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4、上巳臨水

清明剛過,上巳已至,這也是我國古代最為隆重的交遊節會之一。

殿春之際,玄鳥翩飛。據鄭玄《禮記·月令注》:“燕以施生時來,巢人堂宇而孚乳,嫁娶之象,媒氏之官以為候。高辛氏之出,玄鳥遣卵,娀簡吞之而生契,後王以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變‘媒’為‘?’,神之也。”後人不僅給簡狄立祠,並且在玄鳥飛至的節候,祭祀高。這一習俗在流傳過程中逐漸演化為後世的上巳節。

上巳節的主要活動是“臨水祓禊”。這是隨傳說簡狄與其姐妹三人行浴時,吞玄鳥卵而生育,瓜瓞綿綿,繩繩不絕,而產生的一種模擬性的行為。《周禮·春官·女巫》有“掌歲時祓除釁浴”之說,可見祓禊習俗自周已經形成。鄭玄注《周禮》說:“歲時祓除,如今上巳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春風和煦,陽氣充盈,臨水洗澡,用溫馨的清水滌除身上的汙垢,今天看來仍是清潔衛生的,而其初卻意味著拂除邪氣,還祥得子,具有明顯的祈求生育的色彩。

生育是以婚配為前提的,稍加考察便可發現,上古時期的上巳節亦即擇婚節。陳元靚在《歲時廣記》(卷一八)中甚至提出:“巳者,社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就是說,上巳與上古之“社”的活動的內容是相同的。何謂“社”?上古“凡男女之陰訟,聽之於勝國之社”。這“社”實在是一個神秘的地方,《春秋·莊公二十三年》雲及“公如齊觀社”,《春秋》三傳均以為“非禮”。《穀梁傳》還具體指出“非禮”的原因:“常事曰視,非常曰觀,觀無事之辭也,以是為屍女也。”郭沫若先生在《釋祖妣》中引《說文》“屍,陳也,象臥之形”,指出所謂“屍女”當即通淫之意,所謂“社”即男女燕私之處。郭先生還探隱索微、觸類旁通地考得甲骨文字“祖”、“社”為一。“古人本以牡器為神,或稱為祖,或謂之社。”自有宗廟之後,“祀於內者為祖,祀於外者為社。”上古人尚在神前配偶成婚,所以每至仲春,韶光融融,柳色一新,人們便從各處湧向社相聚和合。周代仲春社歡的浪漫風情在《詩經》中留下了生動的記錄,如《鄭風·溱洧》雲:

溱與洧,方渙渙兮,

士與女,方秉蘭兮。

女曰:“觀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處洵眊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

贈之以芍藥。

溱與洧,瀏其清兮,

士與女,殷其盈兮。

女曰:“觀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眊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

贈之以芍藥。

詩中“且往觀乎”之“觀”即莊公“如齊觀社”之“觀”。郭沫若先生指出,此詩“詠溱洧之間遊春士女既殷且盈而兩相歡樂。‘女曰觀乎?士曰既且’,觀者歡也,委言之也”,這是十分貼切的解釋。曆代許多學者都一致認為,這是古代第一首上巳詩,描寫的是社歡之前的沐浴儀式,“於溱洧之上,執蘭招魂續魄,祓除不祥”(《事物紀原》卷八引《韓詩》)。

上古這一滲透著婚配和生育願望的上巳臨水的風俗在後世上巳遊樂活動中有曲折隱約的反映。如魏晉上巳時有“曲水浮素卵”、“曲水浮絳棗”的活動,即將彩蛋和棗子漂投入水中,蛋、棗順流而下,人們各守候一處,當蛋棗漂流到自己的麵前時便取而食之,與“曲水流觴”形式相似。晉潘正叔《三月三日洛水作詩》之“羽觴乘波進,素卵隨流歸”,陳江總《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詩》之“浮棗漾清漪,落花懸度影”所描寫的就是這種風俗活動。顯而易見,其“卵”寄“卵育”之意,“棗子”寓“早日得子”之意。這一卵、棗在水中漂遊的情景正是上古男女在水中浴滌祈祥的巧妙的置換變形。至於上古上巳社歡求育之風後世亦賡續不斷。據《漢書·本紀》:武帝即位,數年無子,平陽公主求良家女十餘人,飾置其家。帝上巳祓禊灞上而過焉。《歲時廣記》卷一九“歸豔女”、“索幽婚”條所載異聞亦是上古上巳婚配之風的曲折反映。直到近世漢族某些地區上巳社歡風俗仍依稀可見。

上巳節由擇婚性的交遊節會逐漸演變為娛樂性的節會,大約可以魏晉時將原來三月第一個巳日為節固定為三月三日過節作為這個演變過程的轉折標誌。當時,每至三月三日,女子便可以解除平日禁忌,到水邊盡情嬉樂。洛水之濱最為熱鬧,“公主以下,莫不方軌連軫,並至南浮橋邊禊。男則朱服耀路,女則綿綺燦爛”(《夏仲禦別傳》)。整個洛水人頭攢動,“妖童媛女,嬉遊河曲,或振纖手,或濯素足。臨清流,坐沙場,列罍樽,飛羽觴”(《洛禊賦》),一展歡情,“蔭朝雲而為蓋,托茂樹而為廬”的“男女霧會”也比比皆是(《禊賦》)。梁簡文帝《三日率爾成詩》寫道:“雲起相思觀,日照飛虹橋。繁華炫姝色,燕趙豔妍妖。金鞍汗血馬,寶髻珊瑚翹。蘭聲起縠袖,蓮綿束瓊腰。相看隱綠榭,見人還自嬌。”這可以說是一幅綺錯婉媚的六朝上層婦女上巳嬉遊圖。

唐代上巳節,長安士女大都集於曲江修禊遊樂。杜甫《麗人行》描繪開元上巳情景說:“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麟麟。”唐時洛濱仍是重要的修禊之處,據白居易《祓禊日遊於鬥門亭》記載,開成二年三月三日因“人和歲稔”,修禊活動格外隆重,整個洛水上下,簪組交映,歌聲間發,士女熙熙攘攘,“金鈿耀桃李,絲管駭鳧皔”,“水引春心蕩,花牽醉眼迷”,“舞急紅腰凝,歌遲翠黛低”,到處歡聲鼎沸,親情流溢。

唐代上巳節婦女臨水遊樂之風發展到極致的同時,一係列雜俗也隨之出現。如獻鞋履、結錢龍、為龍餅、祭蠶神、祈蠶福、占桑柘、祝薺花、忌果菜等,其中許多都與女性生活有著一定的聯係。如祭蠶神,這是一項富有女性色彩的農事祈祥活動,魏晉前例在上元進行,自隋始改為上巳。在成都,是日遠近都要祈蠶福於龍橋。另如在池陽等地,上巳婦女以薺花點油,祝禱一陣便灑之水中,若成龍鳳花卉之狀,則以為吉利,謂之“油花卜”。這一嬉水遊戲與臨水祓禊祈祥,在精神上也是一致的。

唐代以後,上巳節逐漸與清明節合流,但修禊流風卻代代可見。在許多少數民族,三月三一直成為重要的青年男女的交遊節會。如壯族三月三為歌節,這天姑娘們穿戴得如花似錦,小夥子打扮得英俊瀟灑,從四麵八方向風景秀麗的河邊匯集(亦有在山穀、林篁等雅靜處),來往穿梭,挨挨擦擦,神采飛揚,情流奔迸。一會兒男女引吭對歌,互相都希望用歌聲傳達柔情蜜意,引來心上的人。如果是早就心心相印的情人,必定很快就閃入河濱幽靜處或花間叢莽談情說愛去了。侗族三月初二,姑娘們就三五相邀,下水撈魚蝦,與男友在山坡上備辦野餐。三月三日進入歡慶節日的高潮。早晨,姑娘們打扮好聚於莫嘎樹下,小夥子早就等在那裏,伺機向意中人討手中裝著大蔥和蒜苗的籃子,得到者說明姑娘有意交結,贏得觀眾“呼”的讚歎,得不到者則會受到人們“噓、噓”的嘲諷。中午姑娘們、小夥子們聚在寨中心勁歌狂舞,久久不息。另外,布依族、黎族也都有三月三男女交遊的節慶活動。盡管各民族的“三月三”都有本民族的傳說依據,但究其古老淵源,都與華夏民族古代上巳遺俗血脈相連。

這一古老的風俗還流播東瀛。據《日本書記》,顯宗天皇元年三月上巳開始舉行曲水宴。據稱,奈良時代(相當於我國盛唐時代)宮內的“曲水流觴”,就是由在日的漢人指導進行的,從內容到形式都一仍中國的祓禊習俗。這一風俗活動經過“流觴—流鄒(偶人)”的逐步演進而成為現今的桃節。其主要形式是在女兒出生後過第一個三月三時,向她贈送一套姿態各異的玩偶,以後每逢三月三都要陳列一番,以示女兒過節。其中寄寓著為女兒去災解厄、祈求婚事吉祥的心理,故“三月三”又徑稱為“女兒節”。沿波溯源,這一現已帶有濃鬱的異國風情的節慶習俗,不正是華夏民族那古老的上巳“女兒節”的曆史的見證?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