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十八年(1662)的正月,北京城籠罩在冰雪陰霾之中,紫禁城裏的養心殿上,已經瘦得不成人形的順治帝,正在秘密立著遺詔,他不要順從母親的意願,他堅決不立自己的兒子為未來儲君,他的兒子們太小,他要立他的弟弟們。在宮中耳目眾多的孝莊文皇太後聽說了這一消息,堅決反對。順治是孝莊文皇太後所生,但沒有親兄弟,而“兄終弟繼”的方式,會讓後宮權力易位,鐵腕的女政治家孝莊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的,她要立嫡孫為帝。她不僅成功地阻止了親生兒子臨終要立弟的遺囑,而且還要讓他按自己的主意改變觀點。
順治帝共有8個兒子,但長子,第四子,第六子和第八子都很早就夭折了,隻剩下4位皇子,是皇二子福全(9歲),皇三子玄燁(8歲),皇五子常寧(5歲),皇七子隆禧(2歲),這些皇子沒有一個是皇後所生,都是地位比較低的庶妃所養,皇五子和皇七子年幼,可以不在考慮之內,但福全和玄燁之間,立誰更適合?按古例,長幼有序,應該立皇次子福全,但玄燁的外祖父,是漢軍旗重臣佟圖賴,如果玄燁繼位,似乎更有利於鞏固滿漢關係,而且也讓皇位有了一個有力的支持,這是玄燁最大的優勢,也成了他最大的弱點,他的血統中有一半漢人的血液,滿洲貴族們是很難接受的。上三旗大臣和宗室親王們在亂如麻絲的皇子權衡中,慢慢傾向於皇次子福全,而孝莊皇太後心中則有自己的人選。
玄燁未出生時孝莊對他就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在他還未出生時,孝莊就在宮中做輿論攻勢,她說玄燁的母親衣服上仿佛有龍在圍繞,是大吉之象,而玄燁出生之後又派自己的隨身親侍蘇麻喇姑去教育玄燁,玄燁可以說是眾多皇孫中最受孝莊寵愛的一個。而玄燁也不負孝莊所望,從小就十分喜歡讀書,認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史子集,同時,還刻苦鍛煉身體,騎射技術高超。而且少年玄燁就胸懷治國之誌,他六歲的時候,和他的哥哥福全一齊被召到順治麵前,順治想試一試他們的意向,於是就問八歲的福全:“你長大以後,準備幹什麽呀?”膽怯的福全低聲說:“我想當一個好王爺”。順治十分奇怪,便問道:“為什麽你想當個好王爺?”“因為弟弟玄燁比我有才,我想當個好王爺輔佐他。”當問到玄燁時,他豪氣地說:“我要像皇阿瑪你一樣,盡心地治理國家。”順治十分欣賞才六歲的玄燁的誌向,認為他比福全更有帝王氣度,孝莊十分了解小孫子玄燁的能力,也堅信他會成為一個好皇帝。但是她一直沒有正式提玄燁為繼承人,因為當時,順治正和她鬧脾氣,常故意賭氣,不按孝莊說的做,孝莊說東,他便說西,無論對錯,孝莊擔心過早提出會刺激順治反而失敗,她隻好靜靜地等待著機會。
與孝莊和順治關係匪淺的湯若望,恰好成了這一關鍵時刻的關鍵人物。湯若望是德國傳教士,出身貴族,精通天文曆法之術,他與孝莊有著“義父”、“義女”的親切關係,而與順治更是有著長達數十年的深厚友誼,順治帝敬重他,愛戴他,更是尊稱他為“瑪法”(爺爺),湯若望得到了皇太後和順治最大的信任。也許是孝莊將立嗣之事和他說了,也許是湯若望聽到了滿城的立嗣風言風語。70多歲的湯若望進入養心殿,朝見順治帝,提出了立皇三子玄燁為帝,他說:“這位幼年的皇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出過天花了(玄燁因為出天花落下了一臉麻子),不會再受這種疾病的傷害,而其他的幾個皇子都沒有出過痘,時時刻刻都要小心這種疾病的侵害。”順治當時正患著天花,知道這種疾病的厲害,他也不想皇帝經常換,為了大清帝國的長治久安,皇權政治的長久穩定,立玄燁為帝更為合適。湯若望從醫學的角度入手,理由合情合理,得到許多大臣的讚同,加之本來就對玄燁印象不錯,順治點頭同意立玄燁為帝,一直沒說話的孝莊,終於舒展了緊鎖的眉頭,長長地籲了一口氣。
玄燁八歲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是我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一生雄才大略,擒鼇拜,樹皇威;平三藩,收台灣,鞏固西北,成就了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盛世——康乾盛世,如果順治地下有知,他一定會欣慰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