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說幹一行愛一行,即使做不到幹一行愛一行,起碼也會承認自己的行業,不過“凡事都有例外”這句話是真理。有一個心理學家就非常反對心理學,也不承認自己是心理學家,這個心理學家就是巴甫洛夫。
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70~1932)是蘇聯著名的生物學家,曾因消化係統的研究獲得過1904年的諾貝爾獎。同時他也是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家,但是他一開始卻非常反對心理學的研究,因為他認為心靈、意識之類的概念隻是主觀臆斷,並沒有實際意義。他之所以變成一個心理學家也是因為他的消化研究,他通過對狗的消化研究實驗發現了動物的條件發射。如果看過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那麽應該會記得“製約”這個詞,在書裏,說到隻要在同一個時間,打電話給對方,就可以製約對方,讓對方期待你的電話。其實這也就是一種條件反射。
除了他的經典性條件反射理論被行為主義學派吸收,成為製約行為主義的根本原則,他對高級神經活動的劃分也被心理學所吸納,這一係列貢獻讓他逐漸邁入了心理學的研究,所以在他老年時候他對心理學的態度有了鬆動,認為“隻要心理學是為了探討人的主觀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巴甫洛夫的理論還啟發了布爾什維克黨,讓他們企圖創造對指令的條件反射從而實現“科學共產主義”。不過這並沒有受到巴甫洛夫的支持,他也不想成為條件反射的狗。然而條件反射不是永遠不變的,狼來了喊得多了,大家就不信了,這也是條件反射的應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