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前256-前195年62歲卒葬長陵)
一
酒醉斬蛇殺縣令,役徒敬畏稱沛公。
蕭曹相隨舉義旗,劉邦率眾搗敵營。
二
亭長慷慨赴家宴,昂首明賜錢一萬。
呂公端詳暗稱奇,遂許呂雉結姻緣。
三
走投無路藏閨房,定陶脫險免遭殃。
遂納戚姬做愛妾,夫行婦隨披戎裝。
四
項羽負約欲逞強,改立劉邦為漢王。
高祖聽從張良計,繞行故道度陳倉。
五
傳檄而定平叛軍,婦人之仁勿尾隨。
號令三軍行果敢,精明強幹責有規。
六
暴秦氣數行將盡,草莽庶子揭竿圍。
鴻門宴上決雌雄,成敗由此一嶺分1。
七
勝者王侯敗者賊,世以成敗論是非。
亭長搖身做皇帝,項籍江東天顏歸。
八
約法三章除秦苛,秋毫無犯百姓樂。
劉邦入關謹言行,誓與項羽爭山河。
九
執戟郎中信歸漢,漢王聽從欲封官。
授權印章大將軍,韓信施計妙中見。
十
英布歸服漢劉邦,浴足傲見九江王。
後作華美寬裕待,大喜過望樂洋洋。
十一
鴻溝為界東西走,中分天下各擁有。
張良陳平力勸諫,養虎遺患先動手。
十二
陳留儒生拒相見,高陽酒徒可謀麵。
不交不識見恨晚,酈食其被刮目看2。
十三
蕭何月夜追韓信,為薦人才用苦心。
劉邦築壇拜大將,韓信登壇謝龍恩3。
十四
驚聞韓信欲反叛,高祖煞時方寸亂。
陳平斟酌巧施計,偽遊雲夢抓犯韓4。
十五
劉邦鹹陽入秦宮,琳琅滿目寶無窮。
意欲占有貪享受,張良勸誡俱存封5。
十六
項伯陰泄楚軍密,劉邦捎言搞麻痹。
殺機四伏鴻門宴,高祖如廁巧逃逸。
十七
項莊舞劍藏殺機,樊噲闖帳解燃眉。
義正詞嚴責項羽,當年狗屠世稱奇。
十八
宰殺白馬與臣盟,非劉而王擊無容。
外戚專權諸呂王,白馬之盟徒有名。
十九
父老鄉親沛宮宴,教習歌詠眾少年。
酒興正濃大風歌,威加海內猛士歡。
二十
冒頓單於用老殘,障眼漢軍心痹散。
白登之圍困死境,陳平妙計高祖還6。
二十一
周昌口吃尚強硬,不善阿諛不奉承。
直諫高祖待嗣子,欣然笑應立劉盈。
二十二
功人功狗當理論,發蹤指示為上人。
披堅執銳奪敵首,蕭何功高封重臣7。
二十三
封賞功臣留誓言,製成符節寫鐵板。
金匱石室作密藏,保存書契千古傳8。
二十四
逆取順守需文化,詩書達理通天下。
文韜武略謀長久,勝敗興亡看管家9。
二十五
運籌帷幄謀天下,未央豪華家宏大。
高屋建瓴居威勢,帶厲河山永世發10。
二十六
劉邦將兵僅十萬,韓信多多而益善。
縱觀二人論強弱,居高臨下劉捉韓11。
二十七
天下逐鹿競百千,帝王之位一人擔。
蒯通雄辯勸劉邦,豁免烹殺身安然12。
二十八
東陵瓜秧召平插,棄官歸隱傳真話。
蕭何家財供軍餉,轉危為安樂開花13。
二十九
舉兵討伐鯨布反,使羊將狼線難牽。
劉邦帶病親出征,平叛勝利穩如山14。
三十
忘恩負義不言功,反咬恩人徇私情。
丁公受誅悖正理,旨在人臣對君忠15。
漢惠帝劉盈(前211-前188年24歲卒葬安陵)
一
垂拱無為漢惠帝,蕭規曹隨理神器。
保持漢初發展態,守而勿失亦為計16。
二
劉盈秉性頗柔弱,大臣擁立皇帝作。
母後殘忍被恐嚇,精神抑鬱見閻羅。
漢高後呂雉(前241-前180年62歲卒)
一
兒子柔弱母臨朝,劉氏大權呂家操。
諸呂得逞皆受封,陳平周勃必計較。
二
高後呂雉掌皇權,心狠手辣排異端。
廁中人彘駭聽聞,殺一儆百作笑談17。
三
高後稱製封諸呂,雞犬升天橫無忌。
周勃安劉平叛亂,戮殺諸呂複劉權18。
四
毒如蛇蠍呂後王,排劉安呂興家邦。
周勃陳平剿諸呂,撥亂反正立漢皇。
漢文帝劉恒(前202-前157年46歲卒葬霸陵)
一
文帝向以農為本,輕徭薄賦利農人。
開關並弛山澤禁,國富民強政風純19。
二
從輕斷獄廢酷刑,改革刑法正律令。
萬千黎民鹹稱道,社稷和諧民安定。
三
收孥相坐罪殘酷,孝文孰計不法古。
賞罰分明導人善,力廢連坐拯無辜。
四
嚴於律己重節儉,禁修苑囿造景觀。
夫人儉樸作表率,路人無不作美談。
五
大德莫勝漢孝文,首昌薄葬除肉誹。
以德治國行天下,身後節儉不擾民。
六
嚴煞厚葬奢侈風,朝臣儉約謹言行。
百姓免遭搜刮苦,節儉愛民風純正。
七
軍紀森嚴細柳營,皇帝也得按規行。
亞夫治軍令如山,文帝盛讚秉事公20。
八
小女緹縈救父命,信寄天子述悲情。
文帝心憐孝順女,欣然赦免淳於公。
九
鄧通舐癰吸膿痰,帝賜銅山許鑄錢。
鄧氏錢幣滿天下,竟因潦倒赴黃泉。
十
豪富得勢大不敬,敢對丞相抖威風。
相府治罪當斬首,帝派持節召鄧通21。
漢景帝劉啟(前188-前141年48歲卒葬陽陵)
一
皇權在手重作為,輕徭薄賦遵父訓。
與民休息國運昌,太倉陳陳米相因。
二
文景之治四十年,漢初經濟大發展。
減賦除刑得民心,空前富庶社會安。
三
同姓未必無異心,吳楚七國皆叛臣。
晁錯出謀削藩賊,慘遭誅戮殞其身22。
四
景帝治蜀派文翁,文翁石室傳儒經。
李冰治水翁化蜀,郡道路人皆讚頌。
五
沾沾自喜頗得意,草率行事誰敢依。
太後連連薦竇嬰,景帝量才誌不移23。
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年70歲卒葬茂陵)
一
漢武十七登帝位,鋒芒畢露顯權威。
罷黜百家獨尊儒,廣納賢達用儒臣。
二
更化善治並德行,上下官吏用儒生。
講經辦學舉孝廉,治國安邦理論通。
三
嚴禁郡國鑄銅錢,五銖通用中央管。
經濟政策大調整,國家利益得保全。
四
崇神修廟祈福壽,少君少翁屢作秀。
天子覓仙不辭遠,擾民直到天盡頭24。
五
獨尊儒術罷百家,孔孟之道作王法。
忠孝仁義誆黎民,男盜女娼帝王家。
六
離宮別館不遜秦,渭流縈繞苑中水。
上林甘泉侈其大,先祖遺訓化塵灰。
七
皇帝是人不是神,似懂非懂谘重臣。
智能支吾欺天子,信以為真禍黎民。
八
訪仙求道甚虛妄,秦皇漢武頗張揚。
浩浩車駕東海求,死神照樣覓聖皇。
九
方士祀官出言偽,封禪祀禮敬鬼神。
漢武輕信遂立廟,千門萬戶漢苑林。
十
收複河南首告捷,匈奴南犯心膽怯。
先輩和親綏靖策,漢武安邊用鐵血。
十一
屢犯屢戰強兵打,以戰求和漢武法。
敗北匈奴舉降幡,鐵蹄豈敢踩漢家。
十二
首創太學辦高校,封建官學興漢朝。
高等教育從此始,文教興國嶄露角25。
十三
重農抑商算告緡,征收商賈財產稅。
僅此國收數以億,富國強兵活民人26。
十四
欲保中央集權暢,心腹之患諸侯王。
漢武下達推恩令,王國勢力難擴張27。
十五
鹽鐵利大收官營,私采私賣受重刑。
壟斷經營價格高,國富帶來百姓窮。
十六
顏駟郎署遇武帝,慨歎三朝皆不遇。
郎潛白發終無奈,才華安能如運氣28。
十七
皇後陳氏失寵幸,千金買賦帝吟誦。
司馬相如寫世情,長門阿嬌複得寵29。
十八
漢武少將霍去病,夜率精兵闖敵營。
屢勝帝封冠軍侯,馬踏匈奴安邊境。
十九
渴飲冰雪饑吞氈,手持漢節做羊倌。
北海牧羊十九載,節旄盡落始歸漢30。
二十
受賜未見君令下,拔劍割肉拿回家。
武帝責怪東方朔,歸遺細君從容答31。
二十一
漢武迷信起事端,巫蠱之禍殺數萬。
江充借機施淫威,血染頂子手弄權32。
二十二
武帝齋戒承華殿,青鳥殷勤笑語喧。
西天王母欲降臨,灑掃清除喜迎仙33。
二十三
守陵郎官車千秋,一言寤意能封侯。
真命天子順定奪,投其所好解心憂34。
二十四
翠翹金雀玉搔頭,受寵夫人載風流。
東施效顰搔用簪,玉價飛漲商賈優35。
漢昭帝劉弗陵(前94-前74年21歲卒葬平陵)
幼主昭帝踐龍位,霍光輔政做謀臣。
鹽鐵之議論短長,儒法爭鳴說安危。
漢宣帝劉詢(前91-前49年43歲卒葬杜陵)
一
宣帝愛民穩社稷,親赴民間曉民意。
治國先行整吏治,清障除礙嚴風紀。
二
尊儒重用文法吏,吏稱其職政無弊。
民安其業樂融融,中興之主得美譽。
三
石渠閣中論五經,宣帝評判親裁定。
學術討論首開創,《石渠議奏》集大成36。
四
張敞屢為宣帝謀,才高招來權臣妒。
皇帝愛才不敢用,僅因畫眉說風流37。
五
焦頭爛額被封賞,曲突徙薪棄一旁。
宣帝聞言曉其義,徐福得賞又封郎38。
六
霍光輔政興漢邦,家族仗勢妄逞強。
滅頂之災因謀反,權欲膨脹惹禍殃。
七
新舊連接取其長,奉行故事有主張。
魏相明達提建議,宣帝笑納興漢邦39。
八
為人忠厚明是非,絕口不道保命恩。
滿朝文武尚不知,丙吉內向做仁人40。
漢元帝劉奭(前76-前33年44歲卒葬渭陵)
一
元帝劉奭做漢皇,重用宦官禍水藏。
宮馬苦肥民饑死,盛漢江山向殘陽。
二
呼韓欲向漢稱臣,漢與匈奴通婚姻。
昭君出塞做嫁娘,邊城晏然可安睡。
三
畫工索賄失檢點,傾城傾國才閃麵。
王嬙告別離宮去,元帝痛失丟天仙。
漢成帝劉驁(前52-前7年46歲卒葬延陵)
一
成帝劉驁如父輩,迷戀聲色不作為。
帝舅王氏橫專權,索賄受賄圖自肥。
二
成帝醉心造墳塋,十年延陵又昌陵。
取土貴同粟米價,勞民傷財害百姓41。
三
宮內外戚專權亂,宮外起義殺聲喊。
漢朝統治將崩潰,成帝暴卒誰又貪。
四
微行民間鬥雞狗,沉湎酒色永無休。
飛燕得寵傾後宮,大漢江山如泥牛。
五
沉湎酒色微服訪,尋歡作樂找張放。
張放娶親大盛典,成帝賞賜恩浩蕩。
六
才女婕妤入東宮,秋扇見捐哭零丁。
人老珠黃恩愛絕,棄捐篋笥《怨歌行》42。
七
朱雲直諫世人愛,慶忌力挽免禍災。
屍位素餐食中蛆,修補折檻保原態43。
八
敬神未必心愛神,假仁假義吹自身。
臨淵羨魚唱空調,無如結網有作為44。
漢哀帝劉欣(前25-前1年25歲卒葬義陵)
一
哀帝劉欣同性郎,貪戀男色態失常。
舍人董賢得寵幸,交首共臥效鴛鴦45。
二
長安饑民聲聲吼,哀帝驚恐瑟瑟抖。
如夢浮生甚荒誕,二十六歲赴冥溝。
漢平帝劉衎(前9-後6年16歲卒葬康陵)
平帝九歲戴皇冠,太皇太後垂簾看。
外戚王莽伺機起,毒殺皇上掌實權。
王莽(前45-後23年69歲卒)
一
圓滑虛偽處世態,為篡朝權巧安排。
殺子屠侄鴆皇上,再廢劉嬰新莽開46。
二
爵位益尊操愈謙,君臣難得辨忠奸。
孝平皇後王莽廢,中華怪史開新篇47。
三
王莽代漢稱皇帝,新莽王朝遂自立。
內憂外患百姓苦,商人杜吳滅王氣。
更始帝劉玄(?-後25年)
新莽滅亡更始代,劉玄稱帝行腐敗。
醉生夢死貪行樂,遂將縊死人稱快48。
【注釋】
1 陳勝、吳廣起義軍失敗以後,劉邦和項羽所領導的兩支軍隊繼續進行反秦鬥爭。起義軍決定,由劉邦領兵向關中進攻,項羽往北救趙。並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由於劉邦軍紀嚴明,又注意采用瓦解敵軍的策略,所以很快就攻下了鹹陽。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封秦府庫,還軍灞上,又盡廢秦朝苛法,約法三章,秋毫無犯,受到關中百姓的擁戴。項羽血戰巨鹿,殲滅了秦軍主力。西進至函穀關時聽說劉邦已攻破鹹陽,遂怒攻函穀關,駐軍鴻門,準備第二天擊破沛公軍。項羽的謀士範增也認為將來與項王爭奪天下的必定是劉邦。當時項羽有軍40萬,而劉邦隻有10萬。這時,項羽的叔父項伯因與劉邦的謀士張良過從甚密,便連夜奔往沛公軍營將這一情況告訴了張良,勸其逃走,張良又轉告於劉邦。劉邦要求立即見到項伯,他對項伯說,自己並無獨占關中的野心,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等待項羽來接收。並與項伯約為婚姻,又當麵約定明日一早便去拜見項羽。項伯信以為真,回去替劉邦說了許多好話使項羽改變了進擊劉邦的決定。第二天,劉邦同張良、樊噲等幾位將領來到鴻門,項羽設宴招待劉邦。席間,範增幾次舉起所戴的玉佩向項羽示意,要他下令殺死劉邦,項羽卻一直默然不動。範增又使武將項莊以舞劍為名去乘機行刺。這時項伯也拔劍起舞,多次擋住了項莊刺來的劍。樊噲聞訊,持劍擁盾闖入軍帳,他怒發衝冠,義正詞嚴地指責了項羽欲殺劉邦的險惡用心,使項羽啞口無言。劉邦也乘機說上廁所,溜出了軍帳,逃回灞上。
2 劉邦在與秦軍作戰時,路過陳留。這時高陽儒生酈食其要見劉邦,劉邦聽說此人的打扮很像儒生,就很不耐煩地對門人說:“替我謝謝他,就說我很忙,沒有時間會見儒生。”酈食其一聽此言,瞋目按劍,大聲嗬斥門人:“我是高陽酒徒,並非儒生!”酈食其於是受到了劉邦的熱情接待,並得以重用。後人用“高陽酒徒”指好飲酒而狂放不羈的人。
3 韓信原在項羽軍中任郎中,因數次獻計都未被項羽所采納,故背楚歸漢。被劉邦任為治粟都尉。後來韓信看到劉邦也不能重用他,就逃跑了。丞相蕭何知道韓信是位難得的人才,於是披星戴月把韓信追了回來,並向劉邦建議,要與項羽爭天下,必須重用韓信,隻有拜韓信為大將軍才能把他留住。劉邦同意後就要召見韓信。蕭何勸阻道:“大王平日態度傲慢,不注意禮節,今拜大將怎麽能同呼喚小孩兒一樣,這樣韓信是不會滿意的。隻有擇日齋戒,設立壇場,以隆重的儀式拜韓信為大將,才會把他留住。”劉邦答應了蕭何的要求。眾將領聽說要拜大將軍,都以為自己可能做大將軍,誰也沒有料到被拜的卻是韓信,全體將士都十分震驚。後遂用“韓信登壇”、“築壇拜將”表示重用人才。
4 漢高祖六年(前201),有人告發楚王韓信謀反,劉邦詢問各位將領如何處理此事,眾將領主張立即發兵平叛。劉邦拿不定主意,又問陳平,陳平認為說韓信謀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況且,在“兵不如韓信精、將不如韓信良”的情況下草草出兵,是很危險的。劉邦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陳平於是建議說:“陛下可行古代天子巡狩以會見諸侯的舊製。今南方有雲夢澤,您可以遊雲夢的名義,在陳地大會諸侯。陳在楚的西部疆界上,韓信若聽說您因遊玩到此,勢必出來迎接,而您這時捉他,僅用一個力士就可以了。”劉邦遂用陳平計,把韓信捉住,帶回京師,降其楚王爵為淮陰侯。
5 劉邦入鹹陽,進秦宮殿,看見珠寶珍玩,琳琅滿目,多不勝數,遂起貪欲之心,張良告誡他,這種行為無異於幫助殷紂作惡。劉邦一聽,即棄邪念,還軍灞上。後遂用“助紂為虐”比喻幫助惡人幹壞事。
6 漢高祖七年(前200)冬,劉邦率步騎32萬,從晉陽北上追擊投降匈奴的韓王信。漢軍連戰皆捷,乘勝追擊,克複樓煩關(今山西寧武東北陽方口)、馬邑(今山西朔縣)等地。劉邦中了匈奴誘敵深入之計,率領部分騎兵輕率向北急進。追至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古城)的白登山,遂被匈奴精銳騎兵40萬團團圍困7日之久。劉邦無奈,用陳平秘計,厚賂閼氏(匈奴的皇後)方得解圍。
7 漢王五年(前202),項羽被滅,劉邦論功行賞,大封功臣,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封為侯,食邑8000戶。那些身經百戰的功臣很不服氣。劉邦問眾位將領是否知道打獵的情況,是否知道獵狗的情況,回答說知道。劉邦接著說:“打獵時,追殺野獸的是狗,而發現野獸蹤跡,指揮獵狗行動的是獵人。諸位在作戰中斬獲即使再多,其功勞也不過像獵狗一樣,而蕭何的功勞則像獵人一樣。”後來用“功人功狗”比喻謀臣或武將;用“發蹤指示”比喻幕後的操縱指揮者。
8 劉邦曾把封賞功臣的誓言用紅筆寫在鐵板上,製成符節,裝在金屬做成的櫃子裏,放在石屋中(原文“金匱石室”)封鎖。後用“金匱石室”指國家保存書契的地方。
9 陸賈與高祖談話時曾多次稱讚《詩》《書》,高祖很不耐煩,斥責陸賈說:“你老公是在馬上奪取的天下,哪裏讀過《詩》《書》!”陸賈說:“從馬上得到,難道不能從馬上治理嗎?商湯、周武都是用武力奪取天下,然後用加強文化思想教育來治理天下(原文‘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才是長久的方法。”高祖認為陸賈說得很有道理,就讓他著《新語》一書,總結秦亡漢興的原因。
10 劉邦平定天下後大封功臣。在封爵的誓約中有這樣的話:“使河如帶,泰山如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意思是,即使黃河狹窄得像衣帶一樣,泰山細小得像磨刀石一般,其所封之國還是會永遠存在的。後用“帶厲河山”比喻功臣爵祿,世代永傳。
11 一天,劉邦與韓信在一起談論諸位將領的才能特點時,問道:“像我這樣的能力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陛下至多不過能帶10萬人。”又問:“你呢?”韓信回答:“至於我,那是越多越好(原文‘臣多多而益善耳’)。”劉邦笑著問:“那你又為什麽被我捉住呢?”韓信回答說:“陛下雖然不善於帶兵,但卻善於指揮將領,這就是我所以被你捉住的原因。”
12 劉邦平定陳豨叛亂歸來,韓信已被呂後以謀反罪殺死,劉邦既高興又惋惜,問韓信死前說什麽話沒有。呂後答道:“韓信說他後悔不用蒯通之計。”劉邦乃下令逮捕蒯通。蒯通至,劉邦問他是否教唆韓信謀反,蒯通則直言不諱地回答:“我確實教他謀反過,可這小子不用我的計策,因而落了個這樣的下場。”劉邦大怒,命烹殺蒯通。蒯通認為自己很冤枉,辯解道:“秦朝失去了統治力量,東方各地英雄豪傑紛紛起來反秦。秦朝滅亡了,眾豪傑都起來激烈地爭奪政權(原文‘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但隻有力量強大行動迅捷的人才能得到。在這個時候,我想到的隻是韓信,不是陛下。況且,當時天下想與你一樣成就帝王之業的人很多,隻是力不從心,最後沒有成功罷了。你能把他們全部都烹殺了嗎?”劉邦最後免除了蒯通之罪。遂用“逐鹿”比喻爭奪天下。
13 呂後用蕭何計殺死韓信。劉邦晉封蕭何為相國,又封爵5000戶,令一名都尉率兵500人做蕭何的護衛。很多人為此向蕭何祝賀。隻有召平認為蕭何要遭大禍,故前來慰問。召平在秦朝時曾為東陵侯,秦亡以後,淪為百姓,家貧無以為生,乃種瓜長安城東。瓜味甚美,故被人稱為“東陵瓜”。這時召平告訴蕭何:“皇上在外遭受風霜之苦,而你在後方並沒有多大風險,可是皇上又再次封賞你。這主要是韓信最近在後方謀反,使皇上對您也有了疑心。希望你不要接受封賞,還要把自己的家產全部拿出來作軍餉。”蕭何聽了召平的話,劉邦果然很滿意。
14 黥布謀反,劉邦因為有病想讓太子為將前往討伐,輔佐太子的四位老先生認為,太子做統帥,有功則地位不能再提高,無功則會招禍。況且太子所要指揮的將領,都是曾經跟隨劉邦平定天下的猛將,今使太子統帥他們,這無異於派羊指揮狼(原文“使羊將狼”),眾將不肯盡力,此行必不能獲勝。最後劉邦帶病出征,取得了平叛的勝利。後遂用“使羊將狼”比喻以力弱去統帥勢強者,必難成功。
15 彭城之戰中,項羽的將領丁公緊緊地追趕著劉邦。由於劉邦向丁公求告,遂得以逃脫。項羽被消滅後,丁公前去拜見劉邦。劉邦認為當時丁公徇情是對項羽的不忠,項羽之所以失去天下,責任全在丁公。於是把丁公斬首,並說:“使後世做人臣的不要效法丁公。”
16 劉邦大封功臣時,蕭何所受封賜最多。臨終前蕭何又推薦與自己有隔閡的曹參繼任相國。在封建社會裏,蕭何被認為是不可多得的賢相。惠帝二年(前193),曹參繼蕭何為相國後,舉事無所變更,按照蕭何製定的成法辦事。他委任屬官,總是選擇不擅辭令的忠厚長者,還經常宴請卿大夫和部下、賓客,飲酒作樂。惠帝責怪他不理政事,曹參卻對惠帝說:“高皇帝和蕭何定天下,已經製定了各項政策和法令,我們又都不如他們,現在陛下垂拱無為,我做相國的恭謹守職,遵循成法行事而不出偏差也就很不錯了。”惠帝聽了十分稱讚。他任相國僅三年,就收到了顯著成效。漢初的安定局麵得到了鞏固和發展。當時老百姓歌頌說:“蕭何為法,講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
17 劉邦生前欲立寵妾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為太子,呂後從中作梗,大臣亦反對,被迫立呂後之子劉盈為太子。劉邦死後,呂後毒死趙王如意,砍斷戚夫人手足,挖眼熏耳,用藥使之變啞,置於廁中名曰“人彘”。惠帝劉盈不滿母親殘忍所為,抑鬱而死。
18 周勃,漢初大臣,沛縣人。少時以織蠶箔為生,並充當喪事中的吹鼓手。秦末,從劉邦起義,以軍功為將軍,封絳侯。劉邦認為他“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呂後時,他任太尉,但軍權仍為呂後親屬所控製。呂後死後,齊王劉襄曾起兵誅諸呂,相國呂產派將軍灌嬰率兵前往迎擊,但灌嬰駐軍滎陽,與齊王聯合。諸呂遂欲取劉氏政權而自代。已被解除兵權的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定計,入北軍(守衛京城的軍隊),騙取上將軍呂祿的將印,號令將士,“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將士皆左袒。於是乃殺呂產、呂祿。呂氏家族無分少長,皆被斬殺。至此,漢朝廷的大權又重新回到了劉氏集團手中。後迎立代王劉恒為帝,即漢文帝。周勃任右丞相。
19 文帝即位後,繼續實行高祖、惠帝、呂後統治時期的政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視農業為“本”,下詔“開關梁,弛山澤之禁”。對刑法進行重大改革,明令禁止“收孥相坐律令”,廢除黥、劓、刖刑以笞刑代之,再加上許多官吏注意從輕斷獄,對人民的壓迫相對減輕。文帝在位期間,宮室苑囿、車馬服禦之物很少增加。他多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他所寵愛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幃帳不施文繡。文帝曾想建築露台,但一聽要花費百金,即“中人十家之產”,便立即停止。他提倡節儉,反對厚葬。
20 文帝後元六年(前158),為防匈奴進犯,保衛京師安全,部署以劉禮為將軍駐防灞上;以徐厲為將軍,駐防棘門(陝西鹹陽東北);以周亞夫為將軍,駐防細柳(陝西鹹陽西南)。有一天,文帝去慰勞軍隊,先到灞上和棘門,都是長驅直入,將領們下馬迎送。最後來到細柳營,將士們全副武裝,戒備森嚴。皇帝的先行官提前來到營門,不得進入,先行官說:“皇上就要到了!”守門的都尉說:“將軍有令,軍中隻聽將軍令,不聽皇帝詔。”過了一會兒,文帝駕到,同樣也被擋在營門外。於是文帝派使者持節詔令周亞夫:“我要入軍門慰勞將士。”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門。而守衛營門的軍吏又對文帝的隨從人員鄭重其事地說:“將軍規定,軍營中不得驅馳車馬。”文帝就讓車騎安轡徐行。來到中軍營帳,周亞夫手持兵器行禮說:“穿鎧甲的將士不便跪拜,請以軍禮拜見皇上。”文帝很受感動,肅然起敬。勞軍儀式結束後。出了營門,群臣都十分驚訝,認為周亞夫對皇上失禮,而文帝則讚不絕口說:“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啊!灞上和棘門就像兒戲一樣。”
21 太中大夫鄧通因給文帝吮癰舐瘡,頗受寵幸。有一次在朝廷議事,鄧通自居上位,對丞相申屠嘉有蔑視之意。申屠嘉奏事完畢,特意勸諫文帝要重視朝廷上的禮儀。文帝答應在下邊個別地提醒那些對此不夠重視的人。申屠嘉回到相府,即下令要召見鄧通,鄧通不予理睬。鄧通聽說申屠嘉要殺他,這才恐懼起來,趕忙向文帝求救。文帝說:“你隻管去相府,到時我再派人把你召回來。”鄧通來到丞相府,取下帽子,光著腳,向申屠嘉叩頭認錯,申屠嘉坐在那裏,並不還禮,他斥責鄧通說:“這朝廷原本是高祖的朝廷,你鄧通這麽一個小官竟敢在那裏兒戲,這是對皇上極大的不尊敬(原文‘大不敬’),罪當斬首。”鄧通叩頭不迭,以至頭破血流。文帝估計鄧通正被丞相陷入困境的時候,乃派人持節把鄧通召回。後遂用“大不敬”指對皇帝的不尊敬。
22 漢景帝即位後,采取晁錯的“削藩”策,引起吳王濞、楚王戊、越王遂、濟南王辟光、淄川王賢、膠西王卬、膠東王雄渠等七國的不滿,以吳王濞為首的以“清君側”為名叛亂。麵對來勢洶洶的七國反叛,景帝納袁盎之言,企圖以殺晁錯來退七國之兵。但殺晁錯後吳王不僅沒有退兵而且聲稱已為東帝。
23 竇太後多次在景帝麵前推薦魏其侯竇英為丞相,景帝說:“我不是舍不得丞相這個職務,隻因竇英這個人有點自尊自大、自鳴得意(原文‘魏其者,沾沾自喜耳’),並且多次草率行事,這樣的人是不適合做丞相的。”後遂用“沾沾自喜”形容自以為很好而得意的樣子。
24 少君、少翁,漢代方士。天盡頭,地名,亦稱城山頭。今山東威海東海岸邊一旅遊景點,即秦漢時期秦始皇、漢武帝派童男童女入海求長生不死之藥的地方。
25 秦朝實施“以吏為師”、“以法為教”的文教政策,造成學校教育的倒退和逆轉。西漢初年,經過“休養生息”,至漢武帝時,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為教育的發展創造了一定的物質條件。武帝建元元年(前140),董仲舒在《對策》中提出了修建太學的主張。元朔五年(前124),根據董仲舒的建議,漢武帝令丞相公孫弘和太常孔臧製定設立太學的具體計劃。公孫弘等提出了創立博士弟子員製度的建議,得到了漢武帝的批準。在此以前,雖也有太學的設置,但嚴格講,以傳授知識,研究學問為主要任務的最高學府,是從漢武帝創立太學開始的。
26 漢武帝時期的稅收政策即算緡和告緡。所謂算緡,就是按照商人、手工業者、高利貸者財產的多少征稅(成串的銅錢叫緡,借指財產。算是計算、統計的意思)。告緡是武帝打擊富商大賈的措施。元狩四年(前119),西漢政府發布《緡錢令》征收富商大賈的財產稅,由於他們隱匿或虛報,元鼎三年(前114),又發布《告緡令》。對隱匿財產不報或虛報的,沒收其財產,並獎勵告發,查實後,把所沒收財產的一半獎給告發者。
27 漢武帝為削弱諸侯王勢力所采取的一項重要法令。元朔二年(前127),主父偃向武帝建議,認為諸侯王的爵位僅由嫡子繼承,不利於播揚仁孝之道,應使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為列侯。這樣,名義上是施德惠,實際上是剖分其國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此舉正中武帝下懷,被采納。推恩令下達後,諸侯王的支庶大多被封為列侯。每一個王國,大都被分為幾個或十幾個侯國。其後,王國轄地也僅有數縣。元鼎五年(前112),武帝以列侯助祭的“酎金”斤兩、成色不足為名,一次削奪106名列侯的爵位。這樣,諸侯不但轄地縮小,而且僅得衣食租稅,不得參與政事。漢初以來,同姓諸侯王對於中央集權的威脅,至此完全消除。
28 一天,漢武帝悄悄來到郎署(郎官辦公之處),見一位老郎官須發皆白,衣衫襤褸,武帝問老人什麽時候做郎官的,為啥一直幹這個職務?老人回答說,他姓顏名叫駟,江都人,文帝時就開始做郎官了。武帝又問:“為什麽總是得不到升遷呢?”顏駟回答說:“文帝喜歡文,而我愛好武。景帝喜歡老年人,而我當時還年輕。當今,您雖然喜歡年輕人,可我的年紀又大了。因此,我雖然曆經三朝,卻一直懷才不遇,終老在即,仍為郎官。”後人用“郎潛白發”慨歎老而不遇。
29 陳皇後(即陳阿嬌)開始很受武帝寵幸,因其無子且性忌妒,惹惱了武帝,一度被冷落在長門宮。後來陳皇後聽說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善於作賦,乃贈送黃金百斤,請為其作賦。司馬相如就寫了一篇《長門賦》,武帝讀後頗受感動,陳皇後於是又得到寵幸。後用“千金買賦”指極力尋求恢複寵幸或重用。
30 蘇武(前140-前60),西漢杜陵人。武帝時,官至中郎將。漢武帝晚年,漢與匈奴重歸和好。天漢元年(前100),匈奴送還已往扣留的漢朝使者。同年,蘇武奉武帝之命率領副使張勝、隨員常惠等百餘人出使匈奴,並送還漢朝扣留的匈奴使者。因匈奴權臣衛律(漢降將,匈奴族人)被部下射殺及單於之母被劫之事張勝預先知道,所以蘇武一行南歸時被單於扣留。匈奴貴族多方威脅誘降,蘇武誓死不屈。斷絕了飲食,蘇武就渴飲雪,饑吞氈。單於無奈,就把蘇武流放到北海(前蘇聯貝加爾湖),使牧公羊,說要等公羊生了羊羔,才放蘇武回去。為了回漢朝複命,蘇武堅強地活了下來,他經常掘鼠穴取草籽充饑,持漢節在北海牧羊19年,致使節旄脫落。昭帝初年,恢複了漢匈和親之事。漢使詐稱漢昭帝在上林獲取有蘇武係在雁足上的帛書,單於隻好放回蘇武。
31 一年夏天,武帝詔令賞賜給侍從一些肉。肉已經領到,可是負責分配的人老等不來。東方朔遂拔劍砍肉,並對同僚們說:“天氣熱,咱們應當早一點回去,請接受賞賜吧!”說罷就拿著肉回去了。負責人把這件事上奏給武帝。第二天,武帝見到東方朔時責怪他不該擅自割肉,並讓東方朔承認錯誤。東方朔再次拜謝,很從容地講道:“受賜不等令下,這是多麽的無理啊!拔劍割肉,氣魄又是多麽的雄壯啊!割的不多,又是多麽的廉潔啊!拿回去送給妻子,(原文‘歸遺細君’,東方朔的妻子名叫細君),這又是多麽的仁慈啊!”武帝聽罷,大笑說:“我讓你承認錯誤,你反而自己讚美自己來了。”結果又賞賜給東方朔酒一石,肉一百斤,讓他拿回去送給妻子細君。
32 古代迷信,謂巫師使用邪術加害於人為“巫蠱”。武帝晚年多病,疑心為左右巫蠱所致,命江左查辦。江左因與太子有嫌隙,遂於征和二年(前91)武帝患病之際,誣陷太子行巫蠱,太子畏懼,起兵捕殺江左,失敗後自殺。京師及郡國牽連被冤殺者數萬人,史稱此事為“巫蠱之禍”。
33 有一年的七月七日,武帝在承華殿齋戒,正午時,有一群青鳥忽然從西方飛來,集於殿前。武帝問東方朔這是什麽緣故,東方朔說,西天王母晚上一定要降臨,要灑掃清除,等待她。後遂用“青鳥使者”、“青鳥”等指使者,多指仙道和愛情的特使。
34 太子劉據為江充所誣陷,太子舉兵誅江充,與丞相劉屈氂等戰於長安,後兵敗自殺。守衛高祖陵墓的郎官車千秋向武帝上書,認為太子的過錯不過是誅江充而已,並無謀反之意。武帝認為這話說的有道理,就召見了他,並稱讚他說:“我們父子之間出現的這種事情,別人是很難評論其是非的,隻有你看到了其中不夠合適的地方,這是高廟裏的神靈讓你來告訴我的,我應當讓你來輔佐我。”於是任命車千秋為大鴻臚,幾個月後又被任命為丞相。封富民侯。班固認為車千秋並沒有其他才能學問,也沒有多少功績,僅僅用了一句話感悟了武帝(原文“特一言寤意”),就在數月之間做了丞相,封了侯,這是過去所不曾有過的事情。後來就用“一言寤意”指一句話就得到了好處。
35 有一次,武帝一邊責備他所寵愛的李夫人,一邊拔下她的簪子搔她的頭。從此以後,宮裏的人搔頭都用玉,致使玉的價格漲了好幾倍。
36 漢宣帝時召開的一次重要學術會議。宣帝為了進一步統一儒家學說,加強思想統治,於甘露三年(前51),詔蕭望之、劉向、韋玄成等儒生在長安未央宮北邊的石渠閣講論“五經”之異同。漢宣帝十分重視,親自裁定評判。後來,石渠閣講論的奏疏匯集成《石渠議奏》一書,輯155篇,今佚。
37 張敞做京兆尹,學識淵博,談古論今,備受朝臣敬佩。宣帝也多采納他的意見。但他不講究威儀,不注意生活細節。比如他替妻子畫眉,長安城中有“張京兆眉毛畫得好”的傳言,宣帝知道後,也認為這種行為有點輕浮,雖然沒有責備他,但因聽閑言碎語,也沒有給他更高的官職。
38 因霍光輔政有功,霍氏家族的權勢越來越大,這樣就難免有驕奢之行。茂陵有一個叫徐福的人認為霍家一定要滅亡。他於是向宣帝上疏說:“霍家勢力太大,陛下就是優待他們,也應該適當抑製他們一下,不要使其自取滅亡。”曾三次上疏都沒有引起皇帝的重視。後來霍氏因謀反而被剿滅。告發者都得到了封賞。有人替徐福鳴不平,向皇帝上書說:“我聽說有一個人家的煙囪很直,旁邊堆放著許多柴火,有客勸主人改建彎曲的煙囪,並把柴火搬開,不然有著火的危險。主人不聽,不久,果然發生了火災,鄰居都來救火,將火滅掉。於是主人殺牛置酒,感謝鄰居們的幫助。那些被火燒傷的人請坐上位,其餘各以出力多少排座,而唯獨不邀請曾建議改建煙囪的人。有人憤憤不平地對主人說:假若當初聽從客人的建議,而今既不費酒肉,也不受火災之害。如今論功請客,為什麽建議修彎曲煙囪、搬走柴火的人不能受到報答(原文‘曲突徙薪’),而焦頭爛額的做上賓呢?”這時主人恍然大悟,把那位客人請來做上賓。漢宣帝聽後,賞賜徐福帛10匹,接著又提升他為郎官。後遂用“曲突徙薪”比喻防患於未然。
39 禦使大夫魏相喜歡讀漢初的曆史和那些比較實用的奏章。他以為古今的政體雖然不同,但現在必須致力於按照先例行事(原文“奉行故事”)。他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向宣帝提出了不少建議,最後都被采納了。後用“奉行故事”指按照成功的先例辦事。
40 宣帝是武帝戾太子劉據的孫子,戾太子受巫蠱之禍時,宣帝才生下來幾個月,因受株連,也被關在獄中。負責審理此案的廷尉監丙吉很同情宣帝的遭遇,曾給以不少照顧。但丙吉為人忠厚,從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一直到宣帝即位,他絕口不談對於宣帝的恩德(原文“絕口不道前恩”),以致滿朝大臣都不知道他曾立下了這樣大的功勞。後用“絕口不談”指因回避而不開口。
41 漢成帝不問民間疾苦,整天鬥雞走狗,迷戀酒色,寵幸趙飛燕,醉心於造墳墓。他原築延陵已曆十年,覺得不稱心,又改築昌陵,所取山東之土“貴同粟米”。昌陵已築成,又覺不滿意,再複造延陵。
42 成帝妃子班婕妤,樓煩(今山西朔縣)人,班況之女,班固的祖姑(即父親的姑母)。小時候就很有才學,成帝時被選入宮,封為婕妤。擅長詩書應對。後失寵,退入東宮,常做詩抒發愁苦心情。她在《怨歌行》中寫道:“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扇子一到秋天就無用了,所以後來用“秋扇見捐”比喻婦人年老色衰而被拋棄。
43 槐裏令朱雲上書求見成帝,他認為安昌侯張禹像死屍一樣占據著丞相的職位,無功而受祿(原文“屍位素餐”),應該把這樣的人殺掉。成帝大怒,要殺朱雲,禦史要帶朱雲下殿,朱雲乃攀著殿中的欄杆,不肯走,致使欄杆被折斷(原文“檻折”)。朱雲大叫:“我能與龍逢、比幹在九泉之下來往,死得其所。但殺直諫之臣,定為天下恥笑。”在左將軍辛慶忌的勸諫之下,朱雲得以免禍。後來成帝命保存原來的欄杆,隻作修補,以表彰朱雲的直諫。後用“屍位素餐”比喻空占著職位,不做事而白吃飯。用“折檻”比喻舊時朝臣敢於直諫。
44 成帝曾率群臣至河東祭祀土神,此行中,他遊曆了堯、舜、商、周時的遺跡,很羨慕堯舜時的政治風範。給事黃門郎揚雄以為站在河邊想得到魚,不如回去織網(原文“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為此,他向成帝獻《河東賦》,勸成帝腳踏實地,首先要開創最完美的政治局麵。後遂用“臨淵羨魚”比喻空想而無實際行動。
45 哀帝腐朽昏庸,貪戀男色,寵幸舍人董賢與之共臥起。並準董賢妻出入禁中,召其妹為昭儀。為董賢造大宅,賜予無數。
46 為了篡權,王莽學會了一套虛偽圓滑的處世本領,38歲便當上了大司馬,掌握了國家的最高軍權。為了掃清他篡權當皇帝的障礙,王莽先後殺死了兩個親生兒子和十個侄子,甚至連懷著身孕的兒媳也不放過,將劉衎生母衛姬的兄弟衛寶、衛玄等人一起殺害。接下來,他又把毒手伸向了年僅14歲的小皇帝劉衎。
47 漢平帝劉衎12歲時,王莽千方百計將自己13歲的女兒許配給劉衎為皇後。後來,王莽不但殺了自己的女婿劉衎,而且竟廢了自己親女兒的皇後,在中國曆史上傳為怪談。
48 劉玄出身西漢皇族,是劉秀的族兄。在推翻新莽政權的過程中,為了增強號召力,農民將領就擁立他為皇帝,建元更始。王莽被殺後,更始帝便出洛陽移都長安。不久,便奢侈腐化,“日夜與婦人飲宴後庭。群臣欲言事,輒醉不能見。”更始三年十月,赤眉軍攻入長安,更始帝出奔,後歸降,被封為長沙王,不久被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