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關於“中華民族”一詞的由來

  中華民族, 是我國各民族的總稱。可是,“中華民族”一詞是怎樣演變而來的?它是何時才出現的?又是何人首先使用的?這是我國民族史研究中首先應當弄清的一個問題。筆者在許多同誌進行考證的基礎上,再作一些補充。

  關於“中華”一詞

  要弄清“中華民族”一詞,首先必須了解一下“中華”一詞的由來。

  眾所周知,古代的中國,既稱華夏,又叫中夏。“中華”一詞,正是由“華夏”和“中夏”衍生出來的。關於這個問題,我國學者早有論述。1898年8月,康有為在《請君民合治滿漢不分析》中就曾指出:“抑臣更有請者,中國向用朝號,乃以易姓改物,對於前代耳,若其對外交鄰,自古皆稱中國。今東西國我,皆曰支那,而我經典無此二文,臣細繹音義,支那蓋即諸夏之音,或即中華之轉也。古稱諸夏,或曰諸華,頻見傳記,蓋華夏音近而中諸音轉,其蒙、回、衛藏,鹹令設校,教以經書文字語言風俗,悉合同於中土,免有歧趨。優惟今定國號,因於外稱,順乎文史,莫若用中華二字。”② 湯誌鈞:《康有為政論集》,上冊,1版,342、162頁,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1.1907年,他在《海外亞美歐非澳五洲二百埠中華憲政會僑公上請願書》中進一步寫道:“考支那之音,實從諸夏、諸華譯出,支諸那華,其音至近。昔者春秋諸國,以文明別異於諸蠻夷,故稱諸夏,亦曰諸華,所謂內諸夏而外夷狄,遍見春秋傳及諸傳記,繁多不勝引,猶今歐土諸國,自矜為歐人也。字母之張真中諸,皆為轉音,而諸夏諸華,亦稱中國,故又合中華為一名,中諸友,以音轉而寫殊,亦猶支那、震旦之殊,猜那、基那之轉耳。統譯音之沿革,由諸華而中華,由中華而支那,特寫異耳。”②可見,由“華夏”和“中夏”兩詞,衍生出“中華”一詞,這已為我國史家所論證,同時又為我國史學工作者所接受。

  2000年6月28日,《中國文物報》發表了馬自樹寫的《〈中國邊疆民族地區文物集萃〉序》一文,對華夏族出現的時代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說:“周世代與黃帝集團中的姬姓、薑姓通婚,姬姓非戎即狄,薑姓是羌。所以,周與黃帝、炎帝有著緊密的血緣關係,經過長期的發展、融合,在西周時期便有了夏、華的稱謂,華夏族的雛形出現了。經過春秋、戰國到秦朝是夷夏形成的曆史,由夷變夏的曆史。”這些,筆者認為都是很有研究深度的。

  既然“中華”一詞古已有之,那麽這個詞在我國究竟使用於何時?對此,康有為也有論述。他說,“中華”一詞,普遍使用於我國的漢代以後。原話是:古代的中國,“對外之名,通為中國,周前多為諸夏、諸華,漢、唐後多作中華。”《康有為政論集》,上冊,612頁。近年來,有同誌考證說,“中華”一詞,曾見於《三國誌·蜀誌》中。其實,“中華”一詞,並非見於西晉學者陳壽著的《三國誌·蜀誌》中,而是見於裴鬆之注的《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的注釋中。有同誌告訴筆者說,公元429年,即南朝元嘉六年,宋文帝劉義隆曾命南朝宋時史學家裴鬆之注《三國誌》。在《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的開始有這麽一句:“亮……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裴鬆之在對此語的注中曾有“遊步中華”一語。這可能是“中華”一詞的最早出現。漢、唐以後,我國曆代文人學者,也都有用“中華”一詞賦詩著文的。公元1341年(元代至正元年),我國禪僧了庵清欲(1288年至1363年)為協助入元的日本藏主修道佛法,在手書的一幅 “法語”中,就曾寫有“海東的藏主,訪道中華”的字句。此件現珍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並於1952年(昭和二十七年)11月22日被指定為日本的國寶。

  關於“民族”一詞

  “民族”一詞,中國古代沒有。這是近代以來才傳進中國的一個新名詞。有同誌考證說,我國漢語中的“民族”、“民族學”、“民族問題”等這些專門術語、學科名稱和詞匯,是來自日語的借用語,或者說是從日語中借用過來的。看來,這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

  那麽,漢語中的“民族”一詞,究竟出現於何時何處?近年來,有同誌考證說,漢語中的“民族”一詞,最早見於1899年梁後超的《東籍月旦》一文。因為,文中曾使用了“東方民族”一語。其實,在漢語中這還不是最早出現的。

  不久前,筆者從選編的康有為的主要言論中獲得,他在1898年8月寫的《請君民合治滿漢不分析》中已使用過“民族”一詞。這段話的原文是:“竊惟東西各國之所以致強者,非其政治之善,軍兵炮械之精也。在其舉國君民,合為一體,無有二心也。夫合數千百萬之人身為一身,合數千百萬人心為一心,其強大至矣。不必大國,雖比利時、荷蘭、丹麥、瑞典之小,而亦治強也。近者歐、美,尤留意於民族之治,凡語言政俗,同為國民,務合一之。”《康有為政論集》,上冊,340頁。但這是不是最早的出現呢?亦不是。最近,有同誌告訴筆者,在漢語用語中,“民族”一詞最早不是見於1898年康有為的文章,而是1882年前,在王韜的《洋務在用其所長》中首次出現。原話是:“夫我中國乃天下至大之國也,幅員遼闊,民族殷繁,物產饒富,苟能一旦奮發自雄,其坐致富國,天下當莫與頡頑。”《洋務運動》,第一冊,496頁。王韜是清未改良主義政論家,他首先使用“民族”一詞,是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的。

  的確,“民族”一詞在漢語中能夠普遍使用起來,並且在我國廣泛地傳播,這是孫中山先生的功績。他最初使用“民族”一詞,是在1901年的春天。當時,孫中山在橫濱寓所接見美國《展望》雜誌記者林奇時指出:“中國人本質上是一個愛好和平的而不是好戰的民族。”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中山大學曆史係孫中山研究室合編:《孫中山全集》,第1卷,1版,211頁,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1.以後,他在所作的一些演說中,又多次地使用了“民族”一詞。特別是他於1905年10月20日為《民報》寫的《發刊詞》影響更大。在這篇發刊詞中,孫中山先生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的三大主義。此後,“民族”一詞普遍地使用起來了。

  關於“中華民族”一詞

  一般說來,“中華民族”一詞,是繼“民族”一詞在漢語中出現以後才有的。因此,這裏就需要簡要介紹一下在“民族”一詞出現前後,我國政治家和學者對國內各民族都用過哪些總的稱呼。

  “民族”一詞在漢語中未出現之前,我國政治家和學者對國內各民族的總稱,一般說來,大多稱為“中國人”。

  自從“民族”一詞在漢語中出現以後,既有“全國民族”之稱,又有“中國民族”之稱。大約從20世紀之初開始,我國的政治家和文人學者就常用“中國民族”一詞,作為對國內各民族的總稱。

  那麽,“中華民族”一詞究竟是何時出現的呢?1990年1月31日,陳連開在《光明日報》發表的《中華民族與炎黃子孫異同辨》一文中指出:從史學與民族學角度探討中華民族的是“新史學”的倡導者梁啟超。他在20世紀20年代初連續發表《曆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和《中國曆史上民族之研究》兩篇論文。他一方麵指出“中華民族”當時通常是指漢族,同時又指出“中華民族”包括各民族認同一體的特征。他說:“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國’之一觀念浮於其腦際者,此人即中華民族一員也。”梁啟超:《曆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中國曆史上民族之研究》,見《飲冰室文集》第11冊。筆者看到的材料,完整意義上的中華民族,是孫中山先生1903年秋天提出“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之後才出現的。具體情況是,1903年12月中旬,孫中山在檀香山的一次演說中指出:“我們一定要在非滿族的中國人中間發揚民族主義精神;這是我畢生的職責。這種精神一經喚起,中華民族必將使其四億人民的力量奮起並永遠推翻滿清王朝。”《孫中山全集》,第1卷,227頁。孫中山第二次使用“中華民族”一詞,是在1912年1月5日發表的《對外宣言書》中。其言曰:“蓋吾中華民族和平守法,根於天性,非出於自衛之不得已,決不肯輕啟戰爭。”④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中山大學曆史係孫中山研究室、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室合編:《孫中山全集》,第2卷,1版,8、490頁,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2.孫中山第三次使用“中華民族”一詞,是在1912年10月10日給英文《大陸報》撰寫的《中國之鐵路計劃與民生主義》一文中。他寫道:“餘現擬進行之計劃,規定於今後十年之內,敷設二十萬裏之鐵路,此成〔誠〕巨大之企圖,但餘敢申言其必能實現也。……因中華民族為一偉大之民族,必能完成偉大之事業也。”④

  為了使大家對這個問題有一個較為全麵的了解,茲將周星整理的《1990年國際民族研究學術討論會綜述》中的有關概述,摘要如下:關於“中華民族”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問題,有專家指出,中華民族是指1911年中華民國以來中國境內的各民族,中華民族以漢族為主體,包括漢藏、阿爾泰、南亞、南島、印歐等語係的56個民族及許多尚未得到識別確定的族團在內;中華民族有其長期的曆史發展演變過程,“中國”與“華夏”從開始隻指中原和漢族到最終以“中華”作為中國各民族的總稱,有一個漫長而又合乎邏輯的過程。

  1986年4月26日初稿

  1990年7月補充修改

  作者附記

  這篇材料在征求意見的過程中,曾得到孟憲範同誌的熱情幫助,特此致謝。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