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9節

  傳

  九年春,宋公使樂大心盟於晉1,且逆樂祁之屍。辭,偽有疾。乃使向巢如晉盟2,且逆子梁之屍3.子明謂桐門右師出4,曰5:“吾猶衰絰6,而子擊鍾7,何也?”右師曰:“喪不在此故也8.”既而告人曰:“己衰絰而生子9,餘何故舍鍾?”子明聞之,怒,言於公曰:“右師將不利戴氏10.不肯適晉,將作亂也。不然,無疾11.”乃逐桐門右師12.

  1宋公:指宋景公。2向巢:向戌之子。3子梁:即樂祁。宋大夫,上年卒於晉,晉止其屍。4“子明”句:右師至子明之舍,子明逐之使出。子明:樂溷,樂祁之子。謂:使。桐門右師:樂大心。子明族父。5以下為子明謂樂大心之言。6衰絰(cuīdié):古代居喪之服。衰:喪服,以一方麻布綴於上衣當心之處,謂之衰(此衰唯為父母服喪用之)。喪服之上衣亦稱衰。絰:服喪所係之帶,以麻為之,在首為首絰,在腰為腰絰。7“而子”二句:子明怒其不逆父喪,因責其無同族之恩。8言喪在晉。

  9己:自己。指子明。10戴氏:戴公之族。此指宋國公族。11不然,無疾:謂若無作亂之意,何故假裝有病而辭使命?12逐右師在明年,《傳》終言之。

  鄭駟歂殺鄧析1,而用其《竹刑》2.君子謂子然於是不忠3.苟有可以加於國家者4,棄其邪可也5.《靜女》之三章6,取彤管焉。《竿旄》7“何以告之”,取其忠也。故用其道,不棄其人。《詩》雲8:“蔽芾甘棠9,勿翦勿伐,召伯所茇10.”思其人,猶愛其樹,況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11?子然無以勸能矣!

  1駟歂(chuǎn):鄭執政之卿。鄧析:鄭大夫。2《竹刑》:鄧析所作刑書,因書於竹簡,故稱《竹刑》。3謂:以為。子然:駟歂之字。4加:益。5棄:置。指赦免。6“靜女”句:言詩人喜愛美人,及於美人所贈之彤管。此謂《竹刑》有益於國,亦當赦鄧析之惡。《靜女》:《詩·邶風》篇名。7《竿旄》:《詩·鄘風》篇名。今本作“幹旄”。何以告之:謂願告人以善道。8《詩》雲:引文出自《詩·召南·甘棠》。9蔽芾:形容茂盛。甘棠:棠,喬木之名,有白、赤兩種。白棠即甘棠,也稱棠梨。10召伯:召公奭。茇(bá):止息之舍。召公巡行南國,舍於甘棠之下,以布文王之政。後人思其德,故愛其樹而不忍傷。11恤:顧。

  夏,陽虎歸寶玉、大弓。書曰“得”1,器用也2.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3.

  六月,伐陽關4.陽虎使焚萊門5.師驚6,犯之而出,奔齊,請師以伐魯,曰:“三加7,必取之。”齊侯將許之8.鮑文子諫曰9:“臣嚐為隸於施氏矣10,魯未可取也。上下猶和,眾庶猶睦11,能事大國,而無天災,若之何取之?陽虎欲勤齊師也12,齊師罷,大臣必多死亡,己於是乎奮其詐謀13.夫陽虎有寵於季氏,而將殺季孫,以不利魯國,而求容焉14.親富不親仁,君焉用之?君富於季氏,而大於魯國,茲陽虎所欲傾覆也。魯免其疾15,而君又收之,無乃害乎!”齊侯執陽虎,將東之16.陽虎願東17,乃囚諸西鄙。盡借邑人之車,鍥其軸18,麻約而歸之19.載蔥靈20,寢於其中而逃。追而得之,囚於齊。又以蔥靈逃,奔[宋,遂奔]晉21,適趙氏。仲尼曰:“趙氏其世有亂乎22!”

  1書曰:以下解釋《春秋》書“得寶玉、大弓”的意思。2器用:器物,器具。器、用同義。3用:指供祭祀與食用。4伐陽關:討陽虎。陽關:魯地,在今山東泰安市東南六十裏。5萊門:陽關邑門。6魯師驚懼。7加:加兵。8齊侯:指齊景公。9鮑文子:鮑國。10為隸:為臣。鮑國曾為施孝叔家臣。11眾庶:大眾。12勤:勞。13己:指陽虎。14求容:求自容。15疾:患。16東:置於齊之東鄙。17陽虎願東:陽虎欲西奔晉,而詐言願東。18鍥:刻。19麻約:用麻纏結車軸刻損之處。陽虎以此防齊人追趕。20蔥靈:有圍幔的車。其車前後有遮蔽,兩邊開窗,窗中豎木,謂之靈。蔥:通“窗”。21奔宋,遂奔晉:原本無“宋遂奔”三字,據阮元《校勘記》、楊伯峻說補。22其:將。

  秋,齊侯伐晉夷儀1.敝無存之父將室之2,辭,以與其弟,曰:“此役也不死,反必娶於高、國3.”先登4,求自門出,死於霤下。東郭書讓登5,犁彌從之,曰:“子讓而左,我讓而右,使登者絕而後下6.”書左,彌先下7.書與王猛息8.猛曰:“我先登。”書斂甲9,曰:“曩者之難10,今又難焉!”猛笑曰:“吾從子11,如驂之靳。”

  晉車千乘在中牟12,衛侯將如五氏13,卜過之14,龜焦15.衛侯曰:“可也16.衛車當其半,寡人當其半,敵矣。”乃過中牟。中牟人欲伐之。衛褚師圃亡在中牟,曰:“衛雖小,其君在焉,未可勝也。齊師克城而驕17,其帥又賤,遇,必敗之。不如從齊。”乃伐齊師,敗之18.齊侯致禚、媚、杏於衛19.

  齊侯賞犁彌,犁彌辭曰:“有先登者,臣從之。皙幘而衣狸製20.”公使視東郭書,曰:“乃夫子也,吾貺子21.”公賞東郭書,辭曰:“彼,賓旅也22.”乃賞犁彌。

  齊師之在夷儀也,齊侯謂夷儀人曰:“得敝無存者,以五家免23.”乃得其屍。公三襚之24,與之犀軒與直蓋25,而先歸之。坐引者26,以師哭之,親推之三27.

  1“齊侯”句:齊為衛伐夷儀。夷儀:地名,在今河北邢台市西。2敝無存:齊人。室之:為之娶妻。3高、國:高氏、國氏,齊之世卿。4“先登”三句:既入城,與夷儀人戰,而死於屋簷之下。霤:簷下滴水之處。5東郭書:與下文犁彌皆齊大夫。讓:喧,喧呼。凡人相責讓,則其聲喧嘩,故讓有喧義。6“使登”句:使登者盡而後齊下。7彌先下:犁彌從登城處先下。8王猛:即犁彌。息:戰罷休息。9斂甲:斂甲而起,欲擊猛。10之:已。難:惡。11“吾從”二句:謂己隨東郭書之後。驂:驂馬。古代一車四馬,兩邊的馬稱驂,中間的馬稱服。靳:服馬當胸之革帶。車前行時,驂馬之首,與服馬之胸(靳所在之處)平齊。12中牟:晉邑,在今河北邢台、邯鄲之間。

  13五氏:地名,在今河北邯鄲市西。14卜過之:占卜經過中牟的吉凶。15龜焦:龜甲被燒焦而不成兆。古人以為不吉。

  16“可也”四句:衛侯與晉結怨甚深,不顧占卜結果,欲以身當晉五百乘。17城:指夷儀。18敗之:據哀公十五年《傳》,此役獲齊車五百乘。19“齊侯”句:齊致邑於衛,答謝衛從己伐晉。禚(zhuó):在今山東濟南市長清區。媚:在今山東禹城市。杏:在今山東茌平縣。三邑皆在齊之西界。20皙幘(zé):牙齒白而整齊。幘:《說文》:“遊,齒相值也,……《春秋傳》曰:‘皙遊。’”狸製:狸裘。製:衣服之通稱。21貺(kuàng):賜。22賓旅:羈旅之臣。23以五家免:以五家給得其屍者,而免其役事。24襚:給死者穿衣服。自死至殯,有襲、小斂、大斂,三次加衣,以示禮敬。25犀軒:以犀皮為飾之車。古代大夫以上乘軒。直蓋:高蓋。蓋:車蓋。此句謂賜予殉葬之車。26坐引者:停喪車以盡哀。君主哭臨,挽車者不敢站立,故坐(雙膝跪地,臀部置於腳跟之上)。27親推之三:齊侯親推喪車之輪三轉。

  經

  十年春1,王三月,及齊平2.

  夏,公會齊侯於夾穀3.

  公至自夾穀。

  晉趙鞅帥師圍衛。

  齊人來歸鄆、晅、龜陰田4.

  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圍郈5.

  秋,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圍郈6.

  宋樂大心出奔曹。

  宋公子地出奔陳。

  冬,齊侯、衛侯、鄭遊速會於安甫7.

  叔孫州仇如齊。

  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鄗出奔陳8.

  1十年:公元前500年。2平:和,和解。此前齊、魯屢相侵伐。3夾穀:齊地,在今山東淄川西南。4鄆、晅、龜陰:三邑皆汶陽之地,上年陽虎以此奔齊。鄆在今山東鄆城縣東十六裏,晅在今山東肥城市南,龜陰在新泰市西南。5郈(hòu):叔孫氏食邑,在今山東東平縣東南。6夏圍郈弗克,故複圍之。7安甫:地名,未詳何處。《公羊傳》作“鞌”。8《傳》在叔孫州仇如齊前,《經》書於後,從告。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