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記敘了世界上第一輛木炭汽車發明過程及其發明人的傳奇人生。史料詳實,文筆生動,引人入勝,發人深省。這本書全部采用真人真事和曆史事實,正是一部具有較高史學價值和教育意義。是盛世修史的一個碩果。
湯仲明先生(1897—1980),河南孟縣人,是我國著名內燃機專家。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農民家庭的苦難生活,使湯仲明先生從小養成了吃苦耐勞品格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立誌為改變祖國貧窮落後麵貌發奮苦讀。1919年,在進步思潮影響下,他懷著“科學救國”的壯誌豪情赴法勤工儉學。先入南台工業學校,後進昂若工業學院學習,獲機械工程師學位畢業後,先後被法國南台火車頭製造廠、巴黎雷諾汽車製造廠、不來格飛機製造廠聘為工程師,為日後科海衝浪,博擊風雲積蓄了豐富的知識和力量。為實現報國理想,他於1926年毅然返回祖國。
回國後被安排到隴海鐵路機修廠任廠長兼工程師,並被焦作工學院(1938年內遷陝西,與北平大學工學院、北洋大學工學院聯合,組成國立西北工學院,1957年又與西安航空學院,即原華東航空學院合並成立西北工業大學)聘為教授。當時世界上石油匱乏,各資本主義列強都在研究替代品。麵對我國完全依賴進口“洋油”的局麵,湯仲明先生更加憂心如焚。他暗下決心攻克這一世界性難題。從1928年起,利用業餘時間自費開展研究,至1931年世界上首輛木炭汽車率先在中國研製成功,在中外引起強烈反響。在楊虎城將軍和於右任先生支持下,迅速將這一成果推廣到全國。1941年發明無曲軸蒸汽動力機皆為支援抗戰作出了重要貢獻。
全國解放後,湯仲明先生更加意氣風發。他先後出任重慶水輪機廠工程師、總設計師、代理總工程師等要職,並被選為重慶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勞動模範。天有不測風雲,1958年,他被錯劃為“右派”,1961年又被誣為“現行反革命”,遭到“開除出廠”、由街道管製勞動的厄運。但是湯仲明先生始終堅信我們黨會糾正這段彎路,團結絕大多數人共同奮鬥,因此始終沒有放鬆為“四化”盡力。當他得知西方國家研製成功三角活塞內燃轉子發動機時,心裏十分著急。在管製勞動的極端困難條件下,自行研究設計出內外燃轉子發動機和半圓凸輪轉子泵(後來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組織上為湯仲明先生平反了冤案,辦理了退休手續。在科學的春天裏,更顯得夕陽燦爛。湯仲明先生完全進入忘我境界。由於極度興奮,極度辛勞,終於在1980年突發腦溢血,倒在了浸透著他的心血的繪圖桌旁,與世長辭。
湯仲明先生的科研成就和他終生嚴謹治學、勇於創新、生命不止,奮鬥不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革命精神,是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在我們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的今天,信感珍貴,應當倍加珍視,努力使它發揚光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
西北工業大學原校長
2003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