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從建國開始,民間秘密反清複明的活動就一直沒有中斷過,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公開的反清起義,大大小小也爆發過不少,但起義軍真正衝到紫禁城,撞開宮闈的大門,威脅到統治者的核心,則是嘉慶十八年的天理教起義僅有的一次。這次起義,史稱“蒼震門事件”,在這次變亂中,皇二子綿寧因阻擊叛亂有功,事後被封為親王。
九月十五日這一天,乾清宮左近的上書房裏書聲琅琅,綿寧與弟弟們正在尚書房專心讀書。忽然聽見外麵太監們慌作一團,跑來跑去,緊閉各處宮門,說有賊人闖進宮來。這在大清開國二百年來是沒有過的事,大家一聽,都跟著緊張起來,紛紛放下書本,跑出書房詢問。
此時嘉慶帝不在宮中,正在熱河狩獵。本來八月份嘉慶帝從北京動身的時候,綿寧也隨同前往,但到了圍場後,因雨水太勤,不得不減圍,綿寧便先於嘉慶帝回到京城,繼續讀書。
綿寧拉著三弟綿愷的手,到日精門探問,他們快走到近光門的時候,看見總管太監常永貴領著一幫人,押著抓到的兩個“賊人”走過去,頭上都裹著白布。過一陣,又沒什麽動靜了。綿寧以為沒事了,便對三弟綿愷說:“咱們一起去儲秀宮給母後請安吧。”他們不知這是天理教早已策劃好的攻打禁城的信號。天理教又叫八卦教,是白蓮教的一支,一直在民間秘密從事反清複明活動,頭領是坎卦的林清和震卦的李文成。林、李商定於九月十五日在北京和河南滑縣兩地同時舉行起義。河南由於起義的機密泄漏,而提前遭到了鎮壓。林清不知河南有變,仍如約於當天向紫禁城發起進攻。他們殺了看守,一直殺到文穎館、蒼震門,聚集在隆宗門外,少數人衝到了慈寧宮的內膳房大牆上。
綿寧兄弟兩個正走在路上,迎麵跑來了氣喘籲籲的上書房師傅、大學士寶興,說有賊人越牆,從內右門西邊進來。原來寶興剛從上書房下來,走到東華門時,看到官軍與義軍激戰便趕緊跑回,告訴綿寧。綿寧聽說,急忙吩咐隨從道:“快去擷芳殿中所,取我的鳥槍、撒袋、腰刀來。”此時宮中除綿寧、綿愷外,還有皇後和九公主等。外邊官兵尚未趕到,隻有常永貴等督率太監,手拿棍棒,在遵義門內外巡防。武器取來後,綿寧抓起一杆鳥槍,此時已有五六名義軍戰士,在養心門對麵南牆外禦膳房上,從西大牆想往北要越過養心門。常永貴說:“若不用鳥槍攔打房上的,地下之人恐怕難有什麽做為。”情況危急,綿寧的心雖然撲撲亂跳,但還舉起鳥槍,瞄準牆上一名義軍,砰地一槍射出,打落了那名義軍戰士。也有史料說,當時綿寧手中的鳥槍沒有子彈,情急之下,綿寧扯下身上的衣扣,裝入槍膛,充作子彈。還有兩三個人在牆上,其中一人手拿白旗,像是指揮的樣子,綿寧便進入養心殿院內,又放了一槍,將執白旗的義軍也打落牆下。其餘的義軍見有阻擊,便不再上牆,藏於膳房內。綿寧這兩槍,擊退了起義軍,守住了養心門,局勢暫時平穩下來。
綿寧看義軍不再往前衝,便趕緊帶綿愷上儲秀宮給皇後請安壓驚,並囑咐三弟綿愷說:“千萬不要離開皇後左右。”又帶著太監們到西長街西廠一帶防查。這時定親王綿誌、成親王、儀親王、內務府大臣先後趕到,帶著約五六十人。綿寧又命常永貴等,把內膳房仔細搜查,又抓到兩名義軍戰士。又派諳達侍衛在儲秀宮東長街以防不測。
綿寧一麵料理宮中事務,一麵趕寫奏折,向遠在熱河的父皇奏明情況。在奏折中詳細講述了事情經過,並請父皇放心,皇後及貴妃九公主等均皆平安。寫好後,派綿愷連夜報給父皇,這時綿寧已經精疲力竭了。
這封奏折送到嘉慶手上時,嘉慶已從木蘭圍場回鑾,正走在白澗行宮。嘉慶帝垂淚讀完了折子,大為感動。四天後,嘉慶帝回到宮裏,激動地對滿朝文武說:“綿寧是內廷皇子,一遇到緊急情況,就挺身而出,用鳥槍擊斃二賊,其他賊人才紛紛逃匿,實在是有膽有識。事後在奏折中說自己事出無奈,實屬謙虛過分。朕流著淚,讀完了奏折,綿寧可嘉獎的地方,實在是用筆寫不出來的。你們想想,宮廷內現在供奉著先皇帝的神牌,皇後也在宮中,由於綿寧的捍衛之功,才獲保安全。否則後果會是什麽樣?綿寧真是忠孝兼備啊。立了這樣大功,能不重賞嗎?”隨即傳旨,封綿寧為“智親王”,增給俸銀每年一萬二千萬兩。尤其使綿寧感到驕傲的是,嘉慶帝給綿寧使用的那把禦敵的鳥槍賜名為“威烈”。
綿寧在答謝中再三謙稱:“事在倉促,宮中又無禦敵之人,幸虧上天、祖宗、皇父皇母的保佑,兒臣才能打退敵人,確保平安。事後也是越想越後怕。兒臣哪有什麽勇,什麽謀,能當此重賞。不過要論‘忠孝’兩字,卻是兒臣當之無愧的。”
綿寧禁門立功,成為嘉慶朝皇子中第一個封親王的人。這件事給他在朝廷和皇族中帶來了崇高威望,也是他日後順利繼承帝位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