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是一個潛意識自我充分發揮的故事。――卡爾・古斯塔夫・榮格
“背叛”弗洛伊德的人
榮格畫像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榮格是一位學貫東西的學者,在世界心理學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評價,是心理學的鼻祖之一。
1875年7月榮格生於康斯坦斯湖畔一個叫做凱斯維爾的小鎮上,他的家庭是個充滿自由主義的新教牧師家庭,家中有九位牧師。榮格的童年是孤獨的,經常一個人玩,他自小就是個具有特別的個性、奇怪而憂鬱的小孩。
1895年,榮格進入巴塞爾大學學習,1900年獲得該校醫學博士學位。同年12月,他在蘇黎世的伯戈爾茨利精神病院謀得了助理醫師的執照,離開充滿腐朽傳統氣息的巴塞爾。兩年後,他獲得蘇黎世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在1904~1905年間,榮格和其他同事做了大量的“字詞聯想”測驗,發現了神經症和精神病患者確實存在壓抑的思想觀念和情感叢,因此,從次年起,榮格任該校精神病學講師,主講精神心理學,也講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原始人心理學。隔年,他寄信給弗洛伊德有關於字詞聯想的研究結果。這封信成了他生命的轉折點。
1907年3月,經過一段時間的書信往來,榮格與弗洛伊德相約在維也納弗洛伊德的家中見麵。首次見麵的兩個人,互相欣賞,連續長談了13個小時。之後,榮格就成為弗洛伊德最喜愛的弟子而參加精神分析運動。四年後,因弗洛伊德的極力舉薦,榮格當選國際精神分析學會首任主席。然而,兩人的思想慢慢地出現了分歧,1912年,榮格寫了《力比多的變形與象征》,兩人隱藏多時的矛盾終於爆發,從此分道揚鑣,但是榮格終其一生都保持著對弗洛伊德真誠的敬意。
1914年,榮格辭去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主席職位,退出精神分析學會。經過幾年的自我分析和思考,1921年,榮格出版了《心理類型學》一書,標誌分析心理學的創立。隨後,他開始了在非洲、墨西哥、美國和印度等地一連串的旅行和實地考察。20世紀30年代以後,他的論述範圍除了心理學和精神病學外,還包括人的本性、象征、文學、煉金術和宗教等領域,從而使分析心理學成為人類20世紀科學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理論之一,而自己也成為20世紀的思想巨人。
晚年的榮格隱居在瑞士蘇黎世湖畔的完全按自己設計的房子裏,陪伴他的是英國女人露絲・貝利,太太艾瑪早在1955年就過世了。1961年6月5日,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他飲下最後一瓶葡萄酒後,安然病逝於湖上的家中。
榮格一生論著頗豐,他的主要著作除了上述兩本外,還有:《分析心理學的貢獻》、《尋求靈魂的現代人》、《分析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人及其象征》和《回憶・夢・思考》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思想
榮格把自己的思想稱為分析心理學是為了區別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他認為,分析心理學實際可以包括一切對潛意識心理現象的研究學說。榮格將人的意識分為“意識”、“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三個部分,這也是分析心理學與其他學說的區別之一,它研究的並非隻是通過個人的經驗而獲得的無意識,它探索的是完全依靠遺傳延續下來的、人類共通的無意識世界。
另外,榮格在字詞聯想測驗的基礎上最早提出了“情結理論”。所謂“情結”是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的不可抑製的反應,通過這種反應,他人可以推測出個人內心的某種症結,人們不應該去壓抑情結,而應該去對抗、克服它。
分析心理學認為人的性格可分為內傾和外傾兩種。內傾型的人的心理能量指向內部,易產生內心體驗和幻想,這種人遠離外部世界,對事物的本質和活動的結果感興趣。外傾型的人的能量指向外部,易傾向客觀事物,這種人喜歡社交、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具體事務感興趣。
逸事・榮格
榮格是20世紀初少數對宗教和東方文化有清醒頭腦和客觀判斷的西方學者。他對中國道教《太乙金華宗旨》、《易經》,及佛教《西藏度亡經》、禪宗都曾作深入研究。他也曾對西方煉金術著迷,並在《太乙金華宗旨》及西方煉金術中找出與個性化觀念相同之處:調和有意識的自我與無意識的心性。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是一種極富創造力的理論,在實際的治療工作中,榮格也極富創造力。他曾經遇到過一個非常富有的美國女病人,她患有很嚴重的社交恐懼症而無法治愈,慕名來找榮格。但她提出一個條件,就是讓榮格前去美國為她治療,並為榮格提供包機和其他的損失費用,因為她無法前來瑞士。被榮格婉拒後,沒有辦法之下,女病人自己來到瑞士尋求榮格的治療。在首次麵談結束後,病人向榮格請教度過兩次治療空間的無聊時光的方法。榮格建議說,她可以乘火車繞美麗的阿爾卑斯山看風景。女病人欣然前往,在旅途中,她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便和同行的人交談,不久她的社交恐懼症自然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