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4節

  傳

  四年春,王正月,許男如楚,楚子止之1,遂止鄭伯,複田江南,許男與焉。

  使椒舉如晉求諸侯2,二君待之3.椒舉致命曰:“寡君使舉曰:日君有惠4,賜盟於宋5,曰:‘晉、楚之從交相見也6.’以歲之不易7,寡人願結歡於二三君8,使舉請間9.君若苟無四方之虞10,則願假寵以請於諸侯11.”

  晉侯欲勿許,司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12,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13,而降之罰,未可知也;其使能終14,亦未可知也。晉、楚唯天所相,不可與爭。君其許之,而修德以待其歸15.若歸於德,吾猶將事之,況諸侯乎?若適淫虐16,楚將棄之,吾又誰與爭?”[公]曰17:“晉有三不殆18,其何敵之有?國險而多馬,齊、楚多難。有是三者,何鄉而不濟19?”對曰:“恃險與馬,而虞鄰國之難20,是三殆也。四嶽、三塗、陽城、大室、荊山、中南21,九州之險也22,是不一姓23.冀之北土24,馬之所生,無興國焉。恃險與馬,不可以為固也25,從古以然26.是以先王務修德音以亨神人27,不聞其務險與馬也。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28.若何虞難?齊有仲孫之難29,而獲桓公,至今賴之。晉有裏、丕之難30,而獲文公,是以為盟主。衛、邢無難31,敵亦喪之。故人之難,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德政,亡於不暇32,又何能濟?君其許之!紂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隕,周是以興,夫豈爭諸侯?”乃許楚使。使叔向對曰33:“寡君有社稷之事,是以不獲春秋時見34.諸侯,君實有之,何辱命焉35?”椒舉遂請昏,晉侯許之。

  楚子問於子產曰36:“晉其許我諸侯乎?”對曰:“許君。晉君少安37,不在諸侯。其大夫多求38,莫匡其君。在宋之盟,又曰如一39,若不許君,將焉用之40?”王曰:“諸侯其來乎?”對曰:“必來。從宋之盟,承君之歡,不畏大國41,何故不來?”不來者,其魯、衛、曹、邾乎?曹畏宋,邾畏魯,魯、衛逼於齊而親於晉42,唯是不來。其餘,君之所及也,誰敢不至?“王曰:然則吾所求者,無不可乎?”對曰:求逞於人43,不可。與人同欲,盡濟。

  1止:拘留,扣留。2椒舉:伍舉。3二君:指鄭伯、許男。4日:昔日。5賜盟於宋:宋之盟在襄公二十七年。

  6從:屬國。交:相互。7不易:言有難。8二三君:指諸侯。9間:同“閑”。閑暇。10若苟:如果。若、苟同義。虞:憂。11“則願”句:願借晉之尊以求諸侯從己。寵:尊。12侈:驕縱。13毒:惡。14其:或,或者。15歸:終。16適:歸。17公:原本無此字,據阮元《校勘記》、楊伯峻說及《新序·善謀》補。18殆:危。19鄉:通“向”。濟:成。

  20而:與,及。虞:望,指望。21四嶽:東嶽泰山(在今山東泰安市北)、西嶽華山(在今陝西華陰市南)、南嶽衡山(在今湖南衡山縣西)、北嶽恒山(在今山西渾源縣西)。三塗:三塗山,在今河南嵩縣西南十裏。陽城: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市北。大室: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北。荊山:山名,在今湖北南漳縣西八十裏。中南:又名終南山,在今陝西西安市南。22九州:規定分中國為九州,其說不一。《尚書·禹貢》以冀、豫、雍、揚、兗、徐、梁、青、荊為九州。《周禮·夏官·職方氏》九州無徐、梁,有冀、並。《爾雅·釋地》無青、梁,有幽、營。23不一姓:非一國所據。24“冀之”三句:言馬不足恃。25不可以:不足以。可:足。26以:而。27德音:明德。亨:同“享”。28守宇:所守之土地。29仲孫之難:事在莊公八年、九年。仲孫即公孫無知。莊公八年,無知弑其君諸兒。九年,齊人殺無知。30裏、丕之難:事在僖公九年。裏指裏克,丕指丕鄭。僖公九年,裏克殺獻公太子奚齊與公子卓,又殺奚齊之傅荀息。31“衛、邢”二句:言鄰國之難不足恃。閔公二年,狄滅衛;僖公二十五年,衛滅邢。敵:《新序·善謀》作“狄”。喪:亡。32亡於不暇:謂忙於挽救危亡而無暇他顧。於:之。33叔向:羊舌肸。34“是以”句:言不得親往。35何辱命焉:言不須征得晉國同意。36子產:公孫僑。37少安:即少惰。38求:貪。39如一:謂晉之從國事楚如事晉,楚之從國事晉如事楚。40焉用之:何用宋盟。41大國:指晉國。42逼於齊:近於齊。逼:近。43“求逞”二句:謂求快意於人,人必違之。逞:快。

  大雨雹。季武子問於申豐曰1:“雹可禦乎2?”對曰:“聖人在上,無雹。雖有,不為災。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3,西陸朝覿而出之4.其藏冰也5,深山窮穀,固陰冱寒6,於是乎取之。其出之也,朝之祿位7,賓食喪祭,於是乎用之。其藏之也,黑牡、秬黍以享司寒8.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災9.其出入也時,食肉之祿10,冰皆與焉。大夫、命婦喪浴用冰11.祭寒而藏之12,獻羔而啟之13,公始用之14,火出而畢賦15,自命夫、命婦至於老、疾,無不受冰。山人取之16,縣人傳之17,輿人納之18,隸人藏之。夫冰以風壯19,而以風出20.其藏之也周21,其用之也遍22,則冬無愆陽23,夏無伏陰24,春無淒風25,秋無苦雨,雷出不震26,無災霜雹27,癘疾不降28,民不夭劄29.今藏川池之冰棄而不用,風不越而殺30,雷不發而震。雹之為災,誰能禦之?《七月》之卒章31,藏冰之道也。”

  1季武子:季孫宿,魯卿。申豐:魯大夫。2禦:止。3北陸:即玄枵。在十二次中為子,在二十八宿中為虛宿和危宿。地球公轉至此,時值小寒、大寒,當夏正十二月,此時冰極堅厚,可以收藏。4西陸:亦稱大梁。在十二次中為酉,在二十八宿中為昴宿和畢宿。日在西陸,時值清明、穀雨,當夏正三月。朝覿:春分之中,奎星晨現於東方,始取冰。5冰:《周禮·天官·淩人》賈公彥《疏》引作“之”。6固陰冱(hù)寒:陰冷之氣閉凝結不泄。固通“涸”。固、冱皆“凝結”之義。7“朝之”三句:謂不獨國君用冰。朝之祿位:朝廷有祿位者。指卿大夫。賓:迎賓。食:內外饔之肴膳。喪:大喪。祭:祭祀。參見《周禮·天官·淩人》。8黑牡:黑牲。秬(jù)黍:黑黍。司寒:指冬神玄冥。司寒為北方之神,故物皆用黑。有事於冰,故祭其神。

  9“桃弧”句:以桃木之弓、棘木(酸棗樹)之箭禳除凶邪。

  10食肉之祿:指在朝廷治事食於官者。11“大夫”句:大夫、命婦死後擦身也要用冰。命婦:大夫之妻。12祭寒:祭享司寒。13獻羔而啟之:謂二月春分之時,獻羔祭韭於司寒,始開冰室。

  14公始用之:國君首先開始用冰。15“火出”句:三月藏冰分發完畢。火出:火星黃昏時現於東方,謂夏曆三月。16山人:虞人,掌管山澤之官。17縣人:遂(五縣為遂)之屬官。18輿人:與下文“隸人”皆為低級官吏。19冰以風壯:冰因風寒而堅實。20而以風出:順春風而散用之。21周:密。22遍:周遍。上自國君卿大夫,下及老、疾,皆得用冰。23愆陽:過暖。愆:過。陽過則冬溫。24伏陰:謂夏寒。25淒風:寒風。

  26震:雷擊。27無災霜雹:無霜雹為災之事。28癘疾:指傳染病。29夭劄:夭折,夭亡。短折為夭,夭死為劄。30越:散。殺:殺死植物。31《七月》:《詩·豳風》篇名。其卒章曰“二之日鑿冰衝衝(謂夏正十二月鑿而取之)”;“三之日納於淩陰(冰窖)”;“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謂二月春分,早開冰室,以薦宗廟)”。

  夏,諸侯如楚,魯、衛、曹、邾不會。曹、邾辭以難,公辭以時祭1,衛侯辭以疾。鄭伯先待於申。六月丙午2,楚子合諸侯於申3.椒舉言於楚子曰:“臣聞諸侯無歸,禮以為歸4.今君始得諸侯,其慎禮矣。霸之濟否,在此會也。夏啟有鈞台之享5,商湯有景亳之命6,周武有孟津之誓7,成有岐陽之蒐8,康有酆宮之朝9,穆有塗山之會10,齊桓有召陵之師11,晉文有踐土之盟12.君其何用13?宋向戌、鄭公孫僑在,諸侯之良也14,君其選焉15.”王曰:“吾用齊桓。”

  王使問禮於左師與子產16.左師曰:“小國習之,大國用之,敢不薦聞17?”獻公合諸侯之禮六18.子產曰:“小國共職,敢不薦守?”獻伯、子、男會公之禮六19.君子謂合左師善守先代20,子產善相小國。

  王使椒舉侍於後以規過21.卒事,不規。王問其故,對曰:“禮,吾[所]未見者有六焉22,又何以規?”

  宋大子佐後至,王田於武城23,久而弗見。椒舉請辭焉24.王使往,曰:“屬有宗祧之事於武城25,寡君將墮幣焉26,敢謝後見。”

  徐子,吳出也27,以為貳焉,故執諸申。

  楚子示諸侯侈28.椒舉曰:“夫六王、二公之事29,皆所以示諸侯禮也,諸侯所由用命也。夏桀為仍之會30,有緡叛之31;商紂為黎之蒐32,東夷叛之;周幽為大室之盟33,戎狄叛之。皆所以示諸侯汰也,諸侯所由棄命也。今君以汏34,無乃不濟乎?”王弗聽。

  子產見左師,曰:“吾不患楚矣。汰而愎諫35,不過十年。”左師曰:“然。不十年侈,其惡不遠,遠惡而後棄36.善亦如之,德遠而後興。”

  1時祭:指四時祭祖。2丙午:十七日。3諸侯:指楚、蔡、陳、鄭、許、徐、滕、頓、胡、沈、小邾之君與宋世子、淮夷,《傳》蒙經文省略。4禮以為歸:以禮為歸。謂歸服於有禮者。5夏啟:禹之子,名啟。鈞台:在今河南禹州市南。《竹書紀年》載啟即位而大饗諸侯於鈞台,知諸侯因啟即位而往朝。下文言“命”、“誓”、“蒐”、“朝”、“會”、“師”、“盟”,亦皆指朝會之事。6景亳: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市北五十裏。7“周武”句:據《史記·周本紀》,周武王伐紂滅殷之年會諸侯於孟津,作《太誓》。孟津:即盟津,在今河南孟州市南十八裏。8成:成王。岐陽:地名,在今陝西岐山縣東北。成王曾與諸侯在此會盟。《國語·晉語八》:“昔成王盟諸侯於岐陽。”蒐:聚。9康:周康王。酆(fēng):地名,在今陝西戶縣東五裏,有靈台,康王朝諸侯於此。10穆:周穆王。塗山:地名,在今安徽懷遠縣東南八裏,穆王曾會諸侯於此。11召陵之師:僖公四年,齊桓公伐楚,與諸侯盟於召陵。12踐土之盟:僖公二十八年,晉文公與諸侯盟於踐土。13其:將。14良:賢,賢者。15選:擇。16左師:向戌。子產:公孫僑。17薦聞:進獻所知會合諸侯之禮。18“獻公”句:獻公合諸侯之禮六儀(六種儀節)。宋為公爵,故獻公禮。19“獻伯”句:鄭為伯爵,故獻伯、子、男會公之禮。向戌、子產所獻禮同,而所取角度不同。20合左師:向戌。向戌食邑於合,官左師。善守先代:善守前代之禮。21規過:糾正禮儀之失。規:正。22“吾所”句:向戌、子產各獻六禮,皆楚未嚐行者。原本無“所”字,據阮元《校勘記》補。23武城:楚地,在今河南南召縣東南。24請辭:請楚王辭謝之。25屬:適,正巧。宗祧(tiāo)之事:宗廟之事。謂田獵以備祭祀。

  26墮幣:謂接受宋之禮物,輸於宗廟。墮:輸。27吳出:吳女所生。28侈:即汏。驕縱。29六王:啟、湯、武、成、康、穆。二公:齊桓、晉文。30仍:即任。國名,風姓,在今山東金鄉縣東北。31有緡:即緡。國名,姚姓,在今山東金鄉縣東北。32黎:國名,在今山西壺關縣西北。蒐:《史記·楚世家》作“會”。33“周幽”句:據《竹書紀年》,周幽王十年,會諸侯於太室。大室:嵩山。34以:已,太。35愎:不聽諫言。36“遠惡”句:惡及於遠,人將棄之。

  秋七月,楚子以諸侯伐吳,宋大子、鄭伯先歸1.宋華費遂、鄭大夫從。使屈申圍朱方2.八月甲申3,克之,執齊慶封而盡滅其族4.

  將戮慶封5,椒舉曰:“臣聞無瑕者可以戮人。慶封惟逆命6,是以在此,其肯從於戮乎7?播於諸侯8,焉用之?”王弗聽。負之斧鉞9,以徇於諸侯,使言曰:“無或如齊慶封弑其君10,弱其孤11,以盟其大夫12!”慶封曰:“無或如楚共王之庶子圍,弑其君兄之子麇而代之13,以盟諸侯!”王使速殺之。

  遂以諸侯滅賴。賴子麵縛銜璧14,士袒15,輿櫬從之16,造於中軍17.王問諸椒舉,對曰:“成王克許18,許僖公如是,王親釋其縛,受其璧,焚其櫬。”王從之。遷賴於鄢19.

  楚子欲遷許於賴,使鬥韋龜與公子棄疾城之而還20.申無宇曰:“楚禍之首21,將在此矣。召諸侯而來22,伐國而克,城竟莫校23,王心不違,民其居乎24?民之不處25,其誰堪之?不堪王命,乃禍亂也。”

  1“宋大子”二句:晉之屬國已返其國,鄭伯久在楚,宋太子不得時見,故猶在楚。今遣二人歸,而以其大夫從楚伐吳。2朱方:吳邑,在今江蘇鎮江市南。3甲辰:此年八月無甲辰。日誤。4“執齊”句:慶封奔吳,吳賜之朱方,見襄公二十八年《傳》。5戮:辱。謂示眾。6逆命:謂不恭順。7其:豈。8播:宣揚。9負之斧鉞:讓慶封身背大斧。鉞:大斧。10無:毋。禁止之辭。弑其君:崔杼弑齊君,慶封為其親信,故責以弑君之罪。11弱:以為弱。即輕視。孤:指莊公之子景公。12盟其大夫:襄公二十五年,崔、慶盟國人於大宮,要挾諸大臣親附二人。13“弑其”句:殺郟敖事見元年《傳》。麇:即郟敖,公子圍兄(康王)之子。14麵縛:將雙手反綁於背後。銜璧:以璧為贄(禮物),手被縛,故口銜之。麵縛、銜璧,表示願意請罪、臣服。15袒:脫上衣之左袖。(內仍有襦、中衣)。16輿櫬(chèn):抬著棺材。17中軍:王所率親兵。18成王:楚成王。克許事見僖公六年《傳》。19鄢:楚邑,在今湖北宜城市南。20為許城賴。21首:始,開端。22而:則。下句“而”字同。23城竟莫校:謂築城於境外,而諸侯無與爭者。24民其居乎:謂將多興事,而民不得安。居:安。25處:居,安。

  九月,取鄫1,言易也。莒亂,著丘公立2,而不撫鄫,鄫叛而來,故曰取。凡克邑,不用師徒曰取。

  1“取鄫”二句:《春秋》書“取鄫”,因為得之甚易。2著丘公:莒君去疾之號。莒君無諡,以地名為號。

  鄭子產作丘賦1,國人謗之2,曰:“其父死於路3,己為蠆尾4,以令於國,國將若之何?”子寬以告5.子產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6.且吾聞為善者不改其度7,故能有濟也。民不可逞8,度不可改。《詩》曰9:‘禮義之不愆10,何恤於人言?’吾不遷矣11.”渾罕曰:“國氏其先亡乎12!君子作法於涼13,其敝猶貪14.作法於貪,敝將若之何?姬在列者15,蔡及曹、滕其先亡乎16,逼而無禮。鄭先衛亡,逼而無法。政不率法17,而製於心18.民各有心,何上之有?”

  1丘賦:田賦製度的一種。十六井為丘,按古製當出馬一匹,牛三頭。今子產又增收其田賦。2謗:毀謗。3“其父”句:子產之父子國為尉止所殺,事見襄公十年《傳》。4己為蠆(chài)尾:謂子產賦重,毒害百姓。蠆:蠍屬。5子寬:渾罕,鄭大夫。6以:由。7度:法,法度。8逞:縱。9《詩》:逸《詩》。10“禮義”二句:如果自己的行為不違反禮義,就不必在意人家說什麽。愆:失。恤:憂。11遷:改。12國氏:指子產之族。子產之父字子國,後人因以為氏。13涼:薄。14敝:終。15在列:在位。列:位。16“蔡及”四句:蔡逼於楚,曹、滕逼於宋,鄭、衛逼於晉、楚。17率:循,遵循。18製:裁。

  冬,吳伐楚,入棘、櫟、麻1,以報朱方之役2.楚沈尹射奔命於夏汭3,(鹹)[箴]尹宜咎城鍾離4,薳啟彊城巢5,然丹城州來6.東國水7,不可以城,彭生罷賴之師8.

  1棘、櫟、麻:皆楚東鄙之邑。棘在今河南永城市南,櫟在今河南新蔡縣北二十裏,麻在今安徽碭山縣東北二十五裏。2“以報”句:此年秋楚克朱方。3沈尹射:沈之縣尹,名射。夏汭:漢口(在今湖北漢口市)。地當漢水(漢水自沔陽以下兼稱夏水)入江之口。吳兵在東北,楚盛兵在東南,以絕其後。4箴(zhēn)尹宜咎:宜咎本為陳大夫,襄公二十四年出奔楚。箴:原本作“鹹”,據《四部叢刊》本改。鍾離:地名,在今安徽鳳陽縣東北二十裏。5彊:通“疆”。巢:地名,在今安徽巢湖市。

  6然丹:鄭穆公孫,襄公十九年出奔楚。州來:楚邑,在今安徽鳳台縣。7東國:指楚國東部地區。鍾離、巢、州來、賴皆在其中。8彭生:楚大夫。罷賴之師:罷鬥韋龜城賴之師。

  初,穆子去叔孫氏1,及庚宗2,遇婦人,使私為食而宿焉。問其行3,告之故,哭而送之。適齊,娶於國氏4,生孟丙、仲壬。夢天壓己5,弗勝,顧而見人,黑而上僂6,深目而豭喙7,號之曰8:“牛!助餘!”乃勝之。旦而皆召其徒9,無之。且曰:“誌之。”及宣伯奔齊10,饋之11.宣伯曰:“魯以先子之故12,將存吾宗13,必召女。召女,何如?”對曰:“願之久矣。”

  魯人召之,不告而歸14.既立15,所宿庚宗之婦人獻以雉16.問其姓17,對曰:“餘子長矣,能奉雉而從我矣。”召而見之,則所夢也。未問其名,號之曰“牛”。曰:“唯18.”皆召其徒,使視之,遂使為豎19.有寵,長,使為政20.公孫明知叔孫於齊21,歸,未逆國薑22,子明取之23,故怒,其子長而後使逆之。

  田於丘蕕24,遂遇疾焉。豎牛欲亂其室而有之25,強與孟盟,不可。叔孫為孟鍾26,曰:“爾未際27,饗大夫以落之28.”既具29,使豎牛請日30.入31,弗謁32,出,命之日33.及賓至,聞鍾聲34.牛曰:“孟有北婦人之客35.”怒,將往,牛止之。賓出,使拘而殺諸外36.牛又強與仲盟,不可。仲與公禦萊書觀於公37,公與之環38,使牛入示之39.入,不示。出,命佩之40.牛謂叔孫:“見仲而何41?”叔孫曰:“何為42?”曰:“不見,既自見矣,公與之環而佩之矣43.”遂逐之,奔齊44.疾急,命召仲,牛許而不召。杜泄見45,告之饑渴46,授之戈。對曰:“求之而至47,又何去焉?”豎牛曰:“夫子疾病,不欲見人。”使置饋於個而退48.牛弗進,則置虛命徹49.十二月癸醜50,叔孫不食。乙卯51,卒。牛立昭子而相之52.

  公使杜泄葬叔孫。豎牛賂叔仲昭子與南遺53,使惡杜泄於季孫而去之。杜泄將以路葬54,且盡卿禮。南遺謂季孫曰:“叔孫未乘路,葬焉用之?且塚卿無路55,介卿以葬56,不亦左乎57?”季孫曰:“然。”使杜泄舍路58.不可。曰:“夫子受命於朝59,而聘於王60,王思舊勳而賜之路61,複命而致之君62.君不敢逆王命而複賜之,使三官書之63.吾子為司徒64,實書名;夫子為司馬65,與工正書服66;孟孫為司空,以書勳67.今死而弗以68,是棄君命也69.書在公府而弗以,是廢三官也。若命服70,生弗敢服71,死又不以,將焉用之?”乃使以葬72.

  季孫謀去中軍,豎牛曰:“夫子固欲去之73.”

  1穆子:叔孫豹。去叔孫氏:成公十六年,穆子避叔孫僑如之難奔齊。2庚宗:魯地,在今山東泗水縣東。3婦人問叔孫豹。4國氏:齊之正卿,薑姓。5“夢天”句:穆子做夢。6上僂(lǚ):肩部前曲。7豭(jiā)喙:嘴巴像豬。豭:公豬。

  8號:呼。9皆:遍。召:中華書局1985年版《原本玉篇殘卷》“占”字下引《左傳》作“占”。占,視也。《方言》卷十:“占、伺,視也。……凡相候謂之占,占猶瞻也。”10宣伯:叔孫僑如,穆子之兄,成公十六年奔齊。11饋之:穆子饋宣伯。

  12先子:宣伯之先人。13謂立叔孫之嗣。14不告僑如而歸。

  15即立:立為卿。16獻以雉:以雉獻穆子。《周禮·春官·大宗伯》:“士執雉。”鄭玄《注》:“雉取其守介而死,不失其節。”17問其姓:問有子否。《廣雅·釋親下》:“姓,子也。”18唯:應答之聲。《禮記·曲禮下》:“父君無諾,唯而起。”19豎:小臣。20為政:為家政。21公孫明:齊大夫。知:交善。22國薑:穆子在齊所娶婦。23子明:即公孫明。24丘蕕:地名。李善《運命論》注引作“蒲丘”。25亂:治。26為孟鍾:為孟丙鑄鍾。27際:接,交接。此句謂孟未與諸大夫相交接。28落:成,落成。造宮室器物成而舉行儀式。29既具:饗禮已具。30請日:請問饗日。31入:入穆子之室。32弗謁:不以請日之事告穆子。謁:告。33命之曰:詐以父命饗日告之。34穆子聞鍾聲。35北婦人:指國薑。客:謂公孫明。36殺孟丙。37萊書:公之禦士。仲與之私遊觀於公宮。38環:玉環。39示叔孫。40命佩之:詐以叔孫之命命仲壬佩之。41而何:如何。此句謂使仲壬見魯君,確立其嗣子地位。42何為:牛所言突兀,故叔孫怪而問之。43而:已。44仲奔齊。45杜泄:叔孫氏之宰。46“告之”二句:牛不予叔孫飲食,叔孫怒,使杜泄殺之。47“求之”二句:謂叔孫曾要尋找牛幫助自己,現在來了,又何必除掉他呢?48個:堂之左右廂(東西廂房)。49置虛命徹:放置空的容器,示叔孫已食,命撤去之。50癸醜:二十六日。51乙卯:二十八日。52“牛立”句:立昭子(叔孫婼)在明年,《傳》探後言之。53叔仲昭子:叔孫帶。南遺:季氏家臣。54路:王賜予叔孫之車。55塚卿:上卿。指季孫。56介卿:次卿。57左:不正。58舍路:不以路車葬。59夫子:指叔孫豹。60聘於王:事在襄公二十四年。61“王思”句:叔孫豹有禮,王念及其先人而賜之車。62致之君:致車於君。《禮記·玉藻》:“君賜車馬,乘以拜;賜衣服,服以拜。賜,君未有命,弗敢即乘服也。”叔孫受賜於天子,未獲君命,故不敢乘而致之於君。63三官:天子之三官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見《禮記·王製》。諸侯之三官則為司徒、司馬、司空。

  64吾子:指季孫。書名:定位號。65夫子:指叔孫。66工正:百工之長。書服:書器物之名。服:物。67勳:功。68以:用。69棄:背。70命服:指天子所賜器物。71服:用。72乃使以葬:葬在明年,《傳》終言之。73“夫子”句:謂叔孫本欲去中軍。此為豎牛討好季孫之言。此條本與下年傳文相接,為後人所割裂。

  經

  五年春1,王正月,舍中軍2.

  楚殺其大夫屈申3.

  公如晉。

  夏,莒牟夷以牟婁及防、茲來奔4.

  秋七月,公至自晉。

  戊辰,叔弓帥師敗莒師於蚡泉5.

  秦伯卒。

  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吳。

  1五年:公元前537年。2襄公十一年始立中軍。3書屈申之名,罪之。4牟婁:莒邑,在今山東諸城市西。防:在今山東安丘市西南。茲:在今山東諸城市北。5蚡(fén)泉:魯地。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