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玄奘最得意的門人窺基,稱作“三車和尚”。說窺基每出行,必以三車自隨,一車載佛經,一車自乘,一車則載家伎、女仆和酒肉。德高望重,虔誠嚴謹的玄奘,當然不會容許他的門下,有這樣不守佛門清規戒律的弟子。
原來玄奘的門下,號稱弟子三千。而其中直紹其傳,又能發揚光大的就數窺基。他勤奮好學、才華橫溢。玄奘對他特別器重,並悉心傳授教誨。他十七歲隨玄奘出家,二十五歲就正式參與玄奘主持的譯務。不久他即與神昉、嘉尚、普光等,成為譯場的台柱,被譽為“四哲”。他二十八歲,即參譯《成唯識論》。原來玄奘打算將印度瑜伽學派對《唯識三十論》的十家注釋,分別一一譯出,並想由神昉潤色、嘉尚執筆、普光撿文、窺基篡義。但窺基則向玄奘建議:將十家的注釋柔和起來,成為一部,作出定解,以免後人無所適從。並要求由他獨自負責。玄奘接受了他的建義,他對十家的疏義,采取以護法注釋為主,加以決擇組識,窺基以這種獨創糅譯體裁,出色地完成了《成唯識論》的編譯,作出了創造性的貢獻,後來窺基又為《成唯識論》作《述論》和《樞要》以闡發精義。窺基對玄奘的學說,不但能融會貫通,而且頗多闡發,寫有成百篇論疏,故有“百本疏主”的美號。玄奘逝世後,學人多以窺基為玄奘的繼承者,講習時以他的論點作為根據,成為奘門法相唯識之學的權威,為國內外佛徒同所景仰。所以可能由於玄奘對他特別倚重和他的突出成就,而招致猜忌。因而遂有“三車和尚”的誣詞。
當然“三車和尚”的惡稱,也是事出有因的。原來當初玄奘要收將門之後的窺基為徒時,聰敏年少的窺基,曾抗言聲稱:“若要我出家為僧,就必須容許我娶妻生子,不禁酒肉。”玄奘喜歡他聰慧過人,深信他一定繼承自己所學,所以佯稱答應他的條件。這段舊事,可能竟成為中傷他的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