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與環境對人性格的作用
人的性格是由遺傳決定的還是由環境決定的?這是千百年來人們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通常,心理學家都會說:性格是由先天遺傳因素和後天環境相互作用、共同決定的結果。甚至,有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感情層麵主要有遺傳決定,而知識層麵則有環境決定。
人格的形成是個體與環境不斷交互作用的結果,人格的形成離不開環境的影響,但個體能主動地作用於環境,兩者的交互作用是不斷進行著的。目前,心理學家已經區分出三種不同的交互作用形式。
(一)反應的交互作用
在麵對相同的環境時,不同的個體會以不同的方式感受、體驗和解釋,會作出不同的反應,這就是反應的交互作用。例如,在相同的環境裏,外向的人與周圍環境裏的人和事的溝通、聯係要比內向的人的次數要頻繁得多。
(二)喚起的交互作用
個體的人格特征和行為會引起周圍的人對他的特異反應,這就是喚起的交互作用。例如,不同的孩子會引導父母采用不同的教養方式,容易哄、愛笑的嬰兒要比大哭大叫、不易哄的孩子能得到更多來自父母和周圍人的關懷,自然對他們日後人格特征的發展會有不同的影響。
(三)超前的交互作用
隨著成長,個體會主動選擇和構建自己喜愛的環境,而這些環境又會反過來影響個體人格的塑造,這就是超前的交互作用,又叫前動的交互作用。例如,一個樂意幫助別人的人可能置身於一個同樣充滿善意的環境,而這樣的環境又會反過來增強個體樂於助人的品性。
在人格的發展過程中,上麵這三種交互作用形式在人格的不同發展階段所表現的強度有所不同。在嬰幼兒期,孩子處於父母既定的環境中,其基因型與環境的內在作用最強;隨著個體的逐漸成長,他們開始選擇和建構他們自己喜歡的環境,那種最初的相關逐漸被反應和喚起的交互作用所替代;當個體開始有意識地選擇環境時,這三種交互作用會經常地在個體的生活中起作用。總之,個體的人格就是人們自身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的結果。
延伸・閱讀
西南師範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黃希庭經過調查研究,歸納出一個健全的人格所應包含的特征:
(1)對世界抱開放態度,樂於學習和工作,不斷吸取新經驗。
(2)以積極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團隊精神。
(3)以積極的態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我悅納。
(4)以積極的態度看待過去、現在和未來,追求現實而高尚的生活目標。
(5)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困難和挫折,能調控情緒,心境良好。
總之,人格健全的人能以辯證的態度對待世界、他人、自己、過去、現在和未來、順境和逆境,是自立、自信、自尊、自強、幸福的進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