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並沒有被迫從心理學和普遍意義的科學中廢棄諸如意義和價值這些概念,相反,我們必須利用這些概念以更全麵地理解思維和這個世界。
――科特・考夫卡
鏗鏘三人組
格式塔心理學是由德國心理學家韋德海默於1912年在德國的法蘭克福首創,是以反對鐵欽納的構造主義心理學起家的。“格式塔”這一名稱,是對形狀、完形、整體等意思的德文“gestalt”譯音,中文譯為“完形”,因此格式塔學派又稱完形學派。格式塔不是指孤立不變的現象,而是指通體相關的完整的現象。完整的現象具有它本身的完整的特性,它既不能割裂成簡單的元素,同時它的特性又不包含於任何元素之內。
格式塔心理學是西方心理學發展史上一個比較大的流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三位,除韋德海默外,其餘兩位分別是沃爾夫岡・科勒和科特・考夫卡。三人性格及愛好不同卻能各司其職,取長補短,從而結出難以意料的碩果。
(一)“智慧之父,思想家和革新者”
韋德海默畫像
麥克斯・韋德海默,1880年生於布拉格,猶太人。長相頗具孩子氣,頭略禿,蓄胡,有詩人氣質,生性熱情、幽默、樂觀。18歲時入布拉格大學學習,1904年在格拉茲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擔任講師一職直至1929年,他49歲時才被評為全職教授。好景不長,4年後,因納粹迫害,舉家遷往美國,在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社會研究,自此後再沒有在心理學領域內坐上交椅。他最大的貢獻是創立了格式塔心理學,在該學派上影響最大。
(二)“內勤人員,幹實事者”
科勒畫像
沃爾夫岡・科勒,1887年出生,非猶太人。1909年,22歲的科勒在柏林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後來到法蘭克福大學工作。1913~1920年,他在特納裏夫島從事黑猩猩研究,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頓悟學習理論。34歲時,科勒被任命為德國心理學機構中的最高職位――柏林大學心理學研究院院長一職,後因納粹插手該院,他憤而離職,來到美國,並在那裏度過餘生。科勒是三人中最刻苦的,他為人正派、高傲、古板――隻有結交了10年的朋友,他才肯用“你”來替代“您”。
(三)“推銷員”
考夫卡畫像
科特・考夫卡,1886年生於柏林,擁有猶太血統。23歲時,與科勒同年獲柏林大學博士學位,並於次年至法蘭克福任教。14年後,他在基讚大學成為特聘教授。後來,同樣為躲避納粹的迫害而來到美國,並在斯密斯大學教授心理學直至去世。考夫卡個子矮小,身形瘦削,內向且敏感嚴肅,他是格式塔學派最賣力的宣傳員,一生著作等身。
概說格式塔心理學
1912年,韋德海默發表了一篇題為《似動的實驗研究》的論文,標誌著格式塔心理學的開始。該學派主張:人的每一種經驗都是一個整體,不能簡單地用其組成部分來說明,認為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格式塔學派認為知覺經驗服從於某些圖形組織的規律。這些規律也叫做格式塔原則,主要有圖形和背景原則、接近性原則、相似性原則、連續性原則、完美圖形原則等。客觀刺激容易按以上的規律被知覺成有意義的圖。
在格式塔學派建立後的數十年裏,其理論被應用到學習、問題解決、思維等其他領域。格式塔學派認為,條件化的重複性學習是最低級的學習方法,學習是對關係的掌握。在科勒看來,關係的掌握即是理解過程。一旦學習者知覺到特定情境中各要素間的相互關係,產生出新的經驗,就會出現創造性的結果。這種突然貫通的解決問題過程稱為頓悟。
20世紀50年代前後,格式塔理論被推廣到人格、社會及臨床心理學領域裏。60年代,新興的認知心理學吸取了格式塔心理學的某些觀點,特別是格式塔心理學對思維研究的成果。目前,格式塔學派在個別領域中仍相當有影響。例如,在知覺研究中,格式塔觀點仍占主導地位。但是在當代心理學中,格式塔心理學已經不作為一個獨立的學派進行活動了。
格式塔心理學派作為一個獨立的學派,是人們對意識經驗發生興趣,至少把意識經驗看做心理學的一個合法的研究領域,並繼續促使人們對意識經驗的研究和興趣是有意義的。同時格式塔學派對同時期的學派中肯而堅定的批評,對心理學的發展也具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