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
十八年春,王二月乙卯1,周毛得殺毛伯過而代之。萇弘曰2:“毛得必亡。是昆吾稔之日也3,侈故之以4.而毛得以濟侈於王都,不亡何待5!”
1乙卯:十五日。2萇弘:周大夫。3昆吾:祝融之後,陸終次子,為夏伯。稔:通“玨”。殺。昆吾、夏桀於乙卯日同時被殺。4侈故之以:以侈故。侈:淩駕於人。《說文》段注:“凡自多以淩人曰侈。”5為二十六年毛伯奔楚《傳》。
三月,曹平公卒1.
1為會葬見原伯起本。
夏五月,火始昏見1.丙子2,風。梓慎曰3:“是謂融風4,火之始也5.七日6,其火作乎?”戊寅7,風甚。壬午,大甚。宋、衛、陳、鄭皆火。梓慎登大庭氏之庫以望之8,曰:“宋、衛、陳、鄭也。”數日,皆來告火。
裨灶曰9:“不用吾言10,鄭又將火。”鄭人請用之,子產不可11.子大叔曰12:“寶以保民也。若有火13,國幾亡14.可以救亡,子何愛焉15?”子產曰:“天道遠16,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17,豈不或信?”遂不與。亦不複火。
鄭之未災也,裏析告子產曰18:“將有大祥19,民震動,國幾亡。吾身泯焉20,弗良及也21.國遷22,其可乎?”子產曰:“雖可,吾不足以定遷矣23.”及火,裏析死矣,未葬,子產使輿三十人遷其柩24.
火作,子產辭晉公子、公孫於東門25,使司寇出新客26,禁舊客勿出於宮27.使子寬、子上巡群屏攝28,至於大宮29.使公孫登徙大龜30,使祝史徙主祏於周廟31,告於先君。使府人、庫人各儆其事32.商成公儆司宮33,出舊宮人34,置諸火所不及。司馬、司寇列居火道35,行火所焮36.城下之人伍列登城37.明日,使野司寇各保其征38,郊人助祝史除於國北39,禳火於玄冥、回祿40,祈於四鄘41.書焚室而寬其征42,與之材43.三日哭44,國不市45.使行人告於諸侯46.
宋、衛皆如是。
陳不救火,許不吊災,君子是以知陳、許之先亡也47.
1火始昏見:大火星(心宿)於黃昏時出現於南方。2梓慎:魯之日官。3丙子:七日。4融風:東北風。5火之始也:融風為木,木為火之母,故曰“火之始”。6七日:從丙子至壬午七日。壬午為水火會合之日,水不勝火,故知火當作。7戊寅:九日。8大庭氏之庫:大庭為古國名,在魯城內,為魯庫所在地,地勢高聳,故登以望氣。9裨灶:鄭大夫,為當時著名天文家。10“不用”二句:上年裨灶欲用瓘斝玉瓚禳火,今複請用之。11子產:公孫僑。12子大叔:遊吉。13有:通“又”。14幾:危。15愛:吝惜。16“天道”四句:謂天道(自然之道)幽遠,渺不可及,非人所能盡知。17“是亦”二句:裨灶多言,亦有偶爾言中者。亦:隻,隻是。18裏析:鄭大夫。19大祥:大災禍。祥:吉凶之征兆。20泯:滅。指死。21弗良及:謂先災而死。良:能。22國:指都城。23“吾不足”句:天災難料,非遷都可免,故托言以辭之。24輿:車士。25“子產”句:晉人新來,未入城,因災辭之,不使入。26新客:新來聘者。27宮:室。指客館。28子寬、子上:皆鄭大夫。子寬名遊速,遊吉之子。屏攝:祭祀之神位。29大宮:鄭祖廟。
30公孫登:鄭開卜大夫。大龜:龜用以占卜,為古人所重。
31主祏(shí):供奉神主的石函。祏:藏木主的石函。周廟:周厲王廟。合群公神主於祖廟,為便於救護。32府人、庫人:看守財物、兵甲的官吏。儆:戒,戒備。33商成公:鄭大夫。司宮:宦官之長。34舊宮人:先君之宮女。35列居火道:排列在火所經行之處,以備非常。36行:巡行。焮(xīn):燒灼。37伍列登城:編伍登城。38野司寇:縣士。保:監護。征:所征發之徒役。39郊人:郊內鄉之長官。除:掃除場地為祭祀之壇。國北:都城之北。北方為陰氣所聚之處,故祭之以禳火。40禳:祈禱以求消除災殃。玄冥:水神。回祿:火神。41鄘:城牆。土屬陰,故祈之以除災。42“書焚”句:登記被燒之房舍,減免其賦稅。43材:建築材料。44三日哭:以示憂戚。45不市:停止交易。46行人:掌迎送通使之官。47“君子”句:哀公十七年,楚滅陳;定公六年,鄭滅許。
六月,鄅人藉稻1,邾人襲鄅。鄅人將閉門,邾人羊羅攝其首焉2,遂入之,盡俘以歸。鄅子曰:“餘無歸矣。”從帑於邾3,邾莊公反鄅夫人,而舍其女4.
1鄅人:指鄅君。藉:蹈,踐踏。2攝:持,挾持。3帑:妻子。4舍:釋放。
秋,葬曹平公。往者見周原伯魯焉1,與之語,不說學2.歸以語閔子馬。閔子馬曰:“周其亂乎!夫必多有是說3,而後及其大人4.大人患失而惑5,又曰:‘可以無學,無學不害。’不害而不學6,則苟而可7,於是乎下陵上替8,能無亂乎?夫學,殖也9.不學,將落10.原氏其亡乎11!”
1原伯魯:周大夫。2說:同“悅”。3是說:不學之說。4大人:在位者。5“大人”句:謂在上者患民失為學正道而生惑亂。6不害而不學:以不學為無害,因而不學。7苟:苟且,馬虎。8下陵上替:謂上下皆衰敗。陵、替同義,皆淩遲之意。9夫學,殖也:為學如同植物生長。殖:長。10落:草木零落。此指衰敗。11二十九年,京師殺原伯魯之子。
七月,鄭子產為火故,大為社1,祓禳於四方2,振除火災3,禮也。乃簡兵大蒐4,將為蒐除5.子大叔之廟在道南,其寢在道北6,其庭小7,過期三日,使除徒陳於道南廟北8,曰:“子產過女9,而命速除,乃毀於而鄉10.”子產朝,過而怒之,除者南毀11.子產及衝12,使從者止之,曰:“毀於北方13.”
火之作也,子產授兵登陴14.子大叔曰:“晉無乃討乎?”子產曰:“吾聞之,小國忘守則危15,況有災乎!國之不可小16,有備故也。”
既,晉之邊吏讓鄭曰:“鄭國有災,晉君、大夫不敢寧居17,卜筮走望18,不愛牲玉。鄭之有災,寡君之憂也。今執事姪然授兵登陴19,將以誰罪?邊人恐懼,不敢不告。”子產對曰:“若吾子之言,敝邑之災,君之憂也。敝邑失政,天降之災,又懼讒慝之間謀之20,以啟貪人,薦為敝邑不利21,以重君之憂。幸而不亡,猶可說也22.不幸而亡,君雖憂之,亦無及也23.鄭有他竟24,望走在晉。既事晉矣,其敢有二心?”
1為:作,造。社:土地廟。2祓禳:去除災患的儀式。
3振除:消除。振:棄。振、除義同。4簡:選擇。蒐:檢閱,閱兵。5蒐除:為檢閱清除場地。6寢:宗廟藏衣冠之處。
7庭:寢廟之庭。8除徒:清除場地之徒卒。9女:此。
10而:爾。鄉:向。除徒所向,乃廟之所在。11南毀:南向毀廟。12衝:縱橫交錯的大路。13北方:寢之所在。14授兵:分發兵器。登陴(pí):登上城牆。陴:城上矮牆,設有孔穴,可以窺外。15則:必。16小:被人小看。17寧居:安居。18走望:至晉國望祀之山川祭祀。望:謂望祭(遙望而祭)之神。19姪(xiàn)然:形容勇武。姪:猛。20讒慝:邪惡之人。21薦:重,再。22說:解說,解釋。23也:用法同“矣”。24“鄭有”二句:鄭有他境之憂,則望晉走晉,以求救助。
楚左尹王子勝言於楚子曰:“許於鄭,仇敵也,而居楚地1,以不禮於鄭。晉、鄭方睦,鄭若伐許,而晉助之,楚喪地矣。君盍遷許?許不專於楚2,鄭方有令政3,許曰:‘餘舊國也4.’鄭曰:‘餘俘邑也5.’葉在楚國,方城外之蔽也6.土不可易7,國不可小8,許不可俘,讎不可啟,君其圖之!”楚子說。冬,楚子使王子勝遷許於析9,實白羽。
1“而居”二句:十三年,平王複遷邑,許自夷複徙葉,恃楚而不事鄭。2不專於楚:不專心事楚。3令政:善政。4餘舊國也:謂許先於鄭得封。5俘邑:隱公十一年,鄭莊公滅許而複存之,故曰“餘俘邑”。6蔽:屏障。7易:輕,輕忽。
8國:指鄭國。9析:即《經》之“白羽”。白羽為析之舊名,析為作《傳》時之名。
經
十有九年春1,宋公伐邾2.
夏五月戊辰3,許世子止弑其君買。
己卯4,地震。
秋,齊高發帥師伐莒。
冬,葬許悼公。
1十有九年:公元前523年。2邾襲鄅故。3戊辰:五日。4己卯: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