從皇帝至籍田所在地。

第四,帝王在導從官引導下,乘玉輅到達籍田所在地後,麵南站立在耕籍位置,從耕的王公大臣散布在皇帝左右兩翼,各自站立在自己的耕籍位置,觀耕的王以下文武大臣、百官都站立在劃定的位置。一切準備停當後,讚禮官高唱“進耒耜”,戶部尚書或司農麵北而跪,向皇帝進獻耒耜。皇帝接過耒耜後,讚禮官又高唱“進鞭”,順天府尹或籍田令麵北而跪,向皇帝進獻鞭子。皇帝接過鞭子後,樂隊奏樂,皇帝揮鞭,三推耒耜。皇帝停止推耒耜,樂隊停止奏樂。有關官員手捧裝有五穀、豆種的青箱播撒種子,覆土埋種子。戶部尚書或司農麵北而跪接受耒耜,順天府尹或籍田令麵北而跪,接受鞭子。然後皇帝登上親耕台訓誓說:我親自籍耕農田,並不僅僅是為了遵循古禮,而是希望臣僚百官們都能認識到,農業是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命脈,一定要重視農業生產,勸民努力從事農業生產勞動。普天下的百姓們也要以農業為本業,積極參加農業生產勞動,力求農業生產獲得大豐收。隻有這樣,才能民富國強。參加籍田禮儀的文武百官、黎民百姓都歡呼祝賀。

第五,讚禮官請求皇帝準許從耕王公大臣籍田,皇帝準奏,移駕觀耕台麵南而坐。王公大臣各執耒耜、鞭子五推而止。有關官員手捧裝有五穀、豆種的青箱撒種,覆土埋種。王公大臣退回原位站立。然後庶人百人,身穿青衣,手執耒耜、鞭子,揮鞭、趕牛、耕田。皇帝起駕到禦帳休息。耕種結束,庶民及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禮拜見皇上。皇上還禮後,起駕回宮。

第六,皇上在儀仗護從下還宮後,接受文武百官的恭賀,並賞賜從耕庶人,每人布一匹,籍田禮宣告結束。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

  • 建國以來劉誌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收錄對劉誌丹同誌的研究文章,包括《論劉誌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劉誌丹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的貢獻》、《共產黨人的楷模》、《劉誌丹在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