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4章 “和”“戰”篇(2)

  從16日上午起,國民黨中央軍的飛機開始轟炸渭南、華縣等地。同時,國民黨中央軍與楊虎城所部在華縣也處於對峙狀態中。當天晚上,張學良偕西安事變中被扣留的蔣方震來見蔣介石。蔣方震(1882―1938),字百裏。浙江海寧人。1901年入日本東京成城學校學習。後升入士官學校步兵科第三期學習。1905年以步兵科第三期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次年回國,先後任北京南苑禁衛軍管帶、東三省總督督練公署總參議。辛亥起義後,出任浙江都督府總參議。1912年12月,蔣方震被袁世凱任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次年6月,因對學校前途感到擔憂而自戕殉職,後經搶救而脫離生命危險。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恢複帝製。次年2月,蔣方震由北京秘密到達上海。後又前往廣州,任兩廣護國軍司令部出師計劃股股長。此後,蔣方震曾先後供職於北洋軍閥政府和吳佩孚所部。1927年4月,蔣方震多次拒絕了蔣介石要他出任軍職的要求。1929年10月,又因參與唐生智反對蔣介石的活動,被軟禁在杭州西湖的一個孤島上。後被解往南京,關押獄中達20個月之久。1935年,蔣方震出任國民政府高等軍事顧問。同年冬赴歐洲考察。1936年12月11日,由美國考察返回的蔣方震來到西安向蔣介石匯報。次日晨被扣留於西京招待所。

  蔣介石在12月16日的日記中記述了他和蔣方震的談話內容。蔣介石寫道:蔣方震“為餘言,‘此間事已有轉機,但中央軍如急攻,則又將促之中變,委員長固不辭為國犧牲,然西北民困乍蘇,至可憫念,宜稍留回旋餘地,為國家保持元氣。’再四婉請餘致函中央軍事當局,告以不久即可出陝,囑勿遽進攻,且先停轟炸。餘謂:‘此殊不易做到,如確有一最短期限可送餘回京,則餘可自動去函囑暫停轟炸三天。然不能由張要求停戰,則中央或能見信;如照彼等所言須停止七天,則為緩兵之計,不特中央必不能見信,餘亦決不受其欺也。’百裏先生謂:‘當再商之,總須派一人去傳述消息。’”②《張學良在一九三六》,第283、284頁。

  12月17日上午,張學良約蔣方震再次來見蔣介石。蔣方震對蔣介石說:“張(學良)意即照委員長之意,致函中央,令軍事當局,在三日內停止進攻,並請派蔣銘山攜函飛洛陽。”②。

  蔣介石遂向何應欽寫了一封停戰手令,原文如下:

  敬之吾見:

  聞昨日空軍在渭南轟炸,望即令停止。以近情觀察,中正於本星期六日前可以回京。故星期六日以前,萬不可衝突,並即停止轟炸為要。順頌戎祉。

  中正手啟

  十二月十七日據《西安事變與第二次國共合作》第163頁所刊手跡抄錄。

  當天中午,蔣介石將停戰手令和給宋美齡的信(即12月15日所寫之信),交給蔣鼎文。蔣鼎文,(1895―1974),字銘山(三),浙江諸暨人。1914年畢業於浙江陸軍講武堂。1921年5月起,先後任孫中山元帥府參謀部中校副官,廣東軍政府兵站總監部參謀等職。1924年後,入黃埔軍校一期學習,任學生隊中尉區隊長、教官、教導營副營長。後任第一軍第一師師長,第一軍副軍長兼第一師師長、第二軍軍長兼第九師師長、隴海西段警備司令、駐閩綏靖公署主任等職。1935年4月,授予陸軍二級上將,並在同年11月當選為國民黨五屆中央執行委員。

  蔣鼎文離開西安後,於當天下午飛抵洛陽。次日上午飛抵南京。在此形勢下,何應欽的“討伐”行動被迫中止。

  宋氏兄妹竭力斡旋。

  西安事變發生的當天,宋美齡正在上海。據宋美齡在1937年2月所寫的《西安事變回憶錄》中所述:“餘初聞餘夫蔣委員長為西安叛兵劫持之訊,不啻晴天霹靂,震駭莫名。時適在滬寓開會,討論改組‘全國航空建設會’事,財政部長孔祥熙得息,攜此噩耗來餘寓,謂:‘西安發生兵變,委員長消息不明。”餘雖飽經憂患,聞孔氏言亦感惶急,時西安有線電線電報交通皆已斷絕,越數小時仍不能得正確消息,然讕語浮言,已傳播於全球。駭人者有之,不經者有之;群眾承知之心切,頗有信以為真者,世界報紙竟據之而作大字之標題矣。”②《張學良在一九三六》,第290、279頁。

  宋美齡和孔祥熙於當晚乘火車離開上海,13日早晨7時到達南京,與宋美齡同行的還有端納。端納(1875―1947),其先祖為蘇格蘭後裔,出生在澳大利亞。1903年中學畢業後經香港進入中國。結識孫中山,同情中國革命,並參與辛亥革命。後曾在南京參與謀殺張勳的活動。後任北洋政府顧問。1928年後出任張學良的外籍顧問。曾隨張學良赴歐考察。張學良回國後,將端納介紹給蔣介石、宋美齡夫婦,端納遂成為蔣介石和宋美齡夫婦的顧問。蔣介石在《西安半月記》中曾這樣記述自己和端納的關係:“端納者,外間常誤以為政府所聘之顧問,實則彼始終以私人朋友資格,常在餘處,其地位在賓友之間,而堅不欲居客卿或顧問之名義。”②張學良在《雜憶隨感漫錄》中評價端納等外國朋友時,曾這樣寫道:“他們對我是相當的認識,我也引為他們是知己,這裏也許是有個原因――是我的性情,有些跟他們相似。”《張學良遺稿》,第115頁。

  由於蔣介石和張學良均與端納有著良好的私人交情,端納便成為宋美齡首選的赴西安使者。宋美齡在返回南京後,初步了解了南京當局諸要人對事變的措置後,即於當天早晨8時前,“即電張學良告以端納擬即日飛西安,端納也同時去電,盼其即複。”《張學良在一九三六》,第291頁。

  宋美齡回憶說:“是日(13日)晨得張學良來電二通:一致孔(祥熙)部長,一致餘者,皆經中途阻礙,延擱已久,讀其致餘之電,涉及委員長語多不遜。餘初憤甚,繼念:安知此電果為張所親筆簽發者,安知張非與其部下有隔閡者。即此電確為張所親發,又安知張非在激昂情緒下措辭失檢耶?時端納西安之行待張學良複電尚未至,為節省時間計,端納決於午後先飛洛陽,餘恐或有需譯員處,派黃仁霖偕行。餘複請端納攜一函致委員長,函中述餘深信吾夫一切措施以民族利益為本。餘日夕為彼祈禱上帝。願彼寬懷餘複以長函致張學良,告以彼等此舉,將使國家前途受嚴重之打擊,餘深信其魯莽滅裂之舉動,初無斷送國脈陷害領袖之惡意,應及時自拔,勿貽噬臍之悔。端納夜間由洛陽來長途電話稱,於日落時抵洛,彼處離西安雖隻餘一小時半之飛行,然消息之沉寂,不減於南京,且言是日已有飛機30餘架在西安上空飛行示威,目的欲告諭叛軍:洛陽飛機場仍在中央之手,以張學良預令其駐洛直接指揮之炮隊占領機場之命令,其部下實未遵也。端納複稱,彼不問張學良有否複電,決於明晨飛赴西安。餘於是夜卒得張學良致端納電,歡迎其入陝。於是端納所乘飛機中途被擊之顧慮,如得釋然矣。”《張學良在一九三六》,第292頁。

  與端納一起前往西安的黃仁霖是南京勵誌社總幹事、新生活運動會總幹事。

  12月14日上午,端納從洛陽飛抵西安。張學良派自己的私人管家、美國人傑米?愛爾德前往機場迎接。當天下午5時,端納隨張學良前往新城,見到了蔣介石。端納將宋美齡寫給蔣介石的信交給了蔣介石。信的全文如下:

  夫君愛鑒:

  昨日聞西安之變,焦急萬分。竊思吾兄平生以身許國,大公無私,凡所作為,無絲毫為自己個人權利著想。即此一點寸衷,足以安慰。且抗日亦係吾兄平日主張。唯兄以整個國家為前提,故年來竭力整頓軍備,團結國力,以求貫徹抗日主張。此公忠為國之心,必為全國人民所諒解。目下吾兄所處境況真相若何,望即示知,以慰焦思。妹日夕祈禱上帝,賜福吾兄早日脫離惡境。請兄亦祈求主宰,賜予安慰,為國珍重為禱。臨書神往,不盡欲言,專此奉達。

  敬祝。

  康健!

  妻:美齡(簽字)。

  廾五年十二月十三日。據《西安事變與第二次國共合作》,第167頁所刊信件手跡抄錄。

  端納來到西安,使蔣介石從被扣之時起就已形成的與張學良緊張、敵視的關係得到緩解。宋美齡回憶說:“12月14日(星期一),始發現第一次希望之曙光,確證餘主張之未誤。蓋端納自西安來電報告,委員長平安,居處甚適,彼正隨侍在側。該電複稱,張學良亟盼孔部長赴西安,尤盼餘偕行。後又得張學良直接致餘電,邀餘赴西安,並保證無危害委員長之意。”《張學良在一九三六》,第295頁。

  端納來到西安,也引起國內各界的廣泛關注。毛澤東於12月15日致電張學良:聞兄之前顧問英人端納有來陝說,如宜經過端納停止南京正在發動的內戰,並爭取英國同情,乘端納返寧派人同去,與何應欽、孔祥熙、陳立夫三人接洽。《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623頁。

  端納於15日下午由西安飛抵洛陽,即用長途電話向宋美齡報告了西安之行的所見所聞。宋美齡回憶說:“餘於星期二(12月15日)下午,突得端納由洛陽打來長途電話,誠令餘驚喜若狂。蓋端納於是晨冒惡劣氣候之危險,飛抵洛陽,直接告我以西安之真相,彼以簡短之言詞,敘述全局,謂委員長並未受苛刻待遇。端納到達後,委員長已允遷入較舒適之房屋,斯時委員長始初次與張學良談話,惟怒氣仍未息,張表示決隨委員長入京。蓋彼自承舉動雖錯誤,然動機確係純潔;張盼餘入西安,亦盼孔部長同行,彼與其部下對餘推崇備至雲雲。然最後又言,委員長堅囑餘切勿赴西安。餘請端納明日來京,端納稱,彼已允委員長及張當日返西安。惟氣候惡劣,不利飛行,決於明晨返西安,京行勢難辦到。餘因告以軍事長官已決定立即進攻西安,彼西安或有危險。並囑其以真相設法轉告委員長。”《張學良在一九三六》,第296頁。

  端納於12月16日由洛陽飛抵西安,再次入陝。

  西安事變發生時,宋子文正在香港。12月13日上午,正當宋子文欲由香港啟程飛回上海前,收到了一封上海來電,告訴他“西安發生了兵變,(蔣)委員長生死未卜。”《西安事變日誌》,見楊天石主編:《史事探幽》(上),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第89頁。

  宋子文返回上海後,見到了張學良的西安來電,這封電報係發給宋子文、孔祥熙並轉王曉籟、錢新元、林康侯、陳光甫、貝淞蓀等人的。電文稱:“日寇深入,凜念覆亡,此間所有舉措,皆為增加抗戰力量,絕非從事內爭。”電文中還提出:“上海係全國金融樞紐,未容紊亂。請公關切邦國,尤其金融界之眾望,希力予維持,並轉向金融界同人詳切說明此間舉動,決無肇啟糾紛之意。務使安定照常,不稍恐慌。誠恐外問謠傳,不明真相,特電奉達。”②《宋子文政治生涯編年》,第317頁。

  12月14日,宋子文在上海中國銀行召開新聞發布會,就西安事變發表談話稱,西安事變“乃係國家最不幸之事。目前急須用有效方法,於最短期內解決。”宋子文表示:“如有任何可能之解決之辦法,本人極願在政府領導之下,盡最大之努力。”宋子文還宣稱:“本人受孔(祥熙)財長之囑托留滬,對於金融方麵加以照料,目前市場尚稱平穩,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三行對於外匯,照常無限製買賣。”②次日出版的《中央日報》,刊發了宋子文的這一談話。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漢武大帝
7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