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前言

腐敗的清朝政府的統治造成了我國社會近百年來停滯不前,處於落後挨打的地步。自從近代人類出現了政治科學,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1949年才獲得翻身,社會獲得了飛速的進步。但是我國幾千年來落後的習慣勢力,仍在各個方麵阻礙著我國社會前進的步伐。湯仲明先生一生的事跡和坎坷的經曆說明了這個問題,特別是在科技領域方麵體現出來。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進入太平盛世,各地興起編史修誌,我有幸參加。在我們編纂河南交通曆史時,在近代交通史料中,發現了湯仲明先生這個人物。他是三十年代初發明木炭汽車的一位留法歸來的工程師。當時全國有影響的《申報年鑒》、《交通雜誌》、《中國實業》、《道路月刊》等都有記載。與他同時研製木炭汽車的全國知名人士不少,比較著名的有上海的張登儀、安徽的沈宣甲、湖南的柳敏、向德、武漢的高國恕、山西的李文軒等人。河南湯仲明是其中的姣姣者,最先獲得成功。他研製的木炭汽車一九三一年三月達到理想的效果,九月報國民政府實業部立案,並獲專利五年。獲財委獎金一千元。一九三二年在全國推廣使用。木炭汽車在中國風行了近二十年,從三十年代初到五十年代初,為舊中國缺油的窘境度過了一個個難關。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汽油奇缺,除軍車外,民用汽車幾乎全改燒木炭,它為抗日戰爭立下汗馬功勞。那時中國缺油,幾乎完全依賴進口“洋油”過日子。據《申報年鑒》記載:一九三四年我國進口汽油三十萬加侖,值關平銀一千五百萬兩,是國家的一大漏扈。

當時世界上一些缺油的國家,如法國、比利時、日本、奧地利、蘇聯等,也都在研究尋找汽油代用品。法國著手最早,在上個世紀末的一八九四年就成立了“炭素燃料研究會”。那時他們就深感液體燃料之缺乏,從事於木炭瓦斯代替燃料之研究。

全世界、全中國都有人在研究汽油代用品,有的時間長達二三十年,但均未臻完善,達到實用的目的。法國一九二四年就製成以木炭為原料,取其瓦斯代揮發油裝在長途客車上作過試驗。上海張登義一九二七年從法國引進一台以木炭為燃料的下吸式煤氣爐,裝配成上海最早的一輛煤氣車,經向國人介紹,未能推廣開。法國、日本、比利時的試驗品,都多次引進我國上海、南京、湖南等地,但經改裝試用都不理想,達不到實用化價值,唯有湯仲明發明的木炭代油爐,裝到汽車上一問世就得到社會認可,迅速推廣,爭相購置使用。所以湯中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先使木炭汽車達到使用價值、首先使木炭代油爐實用化的第一人。

湯仲明繼木炭代油爐之後,於一九四O年又發明仲明無曲軸蒸汽動力機,仍以木炭或木柴為燃料,可作工廠動力帶動機器,解決照明,還可作小型船隻的推進器,用途很廣,獲經濟部批準十年專利。

解放後,湯仲明在重慶水輪機廠先後擔任工程師、總設計師、代理總工程師等職務。當時中國工業主要是照搬蘇聯的模式。湯仲明沒有原樣照搬,而是加以改進,節省許多原材料。因此,一九五五年被評為重慶市勞動模範。並被選為人民代表、政協委員。但好景不長,一九五八年被錯劃為“右派”,一九六一年又被誣陷為現行“反革命”。被開除廠籍,交派出所居民委員會管製勞動。湯仲明在蒙受不白之冤、政治上遭到毀滅性打擊;經濟上斷絕了來源,連住房都沒有了的情況下,但他的靈魂沒有被扭曲,誌向沒有被改變,那顆熱愛祖國的紅心也沒有退色。當他知道國外搞成三角轉子內燃機,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時,他很著急。他決心將自己醞釀了幾十年的內外燃轉子發動機和半圓凸輪轉子泵設計出來,趕上並超過他們。(從理論上看圓心轉子就是優於三角轉子)每天勞動之餘,他就在那間隻有七八平方米、四麵透風的竹笆木屋裏進行艱難的設計。早晚就在屋外一個用磚頭壘的土堆上,放一塊木板代替繪圖板進行設計,經過多年的艱難曆程,任勞任怨,苦心鑽研,精心設計,終於先後設計出“內外燃轉子發動機”和“半圓凸輪轉子泵”兩項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機器。他曾將自己的設計送交有關部門和領導看,但由於他的處境,兩頂嚇人的政治大帽子在頭上戴著,誰也不敢接受他的設計。盡管如此,他仍百折不撓,忍辱負重,毫不氣餒,到處求告十幾年,從沒有恢心喪氣過。

一九七七年他回到老家河南孟縣,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縣科委具體安排試製第一代轉子機和轉子泵,轉子泵已取得很好效果。

一九七九年湯仲明的錯案得以平反,沉冤得到昭雪,被收回原廠,恢複名譽,辦理退休手續,還補發了工資。讓他搬到大坪小女兒湯三生家居住,以便照顧。湯仲明本可坐享清福,安度晚年。但這位年過八旬,銀發蒼蒼,行動已不很方便的老工程師,卻不甘心把自己的技術帶進火葬場一起燒掉。而決心要為祖國的“四化”再添磚加瓦,為祖國的第二個科學的春天競放奇葩,以償平生宿願。他積極籌組重慶市退休工程師協會,以便退休工程技術人員再獻餘熱。他擔任該協會的副理事長。真是“老牛自知時日短,不用揚鞭自奮蹄”。

一九八O年元月,重慶市沙坪壩工業局撥款兩萬元,支持他試製“轉子泵”。他得知消息,非常高興,也很激動,連夜趕繪配件圖紙,一連數天,忘寐廢食,夜以繼日,終因年老體衰,用腦過度,而突發腦溢血,病倒在工作崗位上,經搶救無效,於元月十四日晚與世長辭。在昏迷中還叨念著圖紙送出去了沒有?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隻可惜事業未竟身先逝,遺願留人間。幸虧有退休工程師協會摯友錢辟蒙工程師,接替他的工作繼續試驗。又經過艱難曲折的多年努力奮鬥,終於試製成功“半圓凸輪轉子泵”,一九九O年四月獲國家發明專利。“內外燃轉子發動機”也於2007年5月9日被批準為國家專利,希望有識之士繼續開發利用。

偉大的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堅強的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黃河流經七個省,一瀉五千四百六十多公裏。造就了三萬多平方公裏的華北大平原。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豪傑在這裏拚搏,多少壯麗的詩篇在這裏譜寫,多少發明創造在這裏問世,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在這裏上演。被我們稱為母親河的黃河,孕育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哺育著勤勞、善良、智慧的華夏兒女。為了這片沃土,多少仁人誌士為之奮鬥犧牲,多少才華橫溢的傑出人物為之嘔心瀝血。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國經曆了無盡的坎坷,我們的民族遭受過列強的淩辱,正是我們的人民不屈的抗爭,不懈的奮鬥,曆盡磨難,終於改變了祖國的命運,走上了民富國強的康莊大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偉大詩人李白的詩句正是我們民族百折不撓,執著追求,勇往直前的生動寫照。

十八世紀末,在黃河中遊北岸的一個小村莊裏,成長起一位中國科學家——湯仲明。他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憑著自己的聰明智慧與勤奮,終於衝出農村,跨出國門到法國留學深造,而後滿懷“科學救國”宏誌毅然回國,克服重重困難,獻身科技,於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發明木炭汽車,解決了當時我國依賴進口“洋油”的困難,為抵抗日本帝國主義做出了重要貢獻。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又不斷地有所發明創造,六七十年代,他忍辱負重,在惡夢般的日子裏仍然孜孜以求,百折不撓地醉心於科技研究,奇跡般的設計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轉子泵,轉子發動機。他像愛迪生一樣,不斷地研究是為了不斷的創業,不斷地發明與創造是為了造福於人民,報效國家。湯仲明的功績在中國的交通史上,在中國的科技史上留下了一道永不磨滅的閃光印記。

湯仲明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艱辛,為了實現科技救國的偉大理想,他是怎樣的勤奮?怎樣的執著?怎樣的堅韌不拔?他對祖國有多麽的赤誠?對科技事業有多麽的熱愛?讓我們追溯先生的人生軌跡去尋找正確答案吧!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西安事變實錄
6漢武大帝
7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