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8節

  傳

  二十八年春,公如晉1,將如乾侯,子家子曰:“有求於人,而即其安2,人孰矜之3?其造於竟4.”弗聽。使請逆於晉。晉人曰:“天禍魯國,君淹恤在外5.君亦不使一個辱在寡人6,而即安於甥舅7,其亦使逆君8?”使公複於竟,而後逆之。

  1公如晉:齊侯輕視昭公,故如晉。2即其安:貪圖安逸。指先往乾侯。即:就。3矜:憐。4造於竟:至魯國邊境待命。5淹:久。恤:憂。6“君亦”句:謂不先向晉國通報。一個:一人。指單個使者。敦煌寫本(P暢2540)“個”作“介”,義同。在:存,存問。7甥舅:指齊國。魯與齊有婚姻關係。8“其亦”句:難道還要到齊國去迎接你嗎?謂晉國事先不知昭公將至。其:豈。

  晉祁勝與鄔臧通室1.祁盈將執之,訪於司馬叔遊2.叔遊曰:“鄭書》有之3:‘惡直醜正4,實蕃有徒。’無道立矣,子懼不免。《詩》曰5:‘民之多辟6,無自立辟。’姑已7,若何?”盈曰:“祁氏私有討,國何有焉8?”遂執之9.祁勝賂荀躒,荀躒為之言於晉侯。晉侯執祁盈。祁盈之臣曰:“鈞皆將死10,憖使吾君聞勝與臧之死也以為快11.”乃殺之。夏六月,晉殺祁盈及楊食我12.食我,祁盈之黨也,而助亂,故殺之。遂滅祁氏、羊舌氏13.

  初,叔向欲娶於申公巫臣氏14,其母欲娶其黨15.叔向曰:“吾母多而庶鮮16,吾懲舅氏矣17.”其母曰:“子靈之妻殺三夫、一君、一子18,而亡一國、兩卿矣19,可無懲乎?吾聞之:甚美必有甚惡。是鄭穆少妃姚子之子20,子貉之妹也21.子貉早死22,無後,而天鍾美於是23,將必以是大有敗也24.昔有仍氏生女25,黰黑26,而甚美,光可以鑒27,名曰玄妻28.樂正後夔取之29,生伯封,實有豕心,貪婪無饜,忿纇無期30,謂之封豕31.有窮後羿滅之32,夔是以不祀。且三代之亡、共子之廢33,皆是物也34.女何以為哉35?夫有尤物36,足以移人。苟非德義,則必有禍。”叔向懼,不敢取。

  平公強使取之,生伯石。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謁諸姑37,曰:“長叔姒生男38.”姑視之,及堂,聞其聲而還,曰:

  “是豺狼之聲也。狼子野心。非是,莫喪羊舌氏矣39.”遂弗視。

  1祈勝:與下文鄔臧皆祁盈家臣。通室:易妻。2司馬叔遊:司馬叔侯之子。3《鄭書》:古書名。4“惡直”二句:嫉恨正直者,多有其人。惡與醜、正與直都是同義詞。蕃:多。徒:黨。5《詩》曰:引文出自《詩·大雅·板》。6“民之”二句:謂人多邪僻,不可自立法度,以危及自身。前“辟”字釋為“邪僻”,後“辟”字釋為“法”。7姑:且。已:止。8國何有焉:言討家臣,與國家無關。9以其專戮。10鈞:同。11憖(yìn):寧,寧可。12楊食我:叔向之子伯石。楊為叔向食邑。13羊舌氏:即楊氏。14“叔向”句:叔向欲娶申公巫臣與夏姬所生之女。巫臣在楚時為申公,適晉為邢大夫。15欲娶母家之人。16母:諸母。指父之妾媵。庶:父之庶子。17懲:戒。此句謂舅氏家女少生育。據《列女傳》、《論衡》,叔向之父娶同姓之女。18子靈:巫臣。三夫:子蠻(夏姬初嫁之夫)、禦叔(夏姬再嫁之夫,夏征舒之父)、襄老(楚連尹)。成公二年《傳》謂夏姬“夭子蠻,殺禦叔”。一君:指陳靈公。一子:夏征舒。19一國:陳國。兩卿:孔寧、儀行父。20鄭穆:鄭穆公。敦煌寫本(P暢2540)有“公”字。21子貉:鄭穆公子,名夷。22子貉早死:鄭靈公於魯宣公四年(公元前605年)繼位,當年即被殺。23鍾:聚。24“將必”句:即甚美必有甚惡之意。將必:必,必定。將、必同義。25有仍:古諸侯。26黰(zhěn)黑:頭發濃密烏黑。黰:通“鬒”。頭發稠密。27光可以鑒:其發有光,可以照人。28因其頭發烏黑。玄:黑。29後夔:大康、中康時君主,為舜時樂正夔之後裔,世襲為典樂之官,亦名夔。30忿纇(lèi):狷急暴戾。纇:戾。期:通“綦”。極。31封豕:大豬。32有窮:國名。後羿:有窮國君長,名羿。33三代之亡:夏桀寵幸妹喜,殷紂寵妲己,周幽王寵褒姒,而皆亡其國。共子之廢:晉共太子(獻公之太子申生),因其父寵愛驪姬而被廢。34是物:指美女。35何以為:為何娶之?為:乎。表示疑問語氣。36尤物:美女。物之特異者稱尤。37子容之母:伯華之妻,叔向之嫂。謁:告。姑:丈夫之母。伯華之母也即叔向之母。38長叔姒:指叔向之妻。兄弟之妻相稱為姒。39莫:無指代詞。無人。

  秋,晉韓宣子卒1.魏獻子為政2.分祁氏之田以為七縣3,分羊舌氏之田以為三縣4.司馬彌牟為鄔大夫5,賈辛為祁大夫6,司馬烏為平陵大夫7,魏戊為梗陽大夫8,知徐吾為塗水大夫9,韓固為馬首大夫10,孟丙為盂大夫11,樂霄為銅鞮大夫12,趙朝為平陽大夫13,僚安為楊氏大夫14.謂賈辛、司馬烏為有力於王室15,故舉之。謂知徐吾、趙朝、韓固、魏戊,餘子之不失職能守業者也16.其四人者17,皆受縣而後見於魏子18,以賢舉也。

  魏子謂成帟19:“吾與戊也縣,人其以我為黨乎?”對曰:“何也?戊之為人也,遠不忘君20,近不逼同21,居利思義22,在約思純23,有守心而無淫行24,雖與之縣,不亦可乎?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25,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皆舉親也。夫舉無他,唯善所在,親疏一也。《詩》曰26:‘唯此文王27,帝度其心。莫其德音28,其德克明。克明克類29,克長克君。王此大國,克順克比30.比於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31,施於孫子32.’心能製義曰度33,德正應和曰莫34,照臨四方曰明35,勤施無私曰類,教誨不倦曰長,賞慶刑威曰君,慈和遍服曰順,擇善而從之曰比,經緯天地曰文36.九德不愆37,作事無悔,故襲天祿38,子孫賴之。主之舉也39,近文德矣,所及其遠哉40!”

  賈辛將適其縣,見於魏子。魏子曰:“辛來!昔叔向適鄭,鬷蔑惡41,欲觀叔向,從使之收器者42,而往,立於堂下,一言而善。叔向將飲酒,聞之,曰:‘必鬷明也43.’下,執其手以上,曰:昔賈大夫惡44,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禦以如皋45,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賈大夫曰:才之不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夫46!”今子少不揚47,子若無言,吾幾失子矣。言[之]不可以已也如是48!遂如故知。今女有力於王室49,吾是以舉女。行乎!敬之哉!毋墮乃力50!

  仲尼聞魏子之舉也,以為義,曰:“近不失親51,遠不失舉52,可謂義矣!”又聞其命賈辛也,以為忠:“詩》曰53:‘永言配命54,自求多福。’忠也。魏子之舉也義,其命也忠,其長有後於晉國乎55!”

  1韓宣子:韓起。2魏獻子:魏舒。3七縣:鄔、祁、平陵、梗陽、塗水、馬首、盂。4三縣:銅鞮、平陽、楊氏。

  5鄔:在今山西介休市東北二十七裏。6祁:在今山西祁縣東南。7平陵:在今山西汶水縣東北二十裏。8梗陽:在今山西清徐縣。9塗水:在今山西晉中市榆次區西南二十裏。10韓固:韓起之孫。馬首:在今山西平定縣東南十五裏。11盂:在今山西盂縣。12銅鞮:在今山西沁縣南。13趙朝:趙勝曾孫。平陽:在今山西臨汾市。14楊氏:在今山西洪洞縣東南十八裏。15謂:以為,認為。賈辛、司馬督(即司馬烏)帥師納敬王,見二十二年《傳》。16餘子:卿嫡子之母弟。17四人:司馬彌牟、孟丙、樂霄、僚安。18受縣而見魏子,以明不以私舉。19成帟:晉大夫。20遠:疏遠。21同:同位。22居利思義:言不苟得。23在約思純:言遭困而無苟且之行。約:窮困。24淫行:指違禮之事。25光:大。26《詩》曰:引文出自《詩·大雅·皇矣》。27唯此文王:今本《詩經》作“維此王季”。28莫:靜,安。德音:美德。29類:施而無私。30比:親近而不苟從。31祉:福。32施(yì):延及。孫子:子孫。33製義:遵從法度。製:從。34莫:安。35照臨:照耀。二字同義。36經緯相錯而成文。37九德:指上文所言度、莫、明、類、長、君、順、比、文。38襲:受。祿:福。39主:公卿大夫之稱。40其:將。41惡:相貌醜惡。42“從使”句:跟隨所使收斂器具之人。43鬷(zōng)明:即鬷蔑,又稱“然明”。44賈大夫:賈國之大夫。45禦以如皋:禦其妻至澤邊。皋:澤。也指澤邊之地。46夫:句末語氣詞,表示感歎或疑問語氣。

  47不揚:其貌不顯揚。48原本無“之”字,據阮元《校勘記》及敦煌寫本(P暢2540)、(P暢2981)補。49力:功。50墮:同“隳”。毀損。乃:第二人稱代詞。力:功。51親:指魏戊。

  52舉:當舉者。53《詩》曰:引文出自《詩·大雅·文王》。54永言配命:言合於天理。永:長。言:句中語助詞,無義。配:合。命:天理。55“其長”句:言其後嗣將長享晉祿。

  冬,梗陽人有獄,魏戊不能斷,以獄上1.其大宗賂以女樂2,魏子將受之。魏戊謂閻沒、女寬曰3:“主以不賄聞於諸侯,若受梗陽人,賄莫甚焉。吾子必諫!”皆許諾。退朝,待於庭4.饋入,召之。比置5,三歎。既食,使坐。魏子曰:

  “吾聞諸伯叔,諺曰:‘唯食忘憂6.’吾子置食之間三歎,何也?”同辭而對曰:“或賜二小人酒7,不夕食8.饋之始至,恐其不足,是以歎。中置9,自咎曰:‘豈將軍食之而有不足10?’是以再歎。及饋之畢,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11,屬厭而已。”獻子辭梗陽人12.

  1以獄上:將案件上報魏舒。2大宗:古代宗法製度,以嫡長子繼承製為基礎,分大宗、小宗。凡始封者之嫡長子,其子孫亦以嫡長子世世繼承者,為大宗。此指宗子所在之宗。女樂:歌舞伎。3閻沒、女寬:皆晉大夫。4待於魏子之庭。5比:及。置:放置食品。6《禮記·曲禮上》雲“當食不歎”,《國語·晉語九》雲“唯食可以忘憂”,與此義近。7或:有人。8不夕食:昨日未進晚餐。言饑甚。9中置:放置一半時。10“豈將軍”句:《國語·晉語九》作“豈主之食而有不足”,疑傳文“食之”二字誤倒。11“願以”二句:言小人隻求腹飽,君子之心,亦應如此。屬:但。已:止。12辭其財貨。

  經

  二十有九年春1,公至自乾侯2,居於鄆3.

  齊侯使高張來唁公4.

  公如晉,次於乾侯。

  夏四月庚子5,叔詣卒。

  秋七月。

  冬十月,鄆潰6.

  1二十有九年:公元前513年。2乾(gān)侯:晉邑,在今河北成安縣東南三十裏。3鄆:指西鄆。魯邑,在今山東鄆城縣東。4高張:高偃之子。唁公:對昭公奔波在外表示慰問。

  5庚子:五日。6潰:民潰散叛公。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