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二章 “三山實驗”與“自我中心”

  我們在幼年的時候,不管環境如何改變,我們總是以自己為中心,以為自己看到的一定也是他人看到的,不懂得從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然而當時因為自己還小,所以大人們都遷就著我們任性。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三山實驗”說明了這一點。

  在桌子上放上三座大小不同的假山,並在桌子四周各放一張椅子。實驗開始時,先帶著三歲的幼兒圍繞三座山散步,使他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三座山的形狀。然後讓幼兒坐在其中一張椅子上,並把一個布娃娃放在幼兒隔著山的對麵。這個時候,實驗者問幼兒:你看到的三座山是什麽樣子的?對麵的布娃娃看到的三座山是什麽樣子的?問完後,把準備好的三座山四個角度的圖片拿給幼兒,讓他們選擇。

  結果發現,幼兒選擇出來的圖片都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到的圖片。這或許可以說明幼兒隻會從自身所處的角度看問題,而不會設身處地從娃娃的立場來看問題。這就是兒童“自我中心”的表現。

  然而,“三山實驗”受到其他心理學家的質疑,認為皮亞傑設計的問題情景沒有從兒童的生活習慣出發。之後,他們改用有趣的“警察捉小偷”的問題情境來對兒童的“自我中心”進行再次的檢驗。實驗中,先將一個假警察玩偶放在模型的一邊,然後把另一個裝扮成小偷的玩偶交給兒童,並對兒童說:“你看小偷躲在哪裏就不會被警察發現?”,接著讓兒童自由擺放小偷玩偶。結果發現,3.5~5歲的兒童全部都能正確解答問題。

  不管怎樣,“自我中心”是我們從小就有的,這或許是一個不良的習慣,很多人卻把這個習慣帶到了成年,而且還為此吃了不少教訓。那些以自己麵對的環境來設想行動方案並要求另一方接受,看來的確是不現實的。以此類推,我們生活中總會與別人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衝突,或不理解別人的舉動,但是如果我們也坐在對方的位置上看看他麵前的山是什麽樣的,也許問題就會容易解決一些。3.5~5歲的兒童能做到的事,我們怎麽會做不到呢?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看圖炒股
4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5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6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7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8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9少年不知愁
10少年不知苦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