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七、東漢

漢光武帝劉秀(前6-後57年64歲卒葬原陵)



劉秀稱帝都洛陽,血染皇冠東漢王。

成則王侯敗為賊,殺手功成坐龍床。



劉秀初始治東漢,收買民心強集權。

經濟繁榮國昌盛,光武中興口碑傳。



倚勢逞強長公主,縱容家奴殺無辜。

縣令董宣知此情,攔車叩馬拿真凶。



盛怒公主氣難平,請求皇弟治縣令。

光武令宣叩頭謝,強項不從敢碰硬1。



馬武出麵力勸諫,佯作驚恐眾默然。

四上尊號捧劉秀,名正言順掌皇權2。



豪強兼並欲永生,農民流亡無地耕。

欺軟怕硬假度田,光武鎮壓免欺淩3。



中興功臣不張揚,背靠大樹避狂放。

舉止有度光武敬,大樹將軍顯德望4。



皇姐劉黃選俊良,光武搭橋配鴛鴦。

橋頭眺望誇口讚,糟糠之妻不下堂5。



執經問難論經理,勤勞不怠少將息。

太子見狀忙勸慰,樂此不疲誌不移6。



銅馬降將封列侯,疑懼重重怕複仇。

蕭王劉秀推赤心,效死盡力身無憂7。

十一

勞神費思白發生,晝夜兼程行軍令。

削平割據一全國,得隴望蜀立軍功8。

十二

大將吳漢好爭勝,威重之貌敵驚恐。

光武側足觀勢態,差強人意跨征程9。

十三

心術不正亂嚼舌,眾口鑠金難攔截。

雷霆之怒欲製裁,薏苡明珠毀謗揭10。

十四

餅與都尉誰貴賤,今天焉能忘昨天。

一笥餌餅得都尉,餓魚吞食衝浪尖11。

十五

門侯監守善動腦,火明遼遠不受詔。

光武繞道東中門,郅惲上書忠言表12。

十六

戴憑站立自言功,光武聚臣詰難經。

博士個個被詰倒,解經不窮戴侍中13。

十七

名士風流嚴子陵,隱姓埋名不理政。

傳聞客星犯禦座,光武仁德會友朋14。

十八

酒肉穿腸飄然行,豆粥麥飯傳真情。

馮異幫困雪中炭,簞食瓢飲萬年功15。

十九

饑腸轆轆步難行,傳舍奪食被嚇愣。

劉秀壯膽巧施計,化險為夷南逃生16。

漢明帝劉莊(後28-後75年48歲卒葬顯節陵)



明帝劉莊遵父訓,減刑徙邊撫流民。

人丁興旺社會安,永平之治當無愧。



西漢以來水患多,明帝派員治黃河。

從此安瀾災禍少,莊稼豐收百姓樂。



班固立誌修漢書,被誣入獄罪當誅。

班超上書奏明帝,無罪獲釋受賞識17。



圖像二十八功臣,彰顯開國老元勳。

但願當朝多勵誌,圖強報國後來人18。



投筆從戎樹大誌,班超奉命使西域。

勇入虎穴得虎子,西國怯懼不自是。



鍾離委珠如敝屣,不肯頓首謝恩意。

贓穢之寶豈能納,明帝重賞驅邪氣19。



明帝夢中見神佛,印度取經白馬馱。

洛陽城西建佛寺,白馬寺裏典籍多20。



黃河決口吞田產,百姓遭罪難生還。

明帝詔令速治河,安瀾順暢八百年21。



郎官之製呈輕濫,保舉子弟做郎官。

明帝嚴格官選任,星郎豈能不把關22。



嚴於律己馬皇後,生活節儉不奢求。

親見外戚顯富貴,不準馬氏來封侯23。

漢章帝劉炟(後58-後88年31歲卒葬敬陵)



章帝承父秉國權,事從寬厚多向善。

嚴禁大獄害無辜,罪人減刑徙邊關。



打擊豪強兼土地,募民墾荒減徭役。

經濟發展社會安,鼓勵人口多增殖。



白虎觀中論五經,讖緯迷信得肯定。

章帝親臨做決斷,官樣文章《白虎通》24。



外戚竇憲目無法,兼並竟至帝王家。

章帝知情甚惱怒,令還沁園遏豪猾25。

漢和帝劉肇(後79-106年37歲卒葬順陵)



和帝十歲坐龍位,權傾外戚竇氏貴。

帝與宦官欲滅竇,先迫太後把政歸26。



鹽鐵私營與官營,全由經濟作權衡。

國富私營讓民利,國窮聚財搞官營27。



聞風喪膽西匈奴,諸國內附做漢囚。

班超兩次出西域,聲名大振定遠侯28。



竇憲痛擊北匈奴,單於遠遁徙歐洲。

和帝安邊戰馬衝,燕然勒石頌軍功29。



外戚竇憲橫專斷,宦官鄭眾拿本參。

甕裏捉鱉南北宮,滅竇中官始用權30。

漢殤帝劉隆(105-106年2歲卒葬康陵)

出生百天當皇帝,太後臨朝拿主意。

殤帝兩歲撒人寰,匆匆上皇古來稀31。

漢安帝劉祜(後94-125年32歲卒葬恭陵)



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後貴用娘家人。

外戚鄧氏掌朝權,安帝劉祜作陪臣。



安帝還政清君側,利刃直指舅家人。

除惡鄧氏尚未盡,另類戚宦緊相隨32。

漢順帝劉保(115-144年30歲卒葬憲陵)



順帝委政於戚宦,相互傾軋朝政亂。

宦官養子嗣爵位,名正言順往下傳33。



威風八使出京城,浩浩蕩蕩車馬行。

張綱埋輪彈梁冀,順帝繞道保貪佞34。



守誌不仕天地寬,貧富貴賤心坦然。

明帝盛怒抖威勢,樊英難從笑對天35。

漢衝帝劉炳(143-146年3歲卒葬懷陵)

衝帝劉炳多事秋,諸郡地裂泉湧流。

三歲駕崩早離世,臨朝輔政梁太後。

漢質帝劉纘(138-146年9歲卒葬靜陵)



質帝年幼頗聰慧,洞見梁冀心毒陰。

言出惹來殺身禍,專橫跋扈梁將軍36。



私客暗錄富人名,橫加罪狀入獄中。

出錢自贖路一條,錢物不足準喪命37。

漢桓帝劉誌(132-167年36歲卒葬宣陵)



桓帝行政少主意,事無巨細從梁冀。

名為天子實傀儡,密謀誅殺梁外戚。



桓帝單超合謀計,誅梁收財三十億。

朝內梁氏一掃空,宦官得勢橫無忌38。



桓帝腐敗更荒淫,宮女六千作陪身。

賣官鬻爵急斂財,衣食日費數千金39。



宦官當權肆無憚,攛掇桓帝殺良善。

黨錮之禁一而再,正直廢放狂邪歡40。



外戚宦官一路貨,倚權仗勢為非多。

你殺我奪演愈烈,民不堪命國衰弱。



帝王宗屬得偏愛,劉悝驕悖好自在。

史弼心焦忙上書,桓帝閱奏不理睬41。



除暴安良暖民心,處死權貴惹是非。

桓帝畏邪詔問正,死不旋踵何諂媚42。



五侯姻親滿州郡,橫行霸道恣意為。

桓帝斬殺外戚魔,後麵緊隨宦侯鬼43。



澄清天下聯名流,抨擊朝政心無憂。

擠出台閣戚宦喜,席不暇暖禮遇謀44。

漢靈帝劉宏(156-189年34歲卒葬文陵)



靈帝執政重閹宦,尋求刺激甚糜爛。

賣官鬻爵斂橫財,敲詐勒索建宮苑。



荒唐靈帝攢私財,宮中列肆宮女賣。

皇帝欲過商賈隱,脫去禦服做買賣45。



吾公吾母皆宦官,皇帝順應靠邊站。

張讓趙忠霸朝政,威勢煊赫攬皇權46。



鴻都門前售奇貨,賣官鬻爵速入夥。

官爵明碼標實價,豪富大款莫錯過47。



西苑裸館千間闊,飽餐秀色傍晚歌。

萬年如斯為上仙,玉色輕體隨帝樂。



蔡邕正定校五經,靈帝詔拜做郎中。

鐫刻碑經四十八,熹平石經傳世功48。



聚斂無度設導行,皇帝不分私與公。

奸吏作弊斂錢財,上行下效害百姓49。



靈帝撥亮誣告燈,文告捉拿耍威風。

世人莫不重其名,破家相容護剛正50。



為官得意暗斂錢,家財萬貫富齊天。

靈帝聚斂買田宅,聚寶盆裏藏億萬。

漢少帝劉辯(173-190年18歲卒)



少帝即位漢將亡,董卓引兵戰洛陽。

先逐袁紹後廢帝,皇帝竟成弘農王。



以蟲治蟲尚良方,董卓刀下戚宦亡。

鴆殺少帝還夙願,軍閥夢想當上皇。

漢獻帝劉協(181-234年54歲卒葬禪陵)



末代獻帝是塊寶,董卓曹操均需要。

竟挾天子令諸侯,招搖過市發號召。



董卓挾帝都長安,舊都洛陽焚燒完。

關東豪強討董卓,劫持獻帝控政壇。



董卓被誅軍伐鬥,獻帝落入曹操手。

脅迫皇帝都許昌,欲滅衰漢立山頭。



長安儒生考漢官,白首空歸當湣憐。

獻帝下詔補罷歸,晚得功名益壯堅51。



曹操送女入後宮,獻帝遂為曹家控。

曹丕強迫帝讓位,皇後悲憤擲璽聲52。

【注釋】

1 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圉鎮)人董宣為官清正,剛直不阿。擔任洛陽縣令時,有一次,光武帝的姐姐湖陽長公主的蒼頭(本為奴婢之類,後多為主子的隨從、管家、打手)仗勢欺人,光天化日之下殺人後,藏匿在長公主之家。官吏不敢進宅拘捕,董宣一時無法下手,甚感不平。一天,長公主出行,蒼頭趕車,董宣帶領人馬等候在夏門亭外。當湖陽長公主的車駕來到之後,董宣上前攔車叩馬,並以刀劃地,大聲指斥長公主縱容殺人的過失,叱奴下車,格殺之。長公主見狀大怒,覺得一個芝麻大的小縣令竟敢欺負到皇親國戚的頭上來,立即找皇弟,光武帝勃然大怒,詔宣令箠殺之。董宣叩頭說:“請容臣說句話再死不遲。”說罷以頭撞地,血流滿麵。董宣的話擊中了要害,光武帝自知中興不易,失民心者失天下,理虧在長公主。便令小黃門將董宣扶起,為了給長公主留個麵子,皇帝讓董宣向長公主叩頭賠個不是,以了此事。哪知董宣不從,小黃門強迫董宣叩首,董宣雙手據地,終不肯頓首。光武帝也沒有辦法,隻好笑著說:“董宣是個強項令。”

2 劉秀基本平定河北之後,眾將打算及早將劉秀推入皇上寶座。於是由馬武出麵勸諫,言說現在天下無主,不能安眾人之心,如果有人乘蔽而起,到那時再稱帝,雖然讓仲尼做相,孫子做將,恐怕也無益,正如水潑到地上不容易收回一樣,後悔也來不及了。劉秀聽後,佯做驚恐之狀,並說:“說這種話的人,應該斬首!”於是眾人默然。後又經過三次勸諫,劉秀登上皇位。

3 西漢後期,豪強地主大量兼並土地,農民流亡,導致了割據勢力增長,社會動蕩不安。東漢初年,豪強地主仍然廣占田土,奴役人口,報而不實,公開與封建中央爭奪剝削對象。針對這一情況,光武帝於建武十五年(後39)六月,詔令全國,清丈土地田畝,登記戶口年齡,以求增加賦稅收入和解散、控製豪強勢力,但卻遭到了豪強地主的反對。地方官吏由於畏懼豪強勢力,不敢對他們進行認真檢核,遂弄虛作假,以多報少。而對待勞動人民,卻以度田之名,進行欺淩,甚至將他們的廬屋宅區也當作耕地予以丈量登記,強迫納稅,結果,百姓遮道而哭。因此,光武帝以度田不實的罪名處死了曾任汝南太守大司徒歐陽歙,建武十六年九月,又以同樣的罪名處死了河南尹張伋及諸郡太守10多人,加緊度田。後采取鎮壓、優撫、瓦解的手法,才平息了這次動亂。

4 漢室的中興功臣馮異,為人謙虛,從不誇耀自己的功勞。在路上若與將領們相逢,從不搶先爭道,往往引車避之,進退舉止有度。行軍打仗每到一個住所,許多將領便聚在一起爭論自己的戰功,而馮異常常是不聲不響,一個人背靠大樹坐下,從不爭功,因此軍中給他送個綽號叫“大樹將軍”。光武帝對他很敬重。後以“大樹將軍”比喻一個人品質高尚、遇事無爭。

5 劉秀當皇帝後,封其姐劉黃為湖陽長公主,不久,長公主的丈夫去世了。為了不使長公主有寡居之苦,光武帝有意在她麵前議論朝臣,微察意向,以便從中選偶。有一次,在議論到大司空宋弘的時候,長公主羨慕地說道:“宋公儀表不凡,氣宇軒昂,德才兼備,群臣沒有能夠趕上他的。”光武帝得知她的意圖後,便滿口答應,欲搭鵲橋。光武帝立即特地單獨召見宋弘,又讓湖陽長公主坐在屏風後麵,以便說成之後,立即引見。光武帝在說了一些其他事情之後,便把話引到正題上來,他向宋弘說道:“人貴了就要更換朋友,人富了就要更換妻子。這不是人之常情嗎?”宋弘一聽,便猜到這是為湖陽長公主的婚事來試探自己。按說,這本是一樁攀龍附鳳的難得好事,而耿直的宋弘卻嚴肅地回答道:“臣聽說,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光武帝回過頭來就大聲說道:“事情不好辦啊!”後因以“不棄糟糠”比喻不遺棄共過患難的妻子。

6 光武帝每天一大早上朝,日斜之後才罷朝。經常與公卿郎將在一起講論經理,夜半才休息。皇太子見光武帝如此勤勞不怠,借個機會進諫道:“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希望您注意愛護自己的身體。”光武帝說:“我自己樂於這樣幹,所以不知疲倦。”後以“樂此不疲”來比喻樂於幹某種事情而不知疲倦。

7 劉秀打敗了河北的起義軍銅馬之後,封銅馬義軍原來的將領為列侯,加以重用。但降者還是心存疑懼,不自安生,恐怕日後加罪。劉秀了解到他們的內心想法之後,為了消除這些人的疑慮,便讓銅馬降將仍舊回營勒兵統帥自己的部下,而劉秀豪無戒備,自己一個人乘輕騎到各營去巡視。降者見狀,深受感動,都互相稱讚:“蕭王劉秀能推赤心於人腹中,我們還有什麽不安,怎能不為蕭王效死盡力呢?”後用“推心置腹”比喻真心待人。

8 綠林、赤眉起義失敗後,全國的割據勢力仍然很多。在激烈的戰鬥時刻,光武帝寫信給岑彭道:“如果拿下西城上邽,您可派兵南下,攻打蜀地。不要說人怕的是貪得無厭,不知滿足,既得隴西之後,又要拿下蜀郡。要知道每一次發兵,勞神費思,我的頭發也更加斑白,其目的是為了統一全國。”後用“得隴望蜀”比喻貪得無厭。

9 光武帝的大將吳漢,生性好爭勝,每次隨軍出征,光武帝恐有其失,放心不下,久久側足而立,等到他安然回營為止。有時在戰鬥中,諸將見戰陣不利,有的人就恐懼不安,失其常度。而吳漢與眾不同,意氣自若,如同尋常,一邊督促部下整治器械,一邊激揚士吏的鬥誌。光武帝派人察看吳漢在大戰前的動靜,回來說吳漢正在修攻戰之具。光武帝聽後,讚歎道:“吳公差強人意,其威重之貌若敵國。”後因以“差強人意”表示略可當意,即比較令人滿意。

10 馬援在交趾時,那兒山林多瘴氣,北去之人,多染疾病,喪生者多。馬援經調查,讓人多吃薏苡,遂勝瘴氣。薏苡的果實特別大,馬援回來時,帶了一車準備在北方種植。人們還以為他帶的南方珍寶,京師權貴皆貪吝地可望而不可即。當時馬援數有戰功,深受光武帝的信任,故無人敢吭一聲。但馬援剛死,有人上書,說馬援征交趾的時候,帶回了一車明珠文犀,不上繳國家,全是勒索所得的贓物。光武帝聽後大怒,欲加以製裁。馬援的侄子馬嚴與援的妻子以草索縛請罪。光武帝將揭發人的上書告訴他們,馬援妻子這才知道光武帝震怒的原因所在,便上書訴冤,說明真實情況。光武帝這才平息了雷霆之怒,馬援的靈柩始得以安葬祖塋。

11 劉秀小時很愛交遊,結識一些同齡人,南陽新野人樊曄便是其中之一。地皇三年(後22),南陽發生大災荒,好俠養士的劉此時賓客頗盛,這些賓客受到官府的追究。劉秀不得已便帶領賓客逃到新野鄧晨家,遂被拘於該地。恰巧劉秀的好友樊曄為市吏,見劉秀麵帶饑色,十分同情,送給他一笥(竹器)餅充饑。劉秀十分感激,及至後來稱帝,雖然每餐都是山珍海味,但並沒有因此而忘卻樊曄的贈餅之恩。於是在即位之初,便征樊曄到京師當侍禦史,後來又提拔他當河東郡(今山西境)都尉。並且在樊曄啟程就位之時,光武帝特地在南宮雲台設禦宴招待樊曄,賜給他衣服財物等很多東西。宴會當中,當酒喝到臉紅耳熱的時候,光武帝開了一句玩笑,問樊曄道:“一筐餅換一個都尉官,你說值得不值得?”樊曄起身拜謝,在座者都哄堂大笑。

12 汝南西平人郅惲,是當時郡中有名的學者,懂得《韓詩》《嚴氏春秋》,明天文、曆法、數學。後被舉為孝廉,官為上東城門侯(洛陽城東麵北頭門),其職責是管理門衛之事。光武帝平素喜歡打獵。有一次出獵,直到夜間才返回。但行至上東城門,大門已經關閉,使者上前叩門,郅惲拒而不開。光武帝又讓使者從門縫間與郅惲交涉,言說皇上車駕還宮。郅惲又以火光很遠,看不清楚為理由不奉詔令。光武帝沒有辦法,隻好繞道東中門(洛陽城東麵中門)才入城。第二天,郅惲上書進諫,列舉西周的時候,周文王不敢恣意於田獵之事,是因為他知道,不能把萬民進上的貢賦,浪費在遊樂田獵之上。而現在陛下到很遠的山林去打獵,夜以繼日,這種做法如何對得起祖先、國家。何況這種田獵之事,如同赤手空拳與老虎搏鬥,如同不用船隻去渡河一樣是很危險的,應該戒之。書奏之後,光武帝覺得郅惲言之有理,賜布百匹,以作獎賞;而東中門侯失職,貶為縣尉。

13 汝南人戴憑,研究《京氏易》很有成就,被拜為郎中。有一次,光武帝劉秀詔公卿大會,群臣皆就席,而戴憑卻立在那裏,不入席間。劉秀問其原因,戴憑回答說:“其他的博士講說經文均不如臣,但是他們的席位卻居於臣上,所以臣不就席入座。”劉秀召其上殿,讓他與諸博士互相提問,而憑多所解釋,劉秀十分讚賞,封拜他為侍中。後來,正月初一朝賀,百官齊會,光武帝讓群臣能講說經文者互相提問解難,其不能回答者,便奪其席位以益能回答者。結果戴憑詰倒許多人,所以後來京師流傳著“解經不窮戴侍中”的美談。

14 為了擴大東漢的統治基礎,光武帝劉秀十分注意吸收那些有名望的人出來當官。會稽餘姚人嚴光,是光武帝的同窗學友,在青年時代很有名氣。劉秀稱帝後,他隱姓埋名,避而不見。光武帝讓人圖畫其形貌,到各地去尋訪,最後總算把他找到。光武帝請嚴光出山幫助自己治理天下,嚴光卻頂撞道:“從前唐堯雖然功著天下,而巢父尚且洗耳,人各有誌,你何必這樣逼我,讓我棄操當官呢!”最後不樂而去。後來光武帝又把嚴光請到宮裏,聊天論事,相聚多日。有一天光武帝從容問嚴光:“你覺得我和以前相比有何變化?”嚴光說:“陛下和以前相比似乎有了長進。”眾皆大笑。晚上,光武帝又十分親熱地和嚴光共宿在一個床上,嚴光故意把腳壓在光武帝的肚子上裝作睡著打呼嚕。光武帝為了禮賢,任他那種睡態,一動也不動。第二天一早,太史急忙上奏道:昨天晚上,夜觀星象,發現客星侵犯禦座相當嚴重(古人認為君臣都是上應天上的星宿,有一定的星位),可能是出現了什麽事情。光武帝笑著說道:“沒有什麽,那是昨天晚上朕的故友嚴子陵(嚴光之字)和朕共同在一個床上睡覺罷了。”

15 潁川父城人馮異,在新莽時期作郡掾。劉秀領兵略地至潁川,馮異微服出行,被劉秀所捕,並赦之,馮異因此感恩不盡。劉秀第二次經過父城時,馮異迎之,被任命為主簿,後隨劉秀前赴河北。當時王郎傳檄各地,懸賞購劉秀之首,劉秀從薊地急忙向東南逃去,晝夜兼程。為了不致暴露身份,不敢到沿途傳舍裏去用飯,眾皆饑餓疲勞,不能前進。馮異弄來豆粥,使劉秀等得以充饑禦寒。後又遇上了狂風暴雨,衣服全濕透了,劉秀引車入道旁的空舍裏避雨。馮異找來了柴薪,燃火取暖,劉秀對火烤衣,馮異又送麥飯。飯後,一鼓作氣過了滹沱河,直奔信都,才算脫離了危險。劉秀稱帝後,每當想起往事,分外感激馮異。建武六年(後30)春,馮異朝京師,受到光武帝的款待。光武帝對公卿說:“這是我起兵時的主簿,為我披荊斬棘,定關中。”並令中黃門賜以珍寶、衣服、錢帛。下詔道:“倉促蕪蔞亭豆粥、滹沱河麥飯,厚意久久未曾報謝!”

16 王郎在邯鄲稱帝後,賞購劉秀之首。劉秀被迫南逃,行至饒陽(今河北饒陽東北),部眾饑渴乏食,劉秀便心生一計,假稱是王郎的使者,率眾進入傳舍(招待過往行人的客館)。傳舍的小吏剛剛端出飯菜,饑餓難忍的劉秀隨從,便蜂擁而上,搶奪起來,傳吏見此,懷疑有詐,馬上擂起大鼓,欺騙說邯鄲將軍來到了。劉秀等人聞言,嚇得麵如土色,趕忙跳上車子,打算逃跑。但又恐難以脫險,不如鎮靜以待。劉秀便又大模大樣慢慢回到自己的座位前,不慌不忙地說道:“請邯鄲將軍進來!”又過了好長時間不見動靜,劉秀才驅車離去,化險為夷。

17 扶風安陵人班彪曾作《後傳》65篇,敘述西漢一代的曆史。其子班固覺得《後傳》還不夠詳備。建武三十年(後54)班彪去世後,23歲的班固決心完成父親的未竟之業,著手撰寫《漢書》。後來有人上書明帝說班固私改國史,被誣入獄。弟班超上書明帝,為其兄辯冤。當地方官把《漢書》送到京城,明帝審閱了部分書稿後,很讚賞班固的才華,不但獲釋出獄,而且還任命他為蘭台令史,掌管皇家收藏的圖籍。

18 明帝永平三年(後60),為了表彰舊臣業績,以誌不忘,於南宮雲台畫28人圖像。此28人即光武帝開國功臣中成績卓著者,亦稱二十八宿,意即為上天二十八星宿下凡。

19 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鍾離意,為官清正廉潔,明帝即位之後鍾離意被任命為尚書。當時交趾太守張恢受賄達千金(一金值一萬錢)以上,明帝將其詔回懲治,並沒收其全部贓物,把其中一些珍奇珠寶賜給群臣。許多大臣得到寶物後伏地謝恩,唯獨鍾離意把所賜珍寶扔到地上,也不伏身謝恩。明帝覺得奇怪,問他,鍾離意說:“今日所賜之寶是贓穢之物,的確不敢下拜。”明帝聞言歎道:“清乎,尚書之言!”於是換成府庫之錢30萬賜意,並提升他為尚書仆射。後以“鍾意委珠”比喻拒收貪賄之財。

20 河南洛陽白馬寺,是中國最早的佛寺之一。相傳漢明帝夢見神人,後知是佛,便派蔡愔、蔡景去西域求取佛經。後與印度僧人迦葉摩騰、竺法蘭來到洛陽,並用白馬馱回佛教經典。永平十一年(後68),明帝在洛陽城西建寺,以白馬命名,即白馬寺。

21 成帝時黃河決口,災難深重,無人治理。明帝令王景(字仲通)決策治河。永平十二年(後69)夏,發卒10萬,修渠築堤,用一年多的時間,耗資上百億,永平十三年夏四月,渠成。經過這次治理,此後800年間,黃河沒有發生大的水患。

22 郎官之製,秦已有之。郎官的職責一般是侍從皇帝,然後放到地方上去當縣令。到了東漢初年,光武帝整頓吏製,後宮之家不得封侯幹政。明帝的時候更重視官吏的選拔任用,不隨便授人官職。有一次,光武帝的女兒館陶公主劉紅夫向明帝提出請求,希望皇上能夠給自己的兒子封個郎官,遭到拒絕,明帝賜錢千萬以作安慰。並告訴大臣說:“郎官是上應天上的星宿,將來當縣令出宰百裏之地,官非其人,老百姓就會遭殃,所以不能滿足長公主的要求。”後因稱郎官為“星郎”。

23 明帝之妻馬皇後生活節儉,對自己的家族要求比較嚴格,她的父親馬援,是東漢征戰南北有名的中興功臣,但卻不讓列如雲台二十八宿之中。建初二年(後77),章帝想遵照舊製,封舅氏馬廖等人為侯,但是太後不允,指出王莽竊權的傾覆之禍,應該記取。還說:“我為天下之母,現在身穿粗衣,食不求好,我身邊的人也穿著樸素,為的是做個榜樣以便率下。可是,前些日子,我在龍濯門前經過,看見外戚家問安者車如流水,馬如遊龍,連蒼頭奴婢也穿著很好,回頭來再環視我身邊的人,服飾儉樸,與之相比,有天地之別,這都是我要求不嚴。所以不同意封馬氏為侯。”

24 東漢時期,迎合統治階級的讖緯之學,充斥了當時的思想領域。為了使讖緯迷信更加合法化,建初四年(後79),章帝在北宮白虎觀召集會議,講論五經同異,章帝親臨決斷,最後命班固將今古文經學討論結果加以整理,名為《白虎通義論》或簡稱《白虎通》《白虎通義》。

25 章帝年間,外戚竇氏橫行無法,大肆兼並土地,竟然兼並到皇族的頭上。明帝之女沁水公主有一園田,為竇憲看中,便以十分低廉的價格強行收買,實為奪取。沁水公主迫於竇憲的威勢不敢拒絕。有一天,章帝的車騎出行,當路過沁水公主的園田時,發現園田的主人被更換。章帝手指田園問身邊的竇憲道:“這不是沁水公主的田園嗎?”竇憲心虛,支吾其詞。章帝發現竇憲奪田之事十分惱怒,遂勒令竇憲歸還田園,外戚兼並土地有所收斂。

26 和帝即位之初,外戚竇氏總攬了朝政,朝官和地方官幾乎由其黨徒充任。永元四年劉肈稍長,與宦官鄭眾等聯合,欲誅滅竇氏,迫竇太後歸政。

27 鹽鐵向有官營與私營,是兩漢時期重大的經濟政策。武帝以前是私營。武帝時,因為用度不足,實行鹽鐵官營政策。但昭帝年間,在賢良、文學的強烈要求下,有廢除鹽鐵官營之禁,直到東漢初年仍然如此。章帝時期,因連年對外用兵,國家經濟拮據,在大臣的一片反對聲中,章帝數加切責,終於恢複鹽鐵官營。為時不久,由於遭到地主商人的反對,和帝即位之初,又罷鹽鐵之禁,直到東漢滅亡,不複有變。

28 漢明帝、漢和帝時期,班超奉命先出使西域,使西域50餘國歸附漢朝,東西方的交通要道再一次被打通,和帝為了表彰班超的功績,封其為定遠侯。

29 章和二年(後88),和帝拜竇憲為車騎將軍,以執金吾耿秉為副擊北匈奴。永元元年(後89),漢軍與北匈奴戰於稽落山,大破之。北匈奴戰敗後,離開了高原,遠遁歐洲。竇憲、耿秉遂登燕然山,立碑刻石,令班固作銘,記漢威德。

30 漢興之初承秦製,置中常侍官,然而亦雜用士人,並非全是受過腐刑的閹人。光武中興,宦官則全用閹人。當時,竇太後的哥哥竇憲專權恣事,侵淩小人,強奪財物,撩人妻女。宦官中常侍鄭眾給和帝出謀劃策,利用竇憲回京之機,突然襲擊,在南、北宮中活捉竇憲,迫令自殺。事後,和帝大賞有功之人,宦官鄭眾以功遷大長秋。從此之後常常參與議事,開了宦官與政的先河,史稱“中官用權,自眾始”。

31 漢殤帝,和帝之少子。元興元年(105)十二月即帝位,時剛誕生百餘天,鄧太後臨朝執政。

32 安帝即位初,鄧太後仍臨朝稱製,權歸外戚鄧氏。安帝親政後,與宦官李閏等合謀,誅鄧氏。後來,皇後閻氏的兄弟等又形成了另一支宦官、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麵。

33 允許宦官養子嗣爵是從順帝開始的。早在和帝之時,宦官鄭眾因在鏟除外戚竇憲的鬥爭中立了大功,和帝封其為鄛鄉侯。元初元年(114),鄭眾卒,安帝允許他的養子閎嗣其爵位。順帝之所以得立,是由於宦官孫程等發動政變而即位的。順帝很感激孫程,封其為侯,孫程在臨終遺言上書,以國傳弟,順帝許之,又把孫程封邑之半分給養子壽為浮陽侯,陽嘉四年(135)春,順帝下詔,宦官養子可以襲封爵位。這樣,宦官養子嗣爵便以詔令的合法形式固定下來,也是東漢後期宦官勢力膨脹的必然結果。

34 漢安元年(142)八月,順帝詔令侍中杜喬、光祿大夫周舉、守光祿大夫郭遵和馮羨,欒巴、張綱、周栩、劉班等八人分行州郡,巡察各地。號稱“八使”,以整頓封建秩序。若發現刺使、二千石官吏有贓罪者,上報中央。縣令以下的官吏有贓罪者,就地處置。而對於那些治績突出的官吏,亦上報中央,進行獎勵。當時在八使中年齡最小,官職最低的是張綱。其他七人受詔之後,立即奔赴各地。而張綱卻把車輪埋在洛陽都亭,示不出京。並說:“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立即上奏彈劾大將軍梁翼和河南尹,梁翼貪財聚斂,陷害忠良,應當受重罰。書奏之後,京師為之震動,但因梁翼之妹為順帝皇後,順帝雖知張綱之言忠君切直,但終不肯納。

35 魯陽(今河南魯山)人樊英,少年時曾在關中求學,後隱居於壺山(今河南泌陽縣)之陽,教授生徒,受業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後多次禮請,但不應命。公卿舉其為賢良、方正、有道者不行。永建二年(127),順帝命人奉策書、備禮物前去聘請,樊英又以疾病為理由加以拒絕。順帝大怒,命郡、國載其上道。樊英不得意被拉到京城,但他躺到車上稱病不起來。順帝又令人將其連人帶車推入殿中,樊英仍然不拜。順帝見此更加惱火,便質問樊英:“朕能生君,能殺君,能貴君,能賤君,能富君,能貧君,你為什麽怠慢朕的詔命!”樊英不慌不忙地答道:“臣的生命是上天授予的,生、死都是天命規定的,陛下怎能生臣,怎能殺臣?臣看見暴君就像見到仇敵一般,立其朝尚且不願意,陛下怎能可得而貴之乎?臣雖然是布衣平民,但安然自得,雖有萬乘之尊的高位並不羨慕,不願與之相換,陛下又怎能可得而賤之乎?試問陛下又怎能貴臣,怎能賤臣?臣對於那些不正當的俸祿賞賜,雖有萬鍾之多,也不願領受,如果滿足我守誌不仕的夙願的話,簞食不厭,試問陛下又怎能富臣,怎能貧臣?”順帝終於不能以威勢使樊英屈服,於是變換手法,厚加賞賜,令皇家的太醫給樊英治病。樊英不得意這才勉強接受五官中郎將之職,但旋即又稱病告歸。

36 順帝年間,外戚梁冀因為有椒房之親,被拜為大將軍。他把持朝政,排除異己,居職殘暴,多行非法。順帝死後,梁冀立年僅2歲的小孩兒為帝(衝帝);衝帝3歲死後,梁冀為了繼續把持朝政,又立幼童劉纘為帝(質帝)。質帝雖然隻有8歲,但聰明過人,他知道梁冀橫行不法,一次朝會上,他看著梁冀開玩笑地說:“這是跋扈將軍也!”梁冀聽後十分惱怒,恐怕這位小皇帝長大後對自己不利,後來差人把質帝毒死。

37 梁冀為了掠奪錢財,派遣私客暗中記錄各縣富人的名字,然後橫加罪名,捕入獄中,進行拷打。使出錢自贖。錢財少者,以致死於獄中或被徙到遠方。

38 桓帝與宦官單超等合謀,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采取突然襲擊的策略,包剿梁府,收其大將軍印綬,梁冀被迫自殺。梁氏宗親皆棄市,被株連者數百人,朝內為之一空。共沒收梁冀財物,合30多億錢,相當於國家一年租稅之半。

39 桓帝生活荒淫,遊樂無窮,宮女達五六千人之多,衣食之費日達數千金。由於揮霍浪費無度,國家已到了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的三空地步。

40 桓帝誅滅梁冀後,宦官得勢,他們的親朋故舊廣布州郡,敲詐勒索,民不堪命,政治極為黑暗,引起了官僚士大夫和太學生的不滿。他們在輿論上抨擊宦官,在政治上打擊其勢力,雙方鬥爭愈演愈烈。延熹九年(166),交通宦官的術士張成,教子殺人,氣焰十分囂張。河南尹李膺為了打擊宦官勢力,收捕了張成之子,後來國家下令赦免,李膺不顧赦令將其殺死。張成弟子牢脩上書桓帝,誣告李膺豢養太學遊士,交結生徒,更相聯係,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桓帝為之震怒,並布告天下,收捕黨人李膺等200多人被捕入獄。後來又一次收捕黨人,死於獄中者100餘人。這就是東漢桓帝時駭人聽聞的“黨錮之禍”。

41 桓帝之弟渤海王劉悝,素行險辟,不奉法度,而桓帝對其聽之任之。陳留考城(今河南蘭考)人史弼恐劉悝驕悖為亂,上書,書奏之後,桓帝仍然恣其所欲,不聞不問,最後劉悝終於走上了謀逆之路,遭到貶謫。

42 桓帝時,潁川襄城(今河南襄城縣)人李膺出任司隸校尉,負責糾察京師百官的不法行為。當時權勢煊赫的宦官張讓,讓其弟張朔出任野王(今河南沁陽)縣令。張朔貪殘無道,殺死孕婦,懼罪逃到張讓的府中躲避。李膺指揮吏卒,逮捕了張朔,審問完畢,當即處死。張讓向桓帝訴冤,請求治罪李膺。桓帝詔問李膺,為何事先不請示隨便殺人?李膺答道:“臣自知有罪,死不旋踵,隻求留給我五天時間,待除滅京師的元凶之後,我退就鼎鑊,這是我平生之願。”後以“死不旋踵”比喻在死亡麵前絕不回避。

43 桓帝時,因為梁冀有援立之功,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裏。桓帝為了奪回外戚的大權,便依靠宦官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殺了梁冀。為了酬謝宦官,桓帝便對這五人厚加賞賜,同時封侯。號稱“五侯”。他們兄弟姻親布滿州郡,作威作福,橫行鄉裏。因此被民間稱為“左回天,具獨坐,徐臥虎,唐兩墮(兩墮,即兩可,辦事沒有一定準則,即恣意橫行的意思)”。因單超早死,沒有綽號。

44 汝南平輿人陳蕃,其道德言行為天下之楷模,出仕之後有澄清天下之誌。時值桓帝末年,宦官用事,外戚豪橫,身為尚書的陳蕃憤憤不平,便聯合天下的名士,抨擊朝政。因而得罪了貴戚,被擠出台閣。桓帝派他到豫章郡去擔任太守,他聽說徐穉是當地的名士,於是赴任,還未下車,便想先拜訪徐穉。郡主簿勸說他先入官府,休息後再去拜訪。而他席不暇暖就去禮遇賢士。

45 靈帝在位,不思國事,隻知斂財與淫樂。收導行費,購買田宅,還在宮內設立肆市,讓宮女為其出售什物。靈帝有時還脫下禦服,穿上商人的服裝,叫賣聲聲,以與宮女取笑行樂。

46 東漢中後期,外戚、宦官像走馬燈一樣輪番執政,皇帝完全成了傀儡。自從桓帝誅滅外戚梁冀以後,宦官的勢力又高漲起來,就連靈帝也懼怕他們。當時中常侍張讓和趙忠,權傾內外,並為列侯。靈帝常說,張常侍是我的父親,趙常侍是我的母親。可見宦官威勢達到了極點。

47 漢靈帝延熹四年(161),詔減公卿以下各級官吏的俸祿,同時公開賣官。到了靈帝光和元年(178),初開西邸賣官,並在都門(國家藏書之所)掛牌標價,自關內侯、虎賁、羽林入錢多少不等,還私令左右賣公卿之官,公價1000萬,卿價500萬。公卿以下的地方官吏,下至黃綬(凡吏秩比二百石以上皆銅印黃綬,相當於縣中的一般官吏)也可出賣,二千石官吏價2000萬,四百石官吏價400萬(地方直接臨民,握有勒索實權,故官價較高)。所賣之錢於西園立庫儲存。賣官交費為:富人先交錢,後赴任;貧者一時拿不出巨款,可以先到官任職,爾後加倍交錢。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縣)人崔烈,是當時北方的名士,曆任郡守、九卿,他通過皇帝保姆程夫人的關係,隻用了500萬錢,便買到了司徒(三公之一)一官。正式拜官那天,天子臨軒,百官畢至,靈帝對身邊的人說:“我很後悔,當初如果不是低價出售的話,司徒一官可以賣1000萬錢。”時程夫人在旁,應聲說道:“崔公是冀州的名士,豈肯買官,依靠我的關係方得此官罷了!”真是一語破的。

48 蔡邕是靈帝朝有名的經學大師,靈帝詔拜為郎中。蔡邕認為,經書典籍流傳已久,文字轉抄多有謬誤;更有甚者,一些俗儒穿鑿附會,臆解經文,以至於貽誤後學。熹平四年(175),乃與五宮中郎將堂谿典等上書靈帝,要求正定六經文字(一說五經),得到了靈帝的允準。蔡邕用隸書體書丹於碑,使人工鐫刻之,共46碑。立於洛陽城南開陽門外太學講習堂前。是我國最早的官定經本,後世稱為“熹平石經”,又稱“一字石經”。該石經的勘立,對維護文字的統一、糾正一些臆造別字起了積極作用。其碑始立,觀看摹寫者甚眾,每天不下1000多輛車子,大街小巷為之壅塞。

49 靈帝收天下之珍寶,多蓄私藏。每有郡、國向中央貢獻財物,先得往皇宮送一份,名為導行費。河南成皋人呂強曾上書勸諫道:“天下的財物,既然歸之於陛下,難道有公私之分嗎?而現在的中尚方(官署名,主做禦刀、劍諸好器物)斂諸郡之寶,中禦府(官署名,主做衣服)積天下之繒,西園引司農之臧,中廄聚太仆之馬,而當今天下貢獻所輸之府,還另加導行之財。這樣征調天下的財物多了,老百姓就會窮困,費多獻少,奸吏就會從中作弊,老百姓受苦遭殃。”書奏之後,靈帝仍不醒悟,還是聚斂無度。

50 延熹八年(165),山陽郡(今山東金鄉)太守翟超以張儉為督郵,負責督察事務。宦官中長侍侯覽家在防東(今山東單縣),殘暴百姓,為所欲為。張儉彈劾侯覽的罪惡,被覽所知,因此報仇。建寧二年(169),侯覽為了報複,誣告張儉和郡內一些人結為部黨,誹謗朝政。靈帝震怒發布文告,捉拿張儉。張儉亡命逃走,十分窘迫,見有人家便去投靠躲藏。經曆之處,皆被收考,辭所連引,布遍天下。而世人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進行掩護,後來脫險,逃到塞外。故後以“望門投止”來形容逃亡者的窘迫之狀。

51 獻帝初平四年(193)九月,有40多名儒生在長安參加考試。結果,成績上等的賜給郎中,中等的為太子舍人,下等的全部罷免回家。結果一些頭發斑白、年逾六十的老儒什麽也沒撈到。獻帝很同情他們,便下詔道:“今老儒年過六十者,遠離本土,營求糧資,不得專業,從孩童之時入學,到頭發白時空空而歸,未取得一官半職,這樣便被長期遺棄於農野之中,永遠斷絕了希望之路,朕非常湣憐這些人。那些原來依照規定該罷歸家者,現在可補為太子舍人。”這道詔令的下達,使得許多老儒有了功名。所以長安中有歌謠說:“頭白皓然,食不充糧。裹衣褰裳,當還故鄉。聖主湣念,悉用補郎。舍是布衣,被服玄黃。”後用“白首空歸”比喻年老而學無成就。

52 曹操為了控製漢獻帝,便於建安十八年(213),將自己的三個女兒曹憲、曹節、曹華進於後宮為夫人。次年,獻帝迫於曹操的威權,不得不封曹憲姐妹三人為貴人。同年,伏皇後被曹操幽死。建安二十年,曹節被立為皇後。建安二十五年,曹丕逼迫漢獻帝讓位,派人到曹節那裏索取“受命於天”的傳國玉璽,曹皇後怒而不給。使者多次往返,皇後無奈,呼其入內,涕淚橫流悲憤地斥道:“上天是不會保佑你們的!”說罷就把玉璽擲到欄板下。左右見此情景,亦淚流滿麵。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