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走出國門

湯仲明中學畢業後,遇上河南省立師範講習所招生。規定每縣擇優選送一名特優學生免費上學,名曰官費學生。辦法是由各縣通過考試選拔二至四名應屆畢業生,到省城開封複試,選其中一名作官費生。孟縣經過考試選了湯仲明和張樂道兩名優秀生赴開封複試,湯仲明又獲得了第一名,每月享受六元官費進入師範講習所。當湯仲明高高興興去報名時,誰知入學時要交四十元大洋(銀元)作押金,又把他難住了,他知道家裏沒有錢,連來開封的路費和夥食費都是東拉西扯、南拚北湊起來的。四十塊大洋談何容易?不能叫父親再去作難,隻好不上學作罷。正準備返回時,被在開封師範講習所任教的同鄉楊培榮(舉人)先生知道了,他愛惜人才,慷慨解囊相助,他對湯仲明說:“多少人想學考不上,你考上了不上多可惜,你上吧,押金我替你交。”湯仲明不勝感激,上學後將此事寫信告訴了家裏,父親湯之峰看信後,非常感激楊培榮先生,趕緊典當東西、借貸,將四十元大洋湊齊,親自送往開封,還給楊培榮先生,並對他表示深深的謝意。楊先生對湯之峰養育了一個這樣有才華的兒子,也深表敬佩。

湯仲明學習是很認真的,加上他的天資,學習起來很輕鬆,因此他有大量的業餘時間去博覽群書。開封師範比沁陽中學有更大的圖書館,更多的藏書,他又把這裏當成了自己的第二課堂,除了上課、吃飯和睡覺以外的時間,幾乎都呆在圖書館裏讀書和抄書。在書海裏,他像淘金一樣,挑金子,選好書。有一天他見到一本名《天演論》的書,是英國一位生物學家著的,引起他極大興趣,這是一本通俗宣傳達爾文進化論的書。曾在十九世紀的西方風行一時,引起很大震動。一八九六年由我國著名維新派思想家嚴複把它翻譯過來,在天津出版。並在《國聞周刊》上連載,在中國知識界、特別是在青年知識分子中引起波瀾。湯仲明讀後,感到耳目一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書中不平凡的內容,深深地激蕩著青年湯仲明的心,使他再也不能平靜下去了。加上譯文音調鏗鏘,思想明朗,借題發揮,發人深省的一些“按語”,使他眼前這些展現一片新天地;

一個古老的國家,由先進變為落後,麵對著外來的侵略者敞開大門,讓他們從天空到地下,從城市到農村,進行瘋狂的掠奪。把血跡斑斑的中國勞動人民的成果,化為他們肮髒的財富。在這些貪婪的侵略者不斷吮吸下,中國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加貧困。一切關心民族存亡和人民命運的愛國者,不能不感到萬分憤慨和深切的憂慮。因此,在這本書中的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言論,也就深深地打動人心。它給生活在這個古老國度的人們敲起了警鍾,發出了警告:如果再按照以往陳舊的方式生活,在目前這個競爭劇烈世界上,是無法再生存下去了。它暗示人們:必須堅決地把那些腐朽的不合時宜的東西拋棄掉。人們必須奮起直追,趕上去把那些新鮮的、切合時宜的,對於人們有用的東西緊緊抓住。即使那些東西是被守舊派所嘲笑和排斥的。這就使之在新的和陳舊的、前進的和落後的事物之間,展開了尖銳的劇烈的鬥爭。同時它也給生活在這個古老國度裏的人們帶來了希望。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的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君主專製製度。這一曆史性的巨變給中國人民,特別是中國的知識分子以極大的鼓舞。雖然中國的封建統治階級的一些上層人物苟且偷安,向外來侵略者投降,表現出他們奴顏婢膝的醜態。但是中國老百姓卻要選擇一條和封建統治者相反的道路。中國人民要從鬥爭中開辟出一條生路來。青年愛國者湯仲明懷著這樣的心情接受了達爾文進化論的思想。

湯仲明也讀了孫中山先生著的《建國方略》、《建國大綱》等書,激起他很大的建國熱情。改造舊中國的種種設想在他腦海裏翻騰。

湯仲明在開封師範上學時,學校老師中不乏愛國之士,是他們促使了湯仲明終身誌向的形成。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歐洲戰場上烽火連天,東洋強國日本卻想趁機獨霸中國。辛亥革命果實已被袁世凱篡奪,民族災難日複一日嚴重了,要避免淪為殖民地,就隻有自己振奮起來,用科學來救國。有些老師經常向學生灌輸這種思想,並且有時還聘請一些學過西學的教師來上課,這些人帶來了資本主義先進的科學知識,打開了學生的心扉,拓寬了學生的眼界。湯仲明還非常喜歡閱讀從國外來的各種雜誌,他很快被數學所吸引。當數學教師夾著講義和教學圓規跨進教室時,湯仲明就有一種特別親切感,聽課很用心。老師也發現了湯仲明對數學的鍾情。課也講得特別好,從遠古的結繩記事,講到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從歐幾裏德講到祖衝之。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引人入勝,湯仲明就是其中最入迷的一個。他還特別記住了德國偉大數學家高斯的一句名言“數學是科學之王”。由於他對數學的鍾情,他的數學成績特別好。科學能拯救祖國,這是當時一代人流行的思想,科學救國的思想在湯仲明的腦海裏紮下了根。

一九一五年冬,郭秀英臨產,經過很長時間的痛苦,生下一個小女孩,萬幸母女都平安,當時當爸爸的湯仲明在開封上學不在家。爺爺奶奶也很高興,他們商量給女孩取了個名字叫貞香。女孩長相很像爸爸,連脾性也相似。事隔兩年又生了第二個女孩瑞秋。

一九一七年湯仲明在開封省立師範講習所已學習兩年多了。他從報紙上看到,北京一所翻譯學校招收留法學生,名額不多,隻招六十名,麵向全國,報考條件為中學生或師範畢業生。湯仲明條件符合,他動心了。他在上中學時,學校給他們開的外語就是法語,所以他更有信心。他認為這是出去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將來為改變祖國科技落後麵貌而出力的好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他沒有征求校方和家裏意見,也未考慮家裏經濟狀況是否允許,就準備去北京應考,考上了再說,考不上再回來。他托人說情取出上學時交的押金作路費,就和另一同學葉縣的藍自強一同前往。先乘火車由開封到鄭州,再轉乘京(北京)漢(口)鐵路客車北上,路上折騰了幾天才到北京。經考試,湯仲明的成績名列第一,藍自強名列第二,都考得很好。先在北京補習法語,這完全是自費的,加之開封師範講習所認為他學習沒有畢業,半途而廢,要追回一年多的官費,這使他兩麵受夾攻,麵臨著經濟上的困境,事先又未與家裏商量,丟了免費變為自費,怎麽向父親交待呢?猶豫再三還是將實情寫信告訴了父親。湯之峰接信後,雖然有幾分責怪兒子事先沒有與他商量,然而這事正符合他“望子成龍,重振門風”的心願,他從心底感到高興,覺得兒子能到京城讀書並出國留洋,是件光宗耀祖的喜事,而且前途無量,將來定會有出息。父親不僅沒有責備他,而且趕緊將家中的家俱、衣物再次典當,郭秀英也將自己出嫁時,父母給她的壓箱錢拿出來湊上了。經多方籌措借貸,又湊了幾十元錢支持他自費上學。至於開封師範要求退還官費一事,學校當局見他已考取留學生,家裏又困難,確實無力歸還,也就不再追究,不了了之。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有著特殊的曆史背景。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廣大人民群眾過著饑寒交迫且毫無政治權力的生活,其貧困和不自由的程度為世界所罕見。為挽救民族於危亡,中國人民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反動統治者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與此同時,隨著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的興起,去國外留學的活動日益發展。一九一二年四月,李石曾、吳玉章等人在北京成立了“留法儉學會”。當時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的蔡元培對這一活動給予了大力支持。一九一五年六月在蔡元培、李石曾等人的支持下,又發起成立了“勤工儉學會”。勸導學生到國外“勤於工作,儉以求學”,即半工半讀。以此來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國家培養人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遭受戰爭破壞十分嚴重,成年壯丁死傷過多,後方嚴重缺乏勞動力,法國政府於一九一六年派人專程到中國招募華工,至一九一八年兩年多時間內,共招華工十四萬餘人。華工主要從事築路、搬運、挖戰壕、造軍器等繁重勞役。他們大多為二十歲至四十歲的青壯年,大部分沒有文化,更不懂得法語,需要大量的中法譯員。法國政府在北京招收學生,經訓練和培養後,運送法國當譯員,湯仲明上的就是這類學校,但事先他並不知道這個情況。

一九一八年德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在法的華工將陸續回國,法國不再需要大量的譯員,湯仲明等學子出國的事校方借口一拖再拖。

一九一九年五月,“五四”運動爆發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提倡國貨,振興實業”的口號以及青年學生的愛國激情深深地震撼了湯仲明的心。“五四”運動的勝利使他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他認識到要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麵貌,必須建立和發展本國的科技事業。他出國學習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一九一九年秋,由蔡元培、李石曾等人組織第六批學生赴法勤工儉學。湯仲明所在的學校當局與之聯係,經協商,通過考試,成績合格者由校方出資送往法國,不合格者遣散。考試結果,湯仲明成績仍列前茅,獲準赴法。湯仲明非常高興,然而又一個問題難住了他。出國時規定每人都要做一套呢料西服,最便宜也得三四十塊大洋,另外還需準備雜費四十元。除了船票由學校出資外,湯仲明還得準備三百元左右。這對於他來說,無異於一個天文數字,但他決不退卻。在無奈之中,他想到了在北京測繪局工作的湯紹斌(字尹逢),湯紹斌曾在河南固始縣當過縣長,是位深受群眾擁戴的父母官,他十分器重人才,當湯仲明向他求助時,他非常樂意地答應資助,湯仲明堅持隻要了一百元,解決了製服費和雜費,略有剩餘作為路途中的夥食費。至於到法國候工期間的生活費,湯仲明根本就沒有,他想車到山前必有路,他不相信憑自己的一身力氣,還能養活不了自己?

湯仲明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克服重重困難,懷著學習外國先進技術的強烈願望和尋求救國之道的堅定信念,終於跨出了國門。

一九一八年八月二十五日,湯仲明乘“盎特萊運”號法輪由上海啟程赴法。

中秋時節,天高氣爽,萬裏無雲。“盎特萊運”號郵輪緩緩離開碼頭,由黃浦江駛出海口。海風吹拂著海麵,波浪拍擊著船板,一群血氣方剛的中國青年,憑欄眺望著海闊天空,個個情緒激動,熱血沸騰。湯仲明站在甲板上,凝望著逐漸遠離的祖國,思緒萬千,那裏有他辛勞的父母,有他美麗溫柔的妻子,還有年幼的女兒,那裏更有啼饑號寒的百姓,那是極貧極弱的祖國啊!湯仲明從心裏呼喚:“祖國啊!為挽救你的危亡,我一定要盡快學成歸來……”

這次赴法的船行路線是:從上海起程,經香港、西貢、新加坡、科倫坡、亞丁、塞得港,到法國南部港口馬賽上岸,曆時一月有餘。

湯仲明在船上認識了四川的郭天樞,他是四川渠縣人。郭天樞和他年齡差不多,也是學理工的,二人都懷著科技救國的強烈願望赴法學習,因此一見如故,交談十分投機。

船從香港起航時,船艙裏新來了一位年輕姑娘。這姑娘穿戴很入時,說話大家都聽不太懂,連比帶畫的說明,大家才知道她姓陳,祖籍廣東潮洲,僑居西貢,這次是回潮洲探親返家。陳小姐性格開朗,聽說這些年輕人是到法國勤工儉學的學生時,對他們非常尊敬和熱情,一路上有說有笑,還把從家鄉帶來的特產潮洲蜜橘拿出來讓大家品嚐。由於陳小姐的緣故,船艙裏增添了輕鬆愉快的氣氛。

船到西貢停泊二天裝卸郵件貨物,加水、裝煤、補充蔬菜食品等。陳小姐下船時,邀請湯仲明、郭天樞等人到家作客。在城裏一條不很大的街上,一家中檔的中國飯館就是陳小姐的家。陳小姐的父母在異鄉見到來自祖國的青年學生,就像見到了親人,特別地高興,讓大師傅做了豐盛的飯菜招待他們。席間,陳老板語重心長地說:“由於我們的國家成為了半殖民地,海外的華僑一直很受欺侮,稅比別人重,公役比別人多,被人瞧不起。華僑多麽希望有強盛的祖國作後盾啊!希望你們留學回國,把中國建設富強起來,為我們華僑撐腰壯氣。”大家聽後都十分感動。湯仲明動情地說:“我們就是為了挽救國家危亡到國外學習的,我們決不辜負祖國的父老鄉親和海外僑胞的希望……”

第二天,陳小姐又陪伴著他們在西貢參觀遊覽,到動物園觀看了大象、鱷魚、長頸鹿等在國內未見過的動物。當天晚上,陳小姐又提著幾簍水果到船上為他們送行。

陳小姐和她父母的深情讓湯仲明一行感到了僑胞那熱切的期望,他們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

從西貢起航往新加坡途中,遇到了大風浪。水手們隻好把船艙的窗門都關閉住,由於接近赤道,天氣火熱又不通風,船在風浪中顛簸十分厲害,一會船頭翹起象上高山,一會又直往下衝好象鑽進海底。船上的人都開始暈船,而且嘔吐得越來越厲害。湯仲明也擋不住暈船,好在他從小生活在農村,常在家裏幹農活,身體比較結實,因此他還能不時地照顧體質比他差的同學。經過一天一夜的顛簸,風浪終於趨於平靜。

船從新加坡駛往科倫坡、亞丁的途中,雖然也遇到過風暴,但風浪都不太大,同時因為大家經過顛簸的鍛煉,也逐漸適應了。特別是過蘇伊士運河時,船行平穩,船速也不快,大家都走上甲板觀賞蘇伊士運河兩岸的風光。

蘇伊士運河是著名的國際航道,建於一八五九年——一八九六年,河段總長一百七十三公裏,河麵寬一百六十至二百米,運河通航後,從歐洲各國到印度洋之間縮短了幾千至一萬公裏的航程,避免了繞道非洲好望角的險途。湯仲明望著運河兩岸陡峭的石壁,感慨地對郭天樞說:“蘇伊士運河工程也象咱們的萬裏長城一樣宏偉!”“工程與咱們的萬裏長城比不算大,總長不足二百多公裏,但修建的難度是相當大的。”郭天樞回答說,“中國、埃及,是兩個古老的國家,都有悠久曆史和燦爛的文化,但兩個民族都在受難,連運河的管理權都被英、法等列強侵占。”郭天樞對此十分感慨。“蘇伊士運河、金字塔和萬裏長城一樣,萬古長存,永遠屬於這兩個民族的,誰也拿不走!”湯仲明十分自信地說,他們你一言,我一語讚歎著蘇伊士運河這項偉大的工程。

一九一九年十月一日,經過一個多月的行程,“盎特萊運”號終於到達法國的馬賽港。

馬賽,法國的第二大城市,在法國的東南部,瀕地中海,有幾十萬人口,工商業發達,是全國最大的貿易港,也是世界最大的客運港之一。港灣桅杆林立,來往世界各地的船隻匯集在這裏,各色人種的麵貌,天南地北的語言,構成一種奇特地景象。

當船緩緩靠近碼頭時,許多小船圍了上來。小船上的人向到達的人致意,有錢的人便向海裏隨便投擲法郎或銀幣,小船上的人便爭著鑽入水中撈錢,撈起後鑽出水麵,有人再拋就再鑽入水中,直到沒人拋錢後,小船又轉向另一艘新到的船。這些人實際上是討錢的叫花子,是水上的乞丐。湯仲明看到這些,一絲苦澀湧上心頭。碼頭上搶著替客人搬運行李的人很多,其中有不少是華人,湯仲明心想:這些同胞背井離鄉,萬裏迢迢在這裏下苦力,真不知道是怎樣流落到這裏的,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艱苦。剛踏上異鄉時的新鮮感被酸楚的心情所替代。湯仲明行李十分簡單,左手提了一隻柳條編織的箱子,右手拎著一個網兜,隨著人群和同學們走下了“盎特萊運”號郵船,踏上了異國他鄉的土地。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西安事變實錄
6漢武大帝
7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