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治家第五

【原文】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義而婦陵,則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攝,非訓導之所移也。笞怒廢於家,則豎子之過立見;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治家之寬猛,亦猶國焉。孔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又雲:"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然則可儉而不可吝已。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

【譯文】有關風化教育的問題,是由上麵推行到下麵,由先實施的人影響後來的人。因此,如果做父親的不慈愛,子女就不會孝順;做兄長的不友好,弟妹就不會恭敬;丈夫不講情義,妻子就不會溫順。假如父親慈愛有加而子女忤逆不孝;兄長友愛備至而弟妹桀驁不恭,丈夫情義深厚而妻子盛氣淩人,那這些就是天生的凶惡之徒,隻能用刑罰去威懾他們,不是靠教育感化所能改變的。在家庭內,如果廢止斥責、體罰等手段,那孩子們的過失馬上就會出現;就正如一個國家,如果刑罰不適當,那老百姓就無所適從。治理一個家庭的寬嚴標準,也好像治理一個國家一樣。孔子說:"一個人如果奢侈就顯得驕傲,過於令人儉樸就顯得寒傖,與其驕傲,寧可寒傖。"孔子又說:"假如才能的美妙真比得上周公,但隻要他驕傲自大而且吝嗇,那其餘的方麵也就不值得一看了。"節儉,是簡約地按禮法辦事。吝嗇,則指即使對於窮苦急難的人也不救濟。現在舍得施舍的人就奢侈無度,節儉的人就變得吝嗇小氣;假如能施舍於他人而自己又不奢侈,能做到勤儉節約而又不吝嗇, 那就可以了。

【原文】生民之本,要當稼穡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圓場之所產;雞豚之善,塒圈之所生。爰及棟宇器械,樵蘇脂燭,莫非種殖之物也。至能守其業者,閉門而為生之具以足,但家無鹽井耳。今北土風俗,率能躬儉節用,以贍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

【譯文】人民生存的根本,應當是種植莊稼以收獲食物,種植桑麻以紡織衣服。蔬菜瓜果的積儲,來自於果園菜圃的生產,雞肉、豬肉等美食,來自於雞窩豬圈的畜養。直至到房屋器械、柴草脂燭等,無不都來源於種植的產物。至於那些善於掌管家業的人,不用出門,生活所需的物品就足夠用了,隻是家中沒有鹽井罷了。現在北方的風俗,大都能勤儉節約,以保障衣食所需;而江南一帶風尚奢侈,多數比不上北方人會持家。

【原文】梁孝元世,有中書舍人,治家失度,而過嚴刻,妻妾遂共貨刺客,伺醉而殺之。

【譯文】梁朝孝元帝時,有一個中書舍人,治家有失法度,而過於嚴厲苛刻,他的妻妾就共同買通刺客,趁他喝醉時就把他殺了。

【原文】世間名士,但務寬仁;至於飲食餉饋,僮仆減損,施惠然諾,妻子節量,狎侮賓客,侵耗鄉黨:此亦為家之巨蠹矣。

【譯文】世間有些知名人士,隻知一味寬大仁厚,以至於日常飲食和用來饋贈親友的東西,僮仆都從中減質減量,答應接濟他人的錢物,妻妾子女也要減省克扣,以至輕視、侮弄賓客,魚肉鄉裏百姓,這也是家庭的大害呀。

【原文】齊吏部侍郎房文烈,未嚐嗔怒,經霖雨絕糧,遣婢糴米,因爾逃竄,三四許日,方複擒之。房徐曰:"舉家無食,汝何處來?"竟無捶撻。嚐寄人宅,奴婢徹屋為薪略盡,聞之顰蹙,卒無一言。

【譯文】齊朝的吏部侍郎房文烈,從未對人發過怒,一次因家中久雨斷糧,他派一個婢女外出買米,那個婢女借此機會逃走了,過了三四天的樣子,方才捉住她。房文烈緩緩對她說:"全家人都沒吃的了,你從哪回來的?"竟然沒有要責打她的意思。房文烈曾將自己的住宅托付給別人,奴婢們把房屋裏的東西當柴燒,都幾乎燒完了,他知道後也僅僅是皺了眉頭,始終沒說一句話。

【原文】裴子野有疏親故屬饑寒不能自濟者,皆收養之;家素清貧,時逢水旱,二石米為薄粥,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無厭色。鄴下有一領軍,貪積已甚,家童八百,誓滿千人;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錢為率,遇有客旅,便無以兼。後坐事伏法,籍其家產,麻鞋一屋,弊衣數庫,其餘財寶,不可勝言。南陽有人,為生奧博,性殊儉吝,冬至後,女婿謁之,乃設一銅甌酒,數臠獐肉;婿恨其單率,一舉盡之。主人愕然,俛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責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貧。"及其死後,諸子爭財,兄遂殺弟。

【譯文】裴子野每當有遠親舊屬陷於饑寒而不能自救時,都盡力收養他們。裴子野家素來清貧,有時碰上水旱災害,用二石米煮成稀薄的粥飯,僅僅能讓大家都喝上。裴子野自己也一同喝粥,從沒有厭煩的表情。鄴下有一個領軍將軍,貪婪地積聚財富到了極點,有家奴八百人,他還發誓要達到一千人,每人早晚的飲食開支,都以十五錢為標準,遇到有客人臨時住宿,便無法多拿一份來招待。後來這位將軍因犯罪被法辦,沒收他的家產時,發現麻鞋收藏了整整一屋,破舊的衣服有幾倉庫,其實財寶更是多得沒法說。南陽有一個人善於營生,深藏廣蓄,積累豐厚,但性情特別節儉吝嗇。冬至以後,他的女婿來拜見他,他隻擺設了一小銅壺酒和幾小片獐子肉來招待。女婿恨他過於簡單小氣,就把酒肉一下子全吃了。主人驚呆了,過一會兒叫人給女婿添加食物,接著又添了一次。退席後他就責備女兒說:"你丈夫愛喝酒,所以你才經常處於貧困當中。"這個人死後,兒子們相互爭奪財產,哥哥竟把弟弟給殺了。

【原文】婦主中饋,惟事酒食衣服之禮耳,國不可使預政,家不可使幹蠱;如有聰明才智,識達古今,正當輔佐君子,助其不足,必無牝雞晨鳴,以致禍也。

【譯文】婦女主持家務,隻要操辦好酒食衣服等禮法規定的事項就行了。一個國家不可以讓婦女幹預國政,一個家庭不可以讓婦女掌管家政。如果有聰明能幹、通曉古今的婦女,正應當輔佐好自己的丈夫,彌補他的不足之處,這樣就必然不會有像母雞代替公雞報曉一樣的婦女淩駕於男子之上的禍事發生。

【原文】江東婦女,略無交遊,其婚姻之家,或十數年間,未相識者,惟以信命贈遺,致殷勤焉。鄴下風俗,專以婦持門戶,爭訟曲直,造請逢迎,車乘填街衢,綺羅盈府寺,代子求官,為夫訴屈。此乃恒、代之遺風乎?南間貧素,皆事外飾,車乘衣服,必貴齊整;家人妻子,不免饑寒。河北人事,多由內政,綺羅金翠,不可廢闕,羸馬悴奴,僅充而已;唱和之禮,或爾汝之。

【譯文】江東的婦女,日常沒有什麽交遊,即使是兒女親家之間,有的結親十餘年了,也還有相互不認識的人;一般都隻以書信問候,或派人互贈禮品來表達情意。但鄴下的風俗,卻專靠婦女來主持家務,她們親自出麵與別人打官司,爭論是非曲直,或到處應酬交際,她們坐的車子擠滿了大街小巷,她們穿的絲綢衣裙充盈官府,有的代兒子求官,有的為丈夫申冤。這就是北魏時恒州、代郡一帶的遺風吧?南方即使是貧寒人家,也都注重出門時外表的裝飾,車輛和衣服等用品,一定要華貴完備;而家人妻兒,卻免不了受饑寒之苦。而河北一帶人家的交際活動,多由婦女出麵,因此婦女們穿的綾羅綢緞,戴的珠寶首飾是不可沒有或缺少的,至於使用瘦弱的馬匹和憔悴的奴仆,那不過是為了充數而已;夫妻之間日常交談,有的就以你我相稱,(十分隨便,不拘什麽禮節。)

【原文】河北婦人,織紝組紃之事,黼黻錦繡羅綺之工,大優於江東也。太公曰:"養女太多,一費也。"陳蕃曰:"盜不過五女之門。"女之為累,亦以深矣。然天生蒸民,先人遺體,其如之何?世人多不舉女,賊行骨肉,豈當如此,而望福於天乎?吾有疏親,家饒妓媵,誕育將及,便遣閽豎守之。體有不安,窺窗倚戶,若生女者,輒持將去,母隨號泣,莫敢救之,使人不忍聞也。

【譯文】黃河以北的婦女,在紡織方麵的事情,以及刺繡、織錦等女工方麵,都大大優於江東的婦女。薑太公說過:"撫養女孩子太多,實在是一種耗費。"陳蕃也說過:"連賊都不去養有五個女兒以上的人家偷竊。"女兒對家庭的拖累,也是十分深重的了。然而天生眾民,有男有女,女子也是先人遺傳下來的骨肉,對此能怎麽樣呢?世上的人大多不願生養女孩子,有的甚至殘害自己的女兒,難道這樣做,還指望老天會降福給他們嗎?我有一個遠房親戚,他家有很多家妓媵妾,每當她們要生孩子時,就派家仆守在門外。待她們身體一有要臨產的動靜,就從窗口窺視或等在門邊,假如見到生下的是女嬰,就立刻把孩子抱走,母親隻有號哭,無人敢去解救生下的女嬰,這種慘景真使人不忍聽聞啊。

【原文】婦人之性,率寵子婿而虐兒婦。寵婿,則兄弟之怨生焉;虐婦,則姊妹之讒行焉。然則女之行留,皆得罪於其家者,母實為之。至有諺雲:"落索阿姑餐。"此其相報也。家之常弊,可不誡哉!

【譯文】婦女的性情,大都寵愛女婿而虐待兒媳。寵愛女婿就會使兄弟們產生怨恨,虐待兒媳就會使姊妹們的讒言得逞。既然這樣,那麽女子不論是嫁到婆家還是滯留在娘家,都要得罪家裏人,這實在是做母親的造成的啊。以至於有諺語說:"最冷落蕭索的就是婆婆吃飯啊。"這就是寵婿虐媳的報應。這些都是許多家庭常有的弊端,能不引以為誡嗎!

【原文】婚姻素對,靖侯成規。近世嫁娶,遂有賣女納財,買婦輸絹,比量父祖,計較錙銖,責多還少,市井無異。或猥婿在門,或傲婦擅室,貪榮求利,反招羞恥,可不慎歟!

【譯文】男女婚配要找清白有家教的人家,這是我家祖上靖侯立下的規矩。近年來世人嫁女娶婦,隻講求財物,以至有的賣女兒以收財物,有的為買媳婦而拿出彩禮,互相攀比衡量對方父輩和祖上的門第,斤斤計較對方的錢財,要求的多而還報的少,與在市場上買賣貨物沒有兩樣。結果有的招了個猥瑣卑劣的女婿上門,有的娶了個凶悍傲慢的媳婦主宰家政。因為貪圖榮華追求錢財,反而招致羞恥,嫁娶之事不能不慎重啊!

【原文】借人典籍,皆須愛護,先有缺壞,就為補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濟陽江祿,讀書未竟,雖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齊,然後得起,故無損敗,人不厭其求假焉。或有狼籍幾案,分散部帙,多為童幼婢妾之所點汙,風雨蟲鼠之所毀傷,實為累德。吾每讀聖人之書,未嚐不肅敬對之;其故紙有《五經》詞義,及賢達姓名,不敢穢用也。

【譯文】借了別人的書籍,都必須加以愛護,如果原先就有缺損殘破,要馬上進行修補整治,這也是士大夫立身處世的行為準則之一。濟陽的江祿,讀書沒結束時,雖然有急速要辦的事,也必定要等到把書籍收拾整齊之後才離開,所以書籍從沒有損壞,別人也就不厭其煩地樂意借給他。有的人將書籍散亂堆放於幾案上,同類的書分散各處,包書的書套都散開了,以至書大多被小孩和婢女侍妾們弄髒,或者被風雨侵蝕和蛀蟲、老鼠損壞,這實在是缺乏道德的事。我每次讀聖賢的書時,從來沒有不肅然起敬地去看的;如果舊紙上寫有《五經》的詞義和聖賢的姓名,我決不敢褻瀆亂用。

【原文】吾家巫覡禱請,絕於言議;符書章醮,亦無祈焉,並汝曹所見也。勿為妖妄之費。

【譯文】我家對於請巫醫神漢向鬼神祈禱乞求之事,從來沒人提起,也不請道士畫符祈神,這些都是你們所見到的。你們可不要花錢去做這種妖妄的事。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