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購買基金時,都是衝著基金能賺錢而來的,很少有人真正花時間做些研究,大多是聽了周圍人或“理財專員”的強力推薦後,就衝動地購買了,過了一段時間,發現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於是後悔莫及。想去質疑理財專員,可人家一開始就提出了“慎重入市,風險自擔”!明明是一片大好形勢,怎麽我一上來這刀光劍影、凶相畢露的提示就顯靈了呢。
市場上有一千隻基金,就有一千句基金的銷售話術,到底是哪些花言巧語在誤導投資者呢?
中國證監會基金部2007年年初起草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內部控製指導意見》,《意見》規定,基金銷售宣傳推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不得有欺詐、誤導投資人的行為。在銷售過程中,要關注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基金產品風險收益特征的匹配性,遵循銷售適用性原則,在同時銷售多隻基金時,不得有歧視性宣傳推介活動和銷售政策。故而,在基金市場上要善於辨別真偽,不能被基金銷售推廣者的花言巧語所蒙蔽。
(1)花言巧語之“新基金便宜實惠”。
新基金一元一份,便宜!未來更容易上漲,在老基金被大量贖回消息不斷傳來的同時,新基金卻是一發一個準,甚至還到了要“搶購”的地步。
“基金專家解密”不少投資者喜歡購買新發的基金,主要是新發基金在認購期的宣傳力度很大,容易給投資者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衝擊,加上銀行、券商等基金代銷網點的主動性推銷,致使投資者在看待新基金和老基金的關係上有所偏頗。其實,從理財的角度看,新基金和老基金本質上並沒有差異,完全是同質性的產品。首先,新基金並不能像新股票一樣在上市後大漲甚至一日翻番,新基金募集完成後需要在規定期限內建倉,買入股票、債券等,它們的未來是漲是跌完全取決於這些股票的走勢,老基金也一樣。其次,老基金更容易判斷和優選,我們買基金產品,就是希望基金淨值能夠上漲,而且漲得比別的基金要多一些。老基金由於麵世已久,以往的業績能體現管理人的投資管理能力和風險控製能力,投資者更容易根據它的曆史記錄來判斷其發展趨勢。
(2)花言巧語之“這隻基金淨值太高,上漲空間已不大”。
患有基金“恐高症”的基民不在少數,認為那些淨值已經漲到2、3塊錢的基金實在太貴,已經沒有什麽上漲空間了,而淨值低的基金不但劃算,而且安全,不會往下掉多少,價格越便宜風險就越低,買到更多份額能賺更多錢。
“基金專家解密”隻要基金成長性好,淨值高低沒什麽區別。不同基金,就像不同的股票一樣,不能僅憑價格來決定買賣,永遠都不能買價格最低的股票。為什麽基金的價格會有差異?由於開放式基金的申購、贖回價格主要由基金淨值決定,影響基金淨值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一是基金運作時間的長短,二是基金的投資運作水平,即基金淨值的增長率,三是該基金是否近期有分拆或分紅導致淨值降低。淨值高低不是選擇基金的標準,淨值隻決定你買到多少份額,隻要挑到一隻有發展前途的就可以,淨值不能代表什麽,對投資沒有太多的參考價值。
(3)花言巧語之“這隻基金分紅多”。
分紅多,證明基金經理的投資實力強,基金業績成長好,能使投資者獲得更多的實惠和回報。
“基金專家解密”分紅與基金本身沒有任何關係,分紅隻是營銷手段,如果投資者認同這支基金,分紅或不分紅沒有關係。很多基金投資者把分紅當作獲取收益的唯一途徑,實際上分紅也不是額外的收益,也是從基金淨值裏出,分紅後基金的單位淨值會下降,基金的累積淨值不會改變。基金的累積淨值才能真正反映基金的管理水平,同期成立的同類型基金累計淨值越高管理水平越高。采用連續分紅策略的基金公司容易遭遇到大規模的贖回,引人注目的是,基金分紅比例和贖回比例之間還存在一定的負相關關係,即分紅越多,贖回規模越大。很快基金就認識到,分紅隻是一個結果,不斷增長的投資人在享有了一次分紅之後,是否能相信還會有下一次分紅很成問題。看來,吸引和穩定投資人還需要進一步說明自己在遴選投資品種方麵的過人之處。
(4)花言巧語之“這隻基金追求‘絕對報酬’”。
持保守態度買基金的投資者,更希望保護資產免於虧損,致使理財專員摒棄以往追求“相當績效”的客觀評論,改“絕對報酬”為基金銷售的目標。
“基金專家解密”以往在股市走多頭時,投資人對基金的最大期待就是打敗大盤指數,績效優於大盤,這代表經理人的操作能力值得肯定,可以為投資人帶來比市場平均水平更好的報酬率。但是當大盤走向空頭時,如2000年的全球股市大跌,基金績效雖戰勝大盤指數,卻仍是負報酬,對投資者而言,是贏了指數、賠了鈔票。麵對這樣的窘境,投資者更希望基金能給他們帶來“絕對報酬”,但投資於追求絕對報酬的基金,就真的可以讓投資者賺到錢嗎?其實沒有那麽容易,因為在國外,所謂追求絕對報酬的基金,通常是指避險型基金。這類基金可以用放空投資標的、運用財務杠杆及買賣衍生性金融商品等非傳統的技術及工具,以規避風險並增加收益,較不受市場風險的影響,故容易達成絕對報酬的目標。但國內的基金由於在投資標的和工具上受限較多,加上操作廣度又不如海外的避險基金,因此不存在所謂真正意義上的追求“絕對報酬”的基金。
(5)花言巧語之“買股票型基金賺得最多”。
身邊的人全年買股票基金的都賺了,基金的風險不大,基金經理在給我們的投資控製風險。
“基金專家解密”股票型基金因為大部分投資股票,特別是在股市單邊上揚的行情裏,倉位越高越可能獲得高回報。但在分享股票市場成長的成果時,同時也在分擔著股票市場的巨大風險。基金雖然是由專業人士操盤,但在目前市場狀況下,任何專業人士也難以完全避免股票市場機製不完善所帶來的係統性風險。在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主要還是依靠政策調控,股市受政策影響嚴重的情況下,政府任何一個相關政策的出台,都會引起市場的劇烈波動,給投資帶來風險,這也是基金經理所無法掌控的。在股市下跌的過程中,股票型基金的風險也是最高的,前幾年股票型基金虧損20%的也不在少數。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都需要想清楚自己的投資目標、投資周期和風險承受能力,看看自己是否適合購買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不適合做短期投資,如果投資者的資金在幾個月後就要收回作他用,而期間市場波動使得基金淨值下跌,那麽投資者則沒有足夠長的時間來等待淨值回升而被迫贖回實現了虧損。對於一些重本金輕收益的風險厭惡型投資者,保本基金和債券基金未必不是最好的選擇,貨幣基金和短債基金是很好的現金管理工具。
(6)花言巧語之“保本基金一定保本”。
買保本基金,肯定隻賺不賠。
“基金專家解密”保本基金吸引了很多保守型的投資人,這種產品的設計方式,是保留投資人的本金,將本金所衍生的利息拿去操作。保本基金保本是有條件的,它們都有期限限製,一般期限是3年。這就意味著在投資期限內,投資者的這部分保本資金不能隨便流動,如果提前贖回,隻能按淨值贖回,再支付手續費,可能就不能保本。而且,保本基金隻有在認購期或者在新的一個保本周期開始前的集中申購期內購買的份額並且要持有到一個保本周期結束才能保本。“保本”性質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基金收益的上升空間。保本基金的投資通常分為保本資產和收益資產兩部分,為實現到期日保證金額的保本資產部分會采取“消極投資”,通常投資於零息債券等政府債券、信用等級較高的債券或大額定期存單。收益資產部分則進行“積極投資”,投向股票或期權、期貨等金融衍生工具。因為保本基金中債券的比例較高,其收益上升空間有一定限製。保本資產部分越大,積極投資部分比重越小,額外收益的空間也越小。最後,投資保本基金要看保證人信用,保本基金都引入了相關單位作為基金到期承諾保本的保證人,而這些單位就成為投資者保障的信心之一。
(7)花言巧語之“平衡型基金績效最穩健”。
貨幣基金保本但賺的少,股票基金風險大,平衡型基金最穩健。
“基金專家解密”以往國內的基金投資人幾乎隻分為兩種,一類是積極型投資人,專門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股票型基金;另一群則是極端保守的投資人,隻投資相當於定存的貨幣、短債基金。但隨著投資理財、科學理財的觀念深入人心,平衡型基金越來越被老百姓看好,它的波動率低於股票基金,但報酬率卻高於貨幣型基金,這樣的回報打動了許多不能承受風險也不甘低回報的投資人。然而很多人誤認為隻要是平衡型基金就等同於穩健的績效,事實上,平衡型基金持股比重的彈性相當大,依各基金契約的規定而不同。目前大多數平衡型基金的持股比重範圍為三成至七成,有些基金的持股水平長期為七成左右,幾乎和股票型基金的倉位相去不遠,波動率也相當高,從報酬和風險表現來看,其實屬於積極型操作。因此投資人還是要定期視察平衡型基金的持股比重,才能確定手中的平衡型基金是否真的屬於穩健型。
(8)花言巧語之“選時很重要,而且要定期調整”。
投資基金也要跟著市場走,關注單位淨值的變化,低買高賣做價差,定期做調整,爭取收益最大化。
“基金專家解密”很多理財專員把基金當作股票一樣,建議客戶用市場時機投資法,甚至運用技術分析等方式去買賣基金,其實,有時理財專員是為了賺取投資人在買賣之間的手續費,才讓客戶不斷調整轉換。一隻基金買進賣出手續費合計就是4%左右,交易成本不低,過度操作直接吞噬了你的利潤。部分投資者是想做價差,低買高賣,理論上這樣做能讓收益最大化。但誰能做到每次買在最低,賣到最高,我們普通投資者往往是賣了基金後發現基金又創出了新高;趕緊追進去發現基金又跌了。買基金不要要求基金短期就有很好的表現,基金是分散投資,其下跌速度會較股票慢,其上漲也是穩步上升的。買進一隻基金後,投資者不必天天關注淨值變化,讓基金經理們去為投資者打理資產好了,買基金就是買個省心。投資者買的基金短期內表現不及其他基金,也不要急於脫手更換。
(9)花言巧語之“這隻基金排名很靠前”。
對投資基金還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投資者,看基金的排行榜,排名靠前的基金值得信賴。
“基金專家解密”首先,每個基金都有自己風險收益特征,排名靠前基金所獲得高收益可能對應的是高風險,也就是其回報不確定性會特別高,對於風險規避型的投資者而言,收益最高的基金未必是最適合他的基金。其次,當一個基金擠進排行榜前列時,其所投資的股票債券可能早已漲了一大段,在這個時點進去,自己不但不能享受到這些資產增值的收益,淨值損失的可能比較大。最後,由於目前國內基金排行榜分類比較粗略,而基金產品發展卻相對迅速,導致一些不同類基金被放在同一類內比較,自然缺乏可比性,對投資者有一定的誤導。
(10)花言巧語之“多數基金是可以跑贏大盤的”。
買基金,就是找專家幫投資者理財,要充分相信基金經理的投資水平,多數基金是可以跑贏大盤指數的。
“基金專家解密”基金經理的投資判斷能力無疑會遠遠高出普通的投資者。但在全球的投資機構中,90%的機構跑不贏大盤,這個結果可能會讓你吃驚,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年上證綜指漲幅達到130%,同期淨值增長超過這一數字的基金隻有19隻,僅占168隻偏股型基金(成立一年以上)的11.3%。所有股票型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為109.83%,遠遠低於指數漲幅。數據能說明一切,在股市上,能一直賺到錢的,永遠是少之又少的那一部分人。
(11)花言巧語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裏”。
雞蛋必須放在不同的籃子的主要目的是,使投資者的投資分布在彼此相關性低的資產類別上,以減少總體受益所麵臨的風險。
“基金專家解密”此話不假。但是過於分散的投資會造成持有基金數目太多,會使投資者眼花繚亂、不知所措,整體收益不怎麽樣,管理基金的時間和費用成本倒大大提高了。如果兩隻基金在風格、業績等方麵都相似,不妨選擇費用較低的那一隻。巴菲特認為,在時間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決策次數少的成功率自然比投資決策多的要高。“股神”尚且認為自己由於自身精力和知識的局限,很難對很多的投資對象有專業深入的研究,更何況是普通投資者呢?其實,理財投資應該是在相對分散的基礎上適度集中,針對每項投資目標,應選擇3~4隻業績穩定的基金構成核心組合,其資產可以占到你整個組合的70%~80%。核心組合外的非核心投資可增加投資者組合的收益,但同時也會給投資者的投資帶來較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