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長安城內,名刹林立,這些寺院不但建築宏麗,而且殿宇內講究壁畫裝飾,大都利用壁畫藝術,進行宗教宣傳。在大慈恩寺內,更是壁畫紛呈,璀璨奪目。且多是當時的名家所作。因而馳譽京都,據載在這裏就有吳道子、尹琳、閆立本、尉遲乙僧、鄭虔、王維等諸名家的作品,分布在塔內外、寺內各處殿亭廊廡的牆壁上。最著稱的在慈恩寺東院就有南宗之祖的王維和廣文館博士鄭虔畫的壁畫,時人號為“三絕”。尉遲乙僧在塔前畫的義凹垤花,西麵畫的千手千眼菩薩,都精妙之極。
大慈恩寺出土的蓮花方磚唐代盛行宣揚虔心念佛,就可往生極樂世界的淨土宗。淨土宗又用抄寫散發《阿彌陀經》畫“變相”壁畫。進行宣傳。特別是利用:“地獄變相”中的凶神惡煞,陰慘肆毒,又用“淨土變相”中西方今大慈恩寺大殿內的文殊菩薩塑像極樂世界的幻像,以引導世人行善而得入天堂享福。以達到世人棄惡從善的目的。這些宗教傳播,得到統治者的支持,故這種“變相”內容的壁畫,風糜一時。同時也的確發揮了它的宣傳作用。號稱“畫聖”的吳道子,就曾為長安景公寺畫過“地獄變”。由於陰森可怖,京師群眾看後都“懼罪修福”,致使東西兩市的肉食都賣不出去。
據唐段成式的《寺塔記》載:在慈恩寺有個名法力的大和尚,時常捧著香爐,觀看寺內各處殿亭廊廡牆壁上的壁畫。迂見有變相內容的地方,就虔誠地捧爐禱祝。可見在慈恩寺內有不少淨土宗“變相”內容的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