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O九年春天,湯仲明考取了孟縣高等小學。
湯仲明過去年紀小,從未單獨到過縣城。這次來到縣城讀書,使他格外高興,對縣城的一切都十分新奇。
距今近百年的孟縣城,是個城中有鄉,鄉中有城的綜合城鎮。有東西南北四條主要街道。街道盡頭是四城門。東門上書“迫秀”、西門上書“凝翠”、南門上書“河陽”、北門上書“拱極”,城樓四個皆在甕城上。雖有較完整的城垣和寺廟建築,但街道狹窄,房屋低矮,全城僅有個別兩層木板樓外,其餘幾乎都是平房。街道是土路,天晴滿街灰,下雨滿街泥。工商業都由私人開設,工業僅有一家打蛋廠和幾家作坊。商店大大小小有上百家,糧食坊、鐵貨店、藥鋪、麵飯館、布店、估衣、京貨、雜貨、糧行、鹽店等。其它還有許多臨時攤販。湯仲明邊走邊看,這些對他來說,已經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了。
他來到縣城中心的穿心鍾樓,這是明萬曆年間知縣萬時俊倡建的。高七丈餘,磚砌四洞門,巔額朝南“仰嵩”、朝北“拱辰”、麵東“潮陽”、麵西“凝暉”。上置層樓兩重,鍾掛頂端,定時鳴響。登樓眺望,北仰太行之巔,南觀大河之流,甚為壯觀。湯仲明第一次登樓觀光。登高望遠,他覺得世界真大,胸襟也隨之開闊,對以後的學習充滿了信心。
自一八四O年鴉片戰爭以來,教育作為上層建築,開始接受外來影響。一九O一年清朝政府頒布了“廢科舉、興新學”的詔令,一九O三年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宗旨,一九O六年又強調“忠君、著孔、尚功、尚武、尚實”等主張,中國教育進入了改良時期。
孟縣高等小學的前身為河陽書院,於一六八四年知縣徐登瀛創建。一九O五年改為官立高等小學堂。湯仲明在這裏,除了學習《四書五經》外,還學習算學、體育、音樂、美術等。湯仲明有較為紮實的語文基礎,上新學得心應手,感覺學習很有興趣,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中湯莊離學校有五六裏路程,家遠的學生可以住宿,一個月夥食費銀元兩元五角,對於有錢人家來說微不足道,而湯仲明家裏太窮,無力支付夥食費,隻好每天回家吃飯。大清早上學時帶點稀粥或糠餅作為中午飯,有時帶窩窩頭喝冷水充饑,每天來回走十多裏路,他從不遲到早退。湯仲明體諒家裏的困難,學習更加努力。
一天中午放學後,湯仲明信步在縣城的大街上走一走。他路過一個燒餅店,看到剛出爐的燒餅排列在案桌上,那燒餅黃黃的、油油的,正麵是一層薄薄的芝麻蓋,冒著熱氣,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湯仲明是絕對沒有錢買燒餅的,他正想轉身走開,突然一個念頭湧上心來,他想了一個好辦法:湯仲明和店主商量好,賒了十個燒餅跑到大街的另一端叫賣,賣完九個燒餅把錢還給店主,自己就吃一個。用這個方法,聰明的他享受到了自己以前從未吃過的美食。在縣城讀書的二年中,他常常用這個辦法為自己充饑,有時也把賺來的燒餅帶回家給家裏人吃。
二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湯仲明高小畢業該上中學了。當時孟縣還沒有中學,上中學要到五六十裏外的懷慶府(今沁陽市)上學。路途太遠,花費太大,父親湯之峰再三考慮,感到實在無力再讓湯仲明上學了。
湯仲明在學校品學兼優,又熱心幫助同學,深受老師的喜愛和同學的好評。特別是一位教算術的李老師,認為湯仲明有算術天才,對他非常器重。李老師專程來到中湯莊找到湯之峰說:“再難也要想辦法讓他上學,這孩子將來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他的成績好,一考準能考上,多少有錢人家的孩子想上中學還考不上呢!”湯之峰聽了李老師的話,又高興又著急。高興的是自己的兒子有出息,著急的是這學費,夥食費從哪來呢?
正當湯之峰一家為學費發愁的時候,聽說沁陽中學為了吸收優秀學生,明令考試成績在前三名的學生免交學費。這個消息讓湯家如逢甘露,立即準備讓湯仲明參加考試,結果考了第一名,全家人都非常高興。他被沁陽中學免費(每學期十二塊銀元)錄取了。新的希望又展現在他的麵前。
河南省立沁陽中學的前身為覃懷書院,一九O二年改為覃懷中學堂,一九O八年更名為懷慶官立中學堂,一九O九年又更名為懷慶府中學堂,一九一三年定名為河南省立沁陽中學,以後又改為河南省立十三中學校。這所學校曆史悠久,師資力量強,曾培養出不少的人才。湯仲明在這裏接觸到更多的老師和同學,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進一步打開了他的眼界。
沁陽中學的圖書館深深地吸引了湯仲明,這裏有較多的藏書,不僅有古籍,也有不少新潮書刊。湯仲明幾乎把所有的課餘時間都泡在圖書館裏,他如饑似渴地博覽群書,他在書海裏暢遊,尋求知識,吸取養料,聚集力量。他像登上了一座座的高山,看得更廣闊更深遠了。他感受最深的是,我們的祖國有那麽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我們的中國——這個曾經雄視千古,四海稱臣的東方大帝國到了近代卻一蹶不振。清朝政府腐敗無能,世界列強對中國發動數百次的侵略戰爭,強加給中國人民一百多個不平等的條約,使當日之中國極貧極弱,受盡欺淩,加上黃河的不斷泛濫,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同時他也從新潮書刊裏了解到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先進的科學和技術。在他為自己的祖國激憤的同時,油然萌生救國救民的決心。他不再是隻為改變自家門風而發奮學習的孩子了,他要振興國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使他熱血沸騰。
湯仲明的這段學習生活也是異常艱苦的。家裏沒有錢為他交夥食費,他就每個星期天回家背一次幹糧,帶點自家醃的鹹菜作夥食。每到開飯的時候,他就將變得很硬的饃用石頭砸碎,用水泡著吃。遇上有時家裏連黑麵做的饃也沒有的時候,他隻好暫時停學,過段時間再上學把功課補起來。但他從未耽誤功課,不能上學的時候,他就在家自學。他每學期考試成績都是第一名或第二名,因此每學期都享受到免交學費的獎勵。
一九一四年湯仲明中學畢業了,畢業文憑上要貼七角錢的印花稅,家裏連這點錢也沒有,東湊西借,停了好長時間才買了印花稅將文憑取了回來。這時的湯仲明已是十七歲的熱血青年,他已經有了明確的人生目標,他要振興國家。今後的路子不管有多難,他也要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