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全章
姑父劉邦顯離開我們已半年多,他的光輝的一生留給我不可磨滅的形象,特別是銘刻在心的兩個字和三句話,使我畢生以他為榜樣,並以此教育我的子孫。
兩個字:
一 忙
記得在60年代前後,我因看望小時候曾照顧過我的姑奶,每年都要去姑父劉邦顯家幾次,但卻很少見到姑父本人。不管他們是住在渭南地委、建國路省委、雁塔路八號、還是新城大院,都是如此。這種狀況持續到他老人家離任前。一個字“忙”!忙裏忙外,忙上忙下,忙在窮鄉僻壤、忙在田間地頭,亦忙在文山會海。記得有一年三伏天我去他辦公室探視(這是我與他極少的接觸之一),屋裏有個舊木盆,放著大冰塊,因這個窯洞式的建築沒有空調。當時隻見他坐擁書城,左一摞報紙,右一堆文件,一撥一撥的人來匯報、來訴苦,幾無寧時。他均能夠耐心接待,應對裕如,不時用筆記下點什麽。雖然最深的印象還是“忙”,但他每件事情都處理得幹淨利落,舉重若輕。
當然他處事還有多年不變的規矩和原則,那就是每年必須保證三分之一的時間深入基層。為此他忙在渭河兩岸、忙在陝南陝北,忙著傾聽群眾意見,忙著就地解決問題……為製定與貫徹切實可行的方針政策掌握第一手資料。
他忙碌在群眾之中,忙碌在共產黨人的抱負中。他們那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認為“實事求是”“認真負責”是共產黨人的本分和專利,永遠忙著“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老人家廉潔奉公、兢兢業業的公仆形象,不是掛在嘴上,而是具體在行動裏。他的“忙”,為家鄉父老解決了數不清的實際問題;他的“忙”,在實現社會主義的進程中,付出了畢生的代價。他累得也值,再忙亦不覺苦。
二 儉
國家對姑父的待遇相應是不錯,但他和二姑的儉樸也是很有名。無論衣、食、住、行,都節儉地“跟不上時代”,舊衣服、舊家具、粗茶淡飯,幾十年如一日地過著關中農家的恬淡生活。記得60年代困難時期,他們住在雁塔路八號院,因為能源緊缺,大街上公共汽車都背個“大黑氣包”跑來跑去,作為已是省委常委的姑父每天騎著自行車,融入在早晚上下班的人流之中……在人人都勒緊腰帶的日子裏,政府給他特供了一斤雜糧點心,姑奶也分一塊給我吃。一斤點心區區十塊,親友、子女分而食之,他本人能否嚐上一口恐怕還是個問號?隻知道他和家人、通訊員在自家門口,種了一小片麥子聊以“望梅止渴”。
在“文化大革命”中,紅衛兵抄家時,姑父偌大一個家幾無珍賞之物。據說抄出個存折,上麵也沒有幾個錢。這種徹頭徹尾的“革命洗禮”,恰好洗出了二老的清廉本色。有一段時間,二老“避難”我家,吃的家常便飯、睡得硬床薄被,他們淡定從容、不緊不慢地打發著平常的日子,好像天不曾塌下來,社會不曾發生過暴風驟雨般的震蕩。他們像走親戚一樣,來了又去了……我當時就想,真不愧從國民黨白色恐怖中走過來的老革命。麵對極“左”路線,依然沉穩鎮靜並泰然處之,真是“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節儉地無牽無掛,實乃無欲則品自高啊!
三句話:
一 為人民服務
大家都知道姑父的床頭掛著毛澤東的手寫體題詞:“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麵”,我卻從一件小事領教了他對這句話的詮釋。那是80年代後,在“四個現代化”的浪潮中,辦公電腦開始進入普及實用階段。但是對尋常百姓而言,畢竟是新生事物。人機對話若超出電腦程序,就毫無溝通可言。人腦和電腦的對決、人類和智能電器的初級磨合,雖然很現代、很時髦,但遇到電腦程序故障或設置不對的時候,就必然的缺失了一點人性化,無情又無理,常讓人們氣惱和無奈,而這些問題不幸也讓我碰上了。當請教他老人家時,他說:“人的因素很重要,最根本的因素,一切資源設置都應為人服務。當然人也須跟進適應這個過程,‘要跟上時代,與時俱進,適應現代化的發展’。但變化地、發展地、改革地、開放地一切,歸根結底還是一句實話:‘為人民服務’。”真佩服他的思路,依然倘徉在毛澤東思想的範疇之內,卻不失為當今倡導“和諧社會,人文精神”的先聲。老人家高瞻遠矚的政治家風度,在一件小事中展現地淋漓盡致。當然,在他的教育幫助下,我的困惑與困難都迎刃而解。
姑父離任後曾受聘為陝西省扶貧顧問組組長,並聯絡幾位前省級領導,組建陝西省扶貧基金會。憑借他長期主管財貿、主持農業的豐富經驗,並就地解決具體問題的一貫作風,繼續為家鄉父老奉獻著充沛的餘熱,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翔實信息,並編寫相對應的可行性報告。其間他任勞任怨,時刻不忘國事民情,執著於共產黨人的本色和基本操守:“生命不息,為人民服務不止!”。他用行動將自己的座右銘“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麵”,終其一生實踐得具體而豐厚。
二 精神變物質
在我的心目中,感觸最多、受益最深地,當是他老人家貼近日常生活的哲理妙論。譬如他也關注體育、氣功、健身方麵的問題,在修身養性方麵亦有獨到的見解。當時人們對氣功現象褒貶不一、炒作得沸沸揚揚、神乎其神時,而他老人家很隨意地說:氣功不就是“精神變物質”嘛,有什麽邪乎。一語道破天機,將眾說紛紜的爭論,很自然地化解在毛澤東思想的層麵上。讓我既感到驚訝,又感到他的睿智。
三 辯證法的勝利
在姑父的床頭、案頭堆積著馬列和毛澤東著作、公函文件、報刊資料,亦不乏對國學的涉獵。從他的臨池不輟龍飛鳳舞的墨寶中,以及唐詩宋詞和名句格言裏,透露出他對傳統優秀文化地尊崇和理解。為官應清廉,持家須節儉,修身當自律,方方麵麵都身體力行,學以致用。
不過最讓我震動的事情,發生在2006年春節。他老人家語驚四座,說了句讓人難以接受,但又極準確、極現實的大實話。喜慶佳節,親朋好友免不了要對老人家孝敬祝福,當我祝願他健康長壽時,他冷不丁地回答我:“長壽什麽?老了就該死!”著實嚇了我一跳。他好像預料到大家的不解,馬上又笑眯眯地說:“這不是我說的,是孔聖人說的‘老而不死是為賊’嘛!”接著爽朗的笑起來。笑得我們無言以對,這種借古人之名句的調侃,暗含著對生死大事的解讀。這不是鬧革命拋頭顱灑熱血之死;不是逢浩劫受牽連蒙冤受屈之死,而是順應自然規律辯證法的勝利。他老人家將死看得那麽淡、說得那麽輕描淡寫,是對生命現象的大徹大悟。老人家高齡九十,耳不聾眼不花,思路清晰精神矍鑠,使晚輩由衷折服。孔夫子兩千多年前的這句話,從他口中另賦新意地表達給我們。這份深沉和厚重,足夠我們琢磨和消化很長時間……
我本人覺得他老人家的精神財富,不僅是家族及親友的傳承和表率,亦應是民族與社會的寶貴資源。了解他、研究他、學習他,可期望在後來人中,多培養一批好人,多成就一些清官。
在我心目中,姑父具有大智慧、大胸襟。暴風驟雨不曾動搖他磐石般的信念;荊棘叢生不曾遏止他堅定的步伐。為公他埋頭苦幹鞠躬盡瘁,忙碌一生,忙得有價值;為己他清醒自律,走得兩袖清風一塵不染。生死事大,聖凡難免。唯他老人家來得從容,走得瀟灑,這種境界絕非常人所能及。在最後的時刻,他依然向人們昭示著生命的真諦和共產黨人唯物主義者的價值觀。
姑父高大的身影漸行漸遠,他留下的人生軌跡,值得我們深刻思考、永久懷念!
2007年9月19日 於東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