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顯然不是個英國的心理學家,如果這個形容詞意味著國籍的話;假如它意味著一種思維方式,我希望自己也是如此。
――鐵欽納
“鐵欽納聲稱自己是馮特的忠實追隨者,但是當他把馮特的心理學帶到美國時,他戲劇性地改變了馮特的心理學體係。鐵欽納提出了他自己的方法,稱之為構造主義,但是他卻仍然聲稱它代表著馮特所提出的心理學。事實上,兩個體係大相徑庭。”
“背叛”老師的“忠實”學生
鐵欽納畫像鐵欽納,美籍英國心理學家,構造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
鐵欽納1867年6月出生於英國奇切斯特一個並不富裕的望族,1885年進入牛津大學,先學哲學和古典文學,後轉向研究生理學,並對馮特的新心理學產生了興趣。後來作為旅遊者來到德國萊比錫,師從馮特學了兩年心理學,於1892年獲得學位。在萊比錫的兩年學習生涯,決定了鐵欽納在心理學上的前途,也使鐵欽納成為馮特的熱衷信奉者。獲得學位以後,他試圖成為英國新實驗心理學的先鋒,但並沒有得到人們的支持,所以他不得不在牛津大學做了幾個月的生物學補習班講師後,赴美國教授心理學。在美國期間,他供職於康奈爾大學,並終其一生。
鐵欽納始終保持明顯的德國馮特式的傳統:他的心理學體係、思想觀點、研究取向、教學方式乃至舉止風度,甚至胡子都酷似馮特。鐵欽納是一位性格剛毅、喜好爭辯的學者,治學嚴謹、文章明快,對學生的吸引力很大。
1898年,在與詹姆斯的論戰中,鐵欽納正式提出“構造心理學”名稱,用以與機能心理學相對立。他一生建樹頗多,主要著作有:《心理學綱要》、《心理學教科書》、《心理學入門》、《實驗心理學》等。其中,《實驗心理學》被屈爾佩描述為“用英文寫就的內容量豐富的心理學著作”。這些著作在心理學界享有盛名,有些被翻譯成俄文、意大利文、德文、西班牙文和法文。
老年以後,鐵欽納漸漸退出了社交和大學生活。1910年左右,開始撰寫用以詳細說明其體係觀點的書,然而,這部著作並沒有完成。1927年8月3日,鐵欽納卒於美國伊薩卡。
構造主義心理學
構造主義心理學派是由馮特最忠誠的學生鐵欽納於內容心理學派形成近20年後在美國建立的,是對內容心理學思想的繼承和進一步發展。但構造主義心理學派絕不等同於內容心理學派,二者無論在形成的時間、地點以及研究方法和具體內容上,都存在著差異。
該學派主張心理學應以意識或意識經驗為研究對象,心理學家的任務在於分析意識的內容,查明意識的組成元素和構造原理。
鐵欽納的構造主義觀點在他1898年和1899年相繼發表的《構造心理學的原理》和《構造心理學和機能心理學》兩篇論文中有充分的表述。他認為,心理學要成為一門科學應該仿效生理學和形態學,對心理的構造進行實驗分析。這種分析是一切心理學研究的出發點,對心理機能的研究也不例外。
鐵欽納信奉馮特的心身平行論,既反對用物理刺激解釋意識的起因,又反對用生理現象解釋心理現象的起因。他認為心理過程的發生能參照相應的神經過程作出說明,但後繼的心理學家對於這樣的解釋並不滿意。按照他的構造主義原理,鐵欽納發現的心理元素有三種:感覺、表象和感情狀態,其中不能再簡化的“心理原始粒子”是感覺。三者有質量、強度、明晰性和持續時間長短等屬性差異。一切複雜而各異的高級心理過程都是由這三種元素複合而成的。
鐵欽納的構造主義在所有早期的心理學體係中是最嚴密的體係。構造主義學派雖然由於其狹隘性而最終解體,但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決定了美國心理學的發展方向,並在與機能主義學派的長期論戰中,極大地促進了美國心理學的發展。
逸事・鐵欽納
鐵欽納酷愛抽雪茄,他曾說,“一個男人若不會抽煙就不要指望成為心理學家。”因此,他的許多學生開始抽雪茄,至少在鐵欽納的麵前是這樣。鐵欽納的一個博士生曾經報告了這樣一件事:一次,這位博士生在鐵欽納的辦公室裏與他討論自己的研究計劃。突然,鐵欽納的那個永遠叼著的雪茄燒到了他馮特式的胡子。而此時,鐵欽納正在高談闊論,他的威嚴的姿態使這位學生不敢打斷他。一會兒,這位博士生正色地對鐵欽納說道:“對不起!博士,您的胡子著火了!”等到火被撲滅後才發現,鐵欽納的襯衣和內衣已經被火燒壞了。
鐵欽納不僅是個成功的學者和教師,而且有多種業餘愛好。他精通音樂,每星期日晚上都在家裏舉行小型音樂會,在康奈爾大學音樂係成立之前,鐵欽納被稱為康奈爾大學“負責音樂的教授”;他對收集錢幣有濃厚興趣,為了掌握這些錢幣上的文字,他還特地學習了古漢語和阿拉伯文等;此外,他還精通六國現代語言,其中包括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