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二十四郡與十七諸侯

王安石《漢文帝》詩寫道:“輕刑死人眾,喪短生者偷。仁孝自此薄,哀哉不能謀。露台惜百金,灞陵無髙丘。淺恩施一時,長患被九州。”他批評了漢文帝廢除肉刑,卻使得死刑增加。節儉的榜樣值得肯定。然而漢文帝的“仁孝”,總體來說不過是“淺恩”而已,對國家造成的“長患”,卻危害甚深。

王安石所說的“長患”,應當是指當時某些社會危機,特別是威脅中央政權的諸侯王勢力的增長。

漢景帝初年的天下形勢,經濟狀況初步呈現出富足的氣象,但是政治局勢卻不容最高統治集團樂觀。

《史記·律書》說到漢文帝時經濟恢複的情形:“百姓無內外之繇,得息肩於田畝,天下殷富,粟至十餘錢,鳴雞吠狗,煙火萬裏,可謂和樂者乎!”所說粟價,應當是每石十餘錢。《太平禦覽》卷三五引桓子《新論》也有這樣一段說到當時糧食價格的文字:“世俗鹹曰漢文帝躬儉約,修道德,以先天下,天下化之,故致充實殷富,澤加黎庶,穀至石數十錢,上下饒羨。”《北堂書鈔》卷一五六引桓子《新論》則說,“世俗鹹曰漢文帝躬儉約,天下化之,故致充實殷富,穀石數錢。”《太平禦覽》引文說一石穀價值隻有數十錢,《北堂書鈔》引文則說一石穀價值隻有數錢。這樣的物價水準,在中國古代,是很少見的。

不過,經濟的“充實殷富”,隻是當時社會狀況的一麵。人們還看到,當時漢王朝中央政府的行政控製能力其實是相當有限的。

當時不僅北方匈奴的軍事威脅仍然嚴重,地方割據勢力也總是不能束身自好,中央政權的控馭一有鬆動,輕脫恣肆之風就會抬頭。

漢景帝時,枚乘曾經為吳王劉濞分析天下形勢。他說道:“夫漢並二十四郡,十七諸侯,方輸錯出,運行數千裏不絕於道,其珍怪不如東山之府。轉粟西鄉,陸行不絕,水行滿河,不如海陵之倉。”如淳解釋說:“東山,吳王之府藏也。”顏師古注:“言漢此時有二十四郡,十七諸侯,方軌而輸,雜出貢賦,入於天子,猶不如吳之富也。”枚乘的話,指出了這樣的事實,即具有獨立傾向的“十七諸侯”在政治上是可以與朝廷直屬的“二十四郡”相抗衡的,諸侯國中之強者吳國的“東山之府”、“海陵之倉”,其充裕也足可與中央財政相匹敵。

當時漢王朝直屬的“二十四郡”與表現出獨立性的“十七諸侯”,大致以河內郡(郡治在今河南武陟西南)、潁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縣)以東為界。也就是說,由此以東的廣大地域,基本都屬於與漢帝國天子往往暗存二心的諸侯王。

在曆史上,大致以這一地界分割東西,形成兩相並峙的形勢的情形,曾經出現過兩次。

第一次,是秦王嬴政即位之初,秦國與東方六國形成了東西並立的局麵。

秦莊襄王在他繼位後的第三年去世,年僅十三歲的太子嬴政繼立,時在公元前246年。

另一次,是楚漢戰爭中劉邦軍和項羽軍曾經依此地界東西對峙。

秦當時由西而東以武力實現了統一。劉邦又複演了這一曆史過程。

秦與六國、劉邦與項羽於此相持並終而成功東進的曆史,漢景帝一定是熟悉的。特別是對於劉邦創業的過程,他必定了然於胸,記憶猶新。

漢景帝即位時,吳王劉濞因為吳太子在長安死於非命,稱病不朝已經多年,心懷怨望是明顯的。其他若幹諸侯國也不同程度地表現出離心的傾向。如果一旦發生變故,依秦王嬴政和漢王劉邦東向進軍的史例,漢景帝是有平定天下使歸於安定的自信的。但是東方諸侯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又使得這位新登基的帝王不能不心存憂慮。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