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動員了青壯年四百多萬人參戰,陣亡了一百三十六萬餘人,房屋毀壞嚴重,停戰後要醫治戰爭創傷,工廠要複工,城市要修建需要大批勞動力。中國勤工儉學的學生來到法國是比較受歡迎的。
華法教育會的工作人員接待了湯仲明一行,他們被分往法國各地學習或做工。湯仲明此時已是兩手空空,他必須先做工掙錢。湯仲明從接待人員那裏了解到在南特工作最好找,就選擇了到南特這個城市。
南特是法國西部一座中等城市,有十幾萬人口。南特有造船、鋼鐵、機械、煉油、化學、銅、鉛冶煉以及糧油食品加工等工業。它還是盧瓦爾河下遊的一個大港,又是鐵路樞紐,所以工業比較密集,需要勞動力多。
湯仲明在南特的一家小旅館住下,第二天就拿著護照到當地政府辦理了留住手續,接著他就用了幾天的時間奔走在南特的大街小巷,一邊熟悉環境,一邊尋找合適的工作。最後他決定到南特汽車修理廠工作。因為這個廠的附近還有一所南特工業學校,方便以後半工半讀。
南特汽車修理廠是有相當規模的工廠,車鉗、鉚、焊、板金、噴漆等各工種齊全,能承接發動機修理、鏜缸、研磨氣門、校正油泵,能修理水箱、底盤、駕駛室等各種業務。
南特汽車修理廠的廠長看了湯仲明的護照,見他是個身體很捧的小夥子,又會說法語,就滿口應承,並表示歡迎。他問湯仲明想學哪個工種,湯仲明回答說樣樣都想學,學會後回國搞科技救國。廠長發現他是個很有誌氣的青年,對他很有好感,特許他願意學哪一樣就學哪一樣,並把工資定為十個法郎,是比較高的。
湯仲明來到工廠上班後,先到了費力氣的板金車間,再到車工車間。他不管學什麽都十分投入,十分賣力。車間裏除有虎鉗案台、砂輪機、車床、鑽床等設備外還有刨床、銑床、銑齒等許多設備。這些對湯仲明來說都是十分新鮮的,有的機器他還是第一次見到,他樣樣都想試一試,學一學。他懷著強烈的求知欲望虛心向師傅們請教,師傅們知道他是留學生,學成後要回國,不會和他們爭飯碗,又看他吃苦耐勞,髒活重活搶著幹,都樂意毫無保留地教他技術。他象一頭憋足了勁的牛一樣,一頭紮進了工作裏,他尊重師傅和工友,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僅僅幾個月的時間,作為一個機械工所需要掌握的車、刨、銑、銼、鑽、鋸、打錘等基本功都入了門。
有一天,一個車工將一根幾米長的鋼筋架在車床上車螺絲,長出來的部分擱在一個三角架上,車工不注意未穩住三角架,鋼筋滑跑了,旋轉著飛了起來。這個車工嚇呆了,楞在那裏手腳無措,旋飛著的鋼筋掛起了臨近一個女工的衣服,在千鈞一發的時刻,湯仲明眼明手快,飛奔過去關了電閘,避免了一場大事故的發生。事後湯仲明想出了個辦法,將三角架上按了個鐵扣,用螺栓將鋼筋固定住,就避免了今後發生類似事故。這件事以後,工人們對湯仲明刮目相看,車間領工把這件事報告了廠長,廠長親自到車間看了湯仲明在三角架上按的鋼筋卡子,十分讚賞他的聰明能幹和臨危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並將他的日工資由十個法郎增加到十五個法郎。
當年雖然隻有幾個月的時間,湯仲明憑著他的靈氣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已學會了許多技能,為以後的深造和工作打下了基礎。同時他省吃節用也省下了一筆錢。年底他將臨出國時在湯紹斌處借的一百元歸還了,還給父親湯之峰匯了約值五十塊大洋的法郎,自己留下一部分準備來年上學用。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一九二O年的春節到了,湯仲明在異鄉更加思念祖國和親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湯仲明想到了王維的這兩句詩,感到格外孤獨。除夕之夜,他仿佛看到了他的父母,他的妻子、女兒圍坐在桌邊吃年飯,仿佛聽到了送舊迎新的爆竹聲,他在床上輾轉反側,百感交集,起身作七絕“思鄉”詩一首:“粗茶淡飯外無貪,隻熬清平繞家園。昨霄飛夢渡黃河,萬縷情牽在中原。”法國並沒有春節的節日氣息,一到白天,湯仲明就一頭埋進了工作,把思鄉的愁緒忘記得一幹二淨。
一九二O年上半年,為積攢學費,湯仲明繼續在南特汽車修理廠做工。他在這裏當過鉗工、車工、銑工、劃線工、裝配工等等,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心靈手巧的優點在湯仲明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他頭腦聰明、吃苦耐勞、刻苦鑽研,僅僅幾個月時間就達到了技工的水平。南特市每年都舉行一次優秀技工技術比賽,廠裏的師傅都鼓勵他去參加,他也躍躍欲試,參賽的結果,他竟名列前茅,獲得了南特市優秀車工憑證。廠長也很高興,為了獎勵他的出色表現,給他連長了三倍的工資。
這年的秋天,湯仲明已積攢下了上千法郎,為讀書創造了條件。一九二O年九月,他考入了南特工業學校。
湯仲明在南特工業學校學習機械專業。每天上午四節課是基礎理論課,下午二小時是實習課,主要學手藝。湯仲明在南特汽修廠的工作為他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在這裏如饑似渴地學習,學習興趣十分濃厚。除了在課堂上學習知識外,他加強了自學,每到晚上,他都學習到深夜,無論春夏秋冬,節日假期,從未間斷過。早晨又一早起床,抽出時間先學習一會再到學校,他在這裏的學習也很出色。
他在南特工業學校學習期間,為了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他租住在學校附近法國老百姓的房子裏。房東是一位善良的大媽,她叫瑪達娜,五十多歲,她丈夫在歐戰中犧牲了,她的父親曾當過拿破侖的士兵,現在已經八十多歲,父女倆相依為命,甚感孤單。湯仲明住進去後,瑪達娜象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照顧他,經常對他問寒問暖,幫助湯仲明收拾房間,有好吃的也給他送一些,湯仲明在這裏感受到家的溫暖,感受到法國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和熱忱。他也主動關心老人,和兩位老人說說笑笑,使這個家充滿了歡樂。
寒來暑往,轉瞬兩年過去,湯仲明從南特工業學校畢業了。他決心在法國繼續上大學深造。湯仲明十分依戀和感謝房東的兩位老人,他特地買了一對中國瓷花瓶送給他們作紀念。瑪達娜非常感動地說:“謝謝你,孩子,有了它,當我想念你的時候就可以對著他說話。”湯仲明也很激動,深情地說:“大娘,您多保重,我會永遠記住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