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老師一直強調要幫助差生;在奧林匹克團體比賽中,一個團體的成績不是由第一名決定的,反而是由最後一名決定的……這其實說明了心理學中一個經典的心理效應——木桶效應。盛水的木桶是由許多塊木板箍成的,而木桶的盛水量是由這些木板共同決定的,並非是由一塊或者兩塊木板決定的。如果其中一塊木板很短,那麽此木桶的盛水量就會很少,因為即使放入很多水,多餘的水也會從短板處流出來。因此這塊短板就成了這個木桶盛水量的“限製因素”。如果要想使這個木桶的盛水量增加,隻有換掉短板或者將短板加長才有可能,否則是沒有辦法增加木桶的盛水量。後來,人們把這一規律總結為“木桶原理”,又稱“短板理論”或“木桶效應”。
由木桶效應我們可以知道: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分是沒有意義的,高出越多,浪費越大。比如,有一個木桶的最短的短板高1米,而其餘的都高10米,這時其餘高出部分全都是浪費,因為盛水量並沒有改變,反而浪費了很多原材料。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應該設法加高最短的那塊木板的高度,這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徑。
比如,有一個木桶,最短板高1米、其餘的木板高2米,這時將最短板換掉或者加高,變成2米高,那麽這個木桶的盛水量就會增加。這比最短板高1米、其餘木板高10米木桶盛水量要多,而且不會浪費原材料,這才是木桶效應的補救辦法。
木桶效應在團隊管理中應用最多。在一個團隊活動中,決定團隊是否取得成功,並不單單取決於領導團隊的領袖者,而是要注意到這個團隊是否存在“短板”,以及如何在比較短的時間裏,用各種方法和途徑來提高“短板”的高度。隻有這樣才能實現整個團隊的進步,達到預想的成績。如果領導者沒有將主要精力放在怎樣提高“短板”的高度上,那麽這個團隊很難取得好成績。相反地,如果領導者想扔掉這塊“短板”就能解決問題,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沒有了這塊木板,這個木桶的盛水量是0.
其實,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短板”。上學時你可能有一個科目的成績很差,而這個科目就是你學習中的“短板”,想要提高學習成績,最好的辦法是提高最差的科目的成績。每個人在性格、能力、生活中都存在各自不同的“短板”,而要做的就是盡快地找到“短板”,並且盡快地將它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