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爭取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快樂,不需要拚命取悅別人的目光。
――給進食障礙者
進食障礙
目下,國人流行以瘦為美,於是不少的年輕人為了減肥把自己減成了厭食症或貪食症的病人。這些人年齡大多在15~30歲之間,女性患者的數量高於男性,約為10~20倍。由於他們對體型和體重的不正確認識與期望,導致了低蛋白和貧血等身體疾病。嚴重時,伴有抑鬱情緒,一旦被進食障礙折磨得身體極度虛弱的時候,容易出現自殺現象。有研究資料表明,進食障礙患者的死亡率高達20%。我國近年來的發病率呈現明顯上升的趨勢,尤其在經濟文化發展較快地區的城市裏患病人數明顯增加。進食障礙,指與心理障礙有關,以進食行為異常為顯著特征的一組綜合征,主要指神經性厭食,神經性貪食和神經性嘔吐。一般不包括拒食、偏食和異嗜癖。
(一)神經性厭食症
這是以病人自己有意地嚴格限製進食、使體重下降至明顯低於正常標準或嚴重的營養不良,此時仍恐懼發胖或拒絕正常進食為主要特征的一種進食障礙。
神經性厭食臨床表現核心是對“肥胖”的強烈恐懼和對體形體重的過度關注。有些患者已經骨瘦如柴仍認為自己胖,這種現象稱為體像障礙。最初患者有意限製進食,逐漸發展為不吃,或采取過度運動避免體重增加,或采用進食後誘吐,服瀉藥或減肥藥的方式避免體重增加。體重下降會導致各種生理功能的改變,如皮膚幹燥脫發,嚴重營養不良,甚至死亡。
(二)神經性貪食症
這是一種以反複發作性暴食及強烈的控製體重為特征的綜合征。年齡及性別分布類似於神經性厭食,但發病年齡稍晚一些。這些障礙可被視為持續的神經性厭食的延續。與神經性厭食不同的是體重可以是正常的,女性的月經正常。
(三)神經性嘔吐
指一組以自發或故意誘發反複嘔吐為特征的精神障礙,嘔吐物為剛吃進的食物。不伴有其他的明顯症狀,嘔吐常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無器質性病變,可有害怕發胖和減輕體重的想法,但體重無明顯減輕。
障礙背後的陰影
進食障礙並不是由消化係統疾病引起的。對自己的三圍有著過分要求的人往往把漂亮的身材視為自我價值的重要部分。盡管他們一般都不肯承認也不願向他人表露這層想法,但實際上追求身材苗條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基本準則。唯恐長胖而盲目節食,造成食欲減退,並逐步發展到厭食的程度。此外,精神創傷、持續心情抑鬱、對性方麵的煩惱等其他心理問題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導致進食障礙,專家認為,很多時候,進食障礙者對自己身材的苛求隻是一種表象,更深層的原因往往是他(她)們在其他方麵受挫,無法達到自己期望的目的,轉而苛求自我的身體。最典型的是戴安娜王妃,很多人都記得她接受采訪時的一幕:高貴的王妃微微頷首,一雙淡藍色的眼睛向上抬起,流露出無限的憂鬱,講述著不愉快的婚姻和皇室生活壓力,使她在相當長的時間裏陷入了厭食和貪食,多次自殺、割腕、撞櫃子……就是這份哀怨,使英國人再也無法原諒他們未來的君王查爾斯王子。
進食障礙並非是一種“飲食病”,表麵上看是食物惹的禍,其實卻是交織著愛與恨、控製與反控製的權力之爭。很多患者是因為缺少關愛,缺少歸屬感和幸福感。正像有的病人所說“我並不是想要那個美麗的外表本身,我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一種被認可、被關注和被愛”。所以說,有些在缺少關愛環境中成長的人,造就了自卑的性格,與其說減的是體重,還不如說是在減自己的自卑。而在父母過分關心和愛護或束縛下成長的孩子,常常感到一切都不能由自己做主,這種對自身的失控讓他們不安,甚至憤怒,所以,他們選擇以控製進食作為武器。有個孩子曾天真地一語道破個中玄機:“我要是吃飯了,父母不聽我的怎麽辦?”
要想治療好進食障礙,就不能僅僅糾纏於“吃”與“不吃”的問題,而是應該讓患者明白,厭食或貪食並不是解決困難的好辦法。如果你想得到某些東西或別人的認可,完全可以通過提高自身能力或其他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方法獲得。如,情緒調控――保持相對平和、愉悅的心情,增加自信心;人際交往――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穩定的社交圈;不斷進取――確立正確的人生追求並付諸努力以及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愛好等。當然,患者家庭的配合也至關重要,做父母的應該懂得,養孩子不是在養花花草草、小貓小狗,孩子的自尊比任何東西都重要。孩子對父母的感恩不是通過供給的物質而獲得,而是通過給予的關愛而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